返回

贵妃她格外谨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7章 垂帘听政,第一次早朝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延昌十一年冬月末。 大梁突然出兵偷袭西南边疆,边境再起战戈! 幸而东川侯等人早有提防,镇守关隘的诸将与大梁交战,双方各有胜负。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哗然。 因大炎礼制,新君与群臣为先帝守丧二十七日,在丧礼结束以后正式上朝。这期间只呈送折子阅览。 但出了这种意外…… 宫中立即传出了旨意,明日早朝。 这并不违背礼制,大炎礼法里,国事为先,当出现战争等重大事件之时,理应提早开朝。 消息传到肃国公府。 薛征脸色十分严肃,望着面前站着的两个儿子道: “大梁听闻先帝早逝,幼帝登基,趁此机会攻打西南,也是老夫早有预料之事。但接下来的安排,就很关键了……” “宁氏必定会用她表兄唐源为主帅。目前朝中独当一面的大将,除了你们长兄,就是唐源。” “但一旦西南兵权落在唐源手中,这唐家权势,必要压过我们了。” 薛征以已度人。 若如今是太皇太后掌权,此次西南主帅,必定会用薛党的将领,而绝不会用一个外人。 所以…… 以此类推,西南兵权这么重要的东西,宁婉音会给一个外人吗? 她亲兄是一个病秧子,她亲爹从军多年但毫无建树,只是一个普通将领,若提拔她爹,必定不能服众。 这两人显然是不可能用的。 但唐源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了。 他还曾经助战西南,也算是熟悉西南军务…… 薛征一听说西南打起来了,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宁婉音会把主帅之权给唐源! “爹,你绝对不能同意啊,您明日早朝一定要强力反对!”薛家次子连忙道。 薛征点头,“这是自然。但朝中如今不是我薛家一家说了算,若要阻止唐源挂帅,还需其他人一起反对。你们立即去联络朝臣,散布消息,就说明日宁婉音要用唐源为主帅。” “宁婉音用人唯亲,若唐家再掌西南兵权,必会外戚势大。那些中立官员,都是对先帝忠心耿耿的,必不想看见这种局面出现。” “西南战况如何另说,大炎半壁江山落一家之手,那些重臣们,都明白其中轻重。宋固他一心为国,这消息,可一定要传达给他。” 两人了然,都明白了父亲的打算。 这是要联合朝臣,一起反对宁婉音。 而薛征还想到了另一层。 宁婉音垂帘听政以后的第一件安排,就引得群臣反对,这必定对她的威信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众臣更会觉得她一介妇孺,不足为谋。 如此…… 才能树立权臣的威望。 风水轮流转,又该是他们臣权压制君权的时候了。 这一日,众臣的府邸都没消停,私下通传的消息不断。 薛征已经做好准备。 一切,静待早朝! …… 次日五更天,大雪纷纷扬扬。 赫连熙乖巧端坐在龙椅上。这些时日,他一直在为父皇的离去而伤心。 宁婉音打算等除服以后,给他安排上课的太傅。 不过他自幼在宁婉音跟前长大,这宫中最基本的礼仪,他还是懂的。 母后昨日就和他说过。 今日,他需要乖乖去上朝,就像他父皇以前一样。 赫连熙心中,父皇是一个好皇帝。 他除了节日,平时都在勤勤恳恳上朝。自已也应该像父皇一样! 赫连熙挺直了小身板,面无表情板着脸,尽量让自已看起来像一个靠谱的皇帝。 但他的心中莫名有一丝紧张。 他毕竟是第一次上早朝,他怕自已表现的不好。 赫连熙悄悄看向一侧的珠帘凤座。 在他身侧有一个垂着珠帘的凤座,母后就坐在他的旁边。 母后陪着他! 想到这一点,赫连熙心中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汪德贵站在一侧,高声唱喏:“宣,众臣觐见——” 因为赫连熙身边的太监年龄小,且没有伺候皇帝的经验,所以宁婉音将汪德贵留下了,让他在赫连熙身边伺候。 汪德贵感激涕零,用心照顾小主子。 一般新君继位以后,都会用自已的太监。而先帝的太监,不是领个闲差养老,就是去皇陵给先帝守陵。 他如今还能继续担任大总管的位置,全靠太后娘娘恩典! 汪德贵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当差,绝不敢出一丝错处。 众臣早早已在金銮殿外候着,听见唱喏,鱼贯而入,进了大殿,向高台之上的两人,行三叩九拜之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赫连熙正襟危坐,字正腔圆扬声道:“众卿平身。” 这四个字他昨儿私下悄悄练习了好几遍。 母后和他说,他现在年龄小,朝政之事,他先听着就行。 但他需要把常用的几句话背会,他也是有几句词要说的。 为了不出错,赫连熙可是有认真背的! 众卿谢恩。站立两侧。 宁婉音开门见山,道,“大梁犯境,不知诸位爱卿对此可有建言?” 新任礼部尚书段朗原积极出列一步: “臣有本启奏。臣闻,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西南边疆,正缺一位能统领全局指挥作战的主帅。臣斗胆举荐宣武将军唐源,为西南主帅,统西南战事。” 大炎军制,一军统帅为正一品大将军。军分四部,设四位正二品将军,统率众营。 西北军的统帅是昌平侯。唐源因父之功,荫封的品阶起点就很高,随皇帝亲征以后,一路晋升,如今在西北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将才,独领一部。 西南军统帅原是萧云景,如今空悬。 目前西南四部将军之中,东川侯和其嫡子各占一。 剩下两位,都是没什么家世背景,靠战功晋升上来的。 四位将军各自镇守,平时倒也无事。但战时,却需要一个统领全局的指挥。 “臣附议!”礼部左侍郎立即赞同。 原礼部姚尚书没了以后,新晋礼部尚书一直想抱宁家的大腿,但是没找到机会。 这一次听闻西南战事,他立即举荐唐源。 而朝中一些像他一样,有意向宁婉音示好的官员,皆表示附议。 这些人,合起来有四五个。 他们话音一落…… 薛征立即出列道,“臣以为,唐源尚且年轻,领兵经验尚少。担此重任,未免不妥。” 他一开口,不少朝臣都站出来附议。 不止是薛党,许多中立大臣也反对。他们并非投靠薛家,而是避免外戚势大。 若把西南交给唐源,到时候这父子联手,西边一旦出什么事…… 大炎半壁江山恐有陷落之险。 他们听闻太后已经内定唐源,所以坚决反对! 许多和宋固交好的言官都纷纷附议。 更有一个言官阴阳怪气道:“臣以为,唐源乃太后娘娘表兄。若用唐源为统帅,难免令人怀疑太后娘娘用人唯亲,还请娘娘慎重!” 宋固一直站在原地,没说话。 他也听闻宁婉音要以唐源为统帅,但他想先听听太后的看法再说。 一句反对唐源,殿中十之八九都站了出来。 礼部尚书被这场面吓着了,不敢多言一句。 赫连熙第一次上朝,就遇到这种阵仗。他没太听懂,只觉得气氛格外剑拨弩张。 他有些担忧宁婉音。但他没有看向她。 宁婉音交代过他,上朝需端正坐着,面色不乱。 君主沉稳冷静,才能安定臣民之心。 “哀家觉得薛国公说的很有道理。”宁婉音缓缓道:“西南忠威将军郁松,十五从军,领兵二十年,弓马娴熟,熟知兵法,陛下亲征之时,他立下不少功劳,如今是西南四部将之一。此次大梁犯边,他领兵大胜一场,哀家以为,他堪为主帅。” 这就是之前江承绪的折子里提过的将领之一。 宁婉音仔细看了此次的西南战报,在几个重点观察的将领之中,他的作战能力表现的最好。 打起来了,你才知道哪些人能用好用。 至于万一他挡不住大梁?没事,宁婉音的西南观察名单里还有几个备选。 “另,调唐源、施方各领一军,驰援西南。上次就是他们驰援西南,曾与西南军配合作战。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宁婉音说完后半句。 除了熟悉西南军事的一些大臣,大多数朝臣都愣住了。 啊?郁松?他谁啊? 薛征眉头紧紧皱着。他当然知道郁松,西南四将之一,只不过是平民出身,无爵位无底蕴,众人只知道东川侯,对他并不熟悉。 像这样没有爵位的将领,就像流星一样,可能一时崛起,但也可能很快陨落。 西南战事不断,四将都换了好几茬。你不特意了解一下,西南诸将还真认不全。 薛征没想到,宁婉音竟然能随口说出一个西南将领的名字。 “太后圣明!”宋固率先出列赞同。 他本以为,宁婉音会选唐源,没想到她并没有重用亲戚。 宋固是文官,对于军务并不擅长,但他猜测,这人选是先帝留下的。 否则太后怎么会认识西南将领呢?所以他基于对先帝的忠诚和信任,第一个赞同。 宁婉音看向薛征,“肃国公有何高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