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贵妃她格外谨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3章 太后娘娘,大炎之幸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因怡和郡王所知情报诸多,按照宁婉音的吩咐,事无巨细的都写下来。不仅仅是他所知道的机密,还有他并不觉得是机密的一些事情,也统统记下来。 这一番审问,足足审了半个月,小册子都写了一箩筐。 有怡和郡王在大梁掌握的情报,也有以前他在大炎的人脉消息…… 连莲蕊都震惊了,这怡和郡王的人脉,确实挺广的。 而怡和郡王的人脉核心,就是广撒网。 选定目标,若勾不上,那就放弃换个人。比如若目标是某世家,先勾世家嫡女,勾不上那就勾夫人、小妾、庶女、外室…… 乃至管事的女儿妹妹等。 这些看似家长里短的琐事,往往藏着不少秘闻。 在他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情报网越铺越大,打听的消息范围也越来越广…… 怡和郡王审了半个月,而吴密那边进展就很快了。 大皇子进刑狱司第一天就招了! 在刑具面前,他对和怡和郡王通敌谋害皇帝太后之事,供认不讳。也招供了谋害康太嫔的始末。 宁婉音将他们二人交给宗人府复查一遍。 数日后,拟判斩立决。 宁婉音又下旨厚葬康太嫔,追赠康太妃。 …… 乾心殿里。 宁婉音将怡和郡王留下的情报册子,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国都内乱,确会影响前线。 如此好的战术,宁婉音也给大梁安排上。 至于其他的…… 怡和郡王能打听到的,皆是梁都官宦之家的后宅事。边境的军事机密,他远在千里之外的梁都,自然是不可能知道,那些他交好的妇人也不可能知。 不过…… 宁婉音将所有册子看完以后,拿起西南疆域图,墨笔在图上一个个城池画圈。 从大梁国都到边境,怡和郡王他们的路线是一条直线,但临近边疆之时,换了一个方向。 看起来可能是对接的人在另一个方向。 但也可能是临到边疆,大梁主帅要求他们绕路。 换了方向以后,便绕开原本要经过的三座城池。 谁也没想到,有人还会特意盯着怡和郡王的出国路线研究。 而在宁婉音看来,你不让他靠近的地方,有一些可疑。 宁婉音的视线盯着三座城池的地势位置详细比较了一番,她觉得,三城之中,启城最优。 易守难攻,且便于支援。 不过,宁婉音从不主观臆断,她立即找出近两年的西南战报。 在双方的交战之中,只以这三座城池比较,大梁方在启城相较另两城,败少胜多,确实有优势。 而整个大梁前线,像启城这样有地利之优的城池不少。 原本并不会引起多少关注。 宁婉音沉思三遍后,给郁松写了一封密折。 重点关注这三座城池,尤以启城为最。 同时又给麒麟卫指挥佥事柏毅写了一封密折,让他将大梁父子的秘事,在西南传扬开来。 景和元年春,一道劲爆的消息,传遍两国。 据闻,大梁太子,并非大梁皇帝亲生的儿子!其实是皇后偷换的娘家侄子。 大梁太子不敢滴血认亲查证,先下手为强,发动宫变。 大梁,陷入内乱。 消息传到大梁边境前线,主帅营帐。 “王爷,太子发动宫变,国都已经打起来了!”亲兵禀报。 端王脸色严峻。大梁内乱,必会影响边境。 但目前就是最合适的主攻时机了! 粮草、兵器、防御工事、援兵,全部都已经准备妥当,为了这一场大战,他已经提前准备了三个月! 此时不战,接下来国都那边可能会召回一些大将和军队。 那大梁就再也没有机会收复故土。 而且,一旦大梁内乱,大炎也是必定要打进来的。 与其到时候人手不足被动挨打,不如背水一战! 大梁国内越乱,边疆越要稳。 他需要一场大胜,挡住大炎。 端王的视线最终落在启城的位置,缓缓道,“按照计划,声东击西,准备决战!” “是。” 大梁计划在丽城佯攻,主力都在启城…… 景和元年三月,炎梁决战。 梁大败。 大炎乘胜追击,势若破竹。 景和元年五月,梁皇平息太子之乱,下令召集各地军队,支援端王,阻止大炎。 有了后方的支持,端王一路溃败的局势,终于稳住。 双方陷入拉锯战,为了一座城池,一个月间反复来回抢了十几次。 梁皇再次传令端王,固守便可。 两国实力差不多,大炎是借着决战打溃了大梁主力军,和大梁内乱的优势,才能一路赢。 当大梁重新稳住局面以后,算得上势均力敌。 宁婉音也不可能用惨胜去换城池。 于是,此次虽然没有议和,但双方都不约而同停了下来。 自此,大炎边界线南移,大梁疆域少了四分之一。 …… 京城,金銮殿。 众臣行礼后。 礼部尚书段郎原率先出列吹捧,“太后娘娘慧眼如炬,任用郁松大将军为主帅,打的大梁节节败退!娘娘英明神武,运筹帷幄之中,绝胜千里之外,实乃我大炎之幸!” “您推断出了敌军主力所在的城池,指挥有功!娘娘文韬武略,令人敬服!” 不少朝臣都嫌他夸的肉麻夸张。 但是宁婉音在这一次西南之战中发挥出来的作用,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宋固看来,他还夸漏了。 太后娘娘十分擅长查案。 康太妃遇害一案,她找到真凶,抓了怡和郡王,免去京城一场动乱。 否则,若没有宁婉音,案子没查出来,怡和郡王混入京城真的成事,那内乱的就是大炎了。 京城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宁婉音居功至伟。 “太后娘娘圣明!”宋固出列道。 他不擅长溜须拍马,短短一句话,已经表明了态度。 朝中不少人都对宁婉音很惊讶,没想到她一介女流之辈,在幼帝登基以后,面对内忧外患,也能稳住局面,确实有一些厉害。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所谓指挥有功,都是郁松故意捧太后,给太后贴金的,这并非宁婉音判断出来的。 要不是怡和郡王带回来的情报让大梁内乱,哪有这么好的机会,不过是她刚好抓到了怡和郡王而已。 “此次西南大胜,哀家以为,当建庆典,封赏功臣,诸位意下如何?”宁婉音缓缓道。 恩赏庆典,就是让前线的部分功臣入京接受封赏,还会有游街的环节,百姓观礼…… 给臣民展示一下,大炎打了胜仗!乃是一大盛事。 而这种以战功庆祝的庆典,不是随便几场战役就可以承办的,需有开疆拓土的大功,十分少见。 宁婉音在西南大胜以后,第一件事就要求办庆典,在不少看她不顺眼的朝臣眼中,便是爱慕虚荣,喜爱夸耀她的功劳。 但如今确实是开疆拓土了,也没理由反对。 “太后娘娘,西南战事虽暂定,但并不稳定,郁松大将军不便入京。”宋固提醒道。 他不在意搞不搞庆典,只从最实际出发,西南目前需要郁松坐镇。 “宋爱卿所言甚是,所以哀家决定,召东川侯父子回京。”宁婉音道。 这话一出,不少朝臣觉得,太后这是拉拢董家呢? 如此荣耀,皆给董家父子。 但薛征瞬间反应过来,宁婉音这是想收回董家的兵权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