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投喂小人国后,我靠位面交易暴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这份冲劲与朝气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一年,云爸爸云怀新才11岁,二叔云庆丰8岁。 两个男孩子都是猫嫌狗厌的年纪,吃个早餐也摇头晃脑地坐不稳。 一边胡吃海塞,一边叽里呱啦发表着吃货感言。 有点可爱,又有点烦人。 云爸爸或许是有兄长光环加持,看上去稍微稳重一些。 吃完后主动收拾洗碗,然后走到云秋英身旁,询问需不需要帮忙。 云秋英似乎很喜欢这个侄子,拍了拍他的头,笑道: “不用,你和哥哥姐姐们去玩吧,我这里不需要人手。” “早餐都吃饱了?要是没饱,这儿还有。” 说着,给他塞了两个煎堆,还不允许还回来,让他到一边坐着慢慢吃。 云怀新想了想,将两个煎堆分成四份,分别给了表哥表姐和弟弟。 书柜外的云桢见状,眉眼弯弯地点了点头。 心说老爸小时候居然是个乖孩子。 有点想逗他玩,又怕吓到人。 思来想去还是算了,只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云盛年一家吃完早饭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店里帮忙做杂务。 洗碗擦桌子接待客人,给忙碌的云秋英减轻一些工作量。 中午1点,早餐店打烊,大家一起吃了顿简单的午餐。 看见店里没什么事了,云盛年才带着老婆孩子回家。 一段时日后,云秋英的早餐店进入平稳状态。 新客与回头客每日都有增加,好口碑传遍整个县城。 至于那个年代常见的麻烦,比如客人吃完早餐故意嫌难吃,撒泼耍赖地想让老板退钱; 再比如街溜子上门敲诈保护费,拿着把水果刀就以为能叱咤江湖; 又或者有同行模仿,故意在周边开一样的店,分走云记早餐店的客流。 这些麻烦,云秋英通常都能自己解决。 1米75的大个子往那一站,浓眉大眼不怒自威。 找茬的人气势瞬间弱了一半。 再得知这家店主和治安所关系很好,甚至所长都经常到店里吃饭。 剩下的坏心思只能收回去,老老实实地当个正常食客,或者离这家店远一些。 同行竞争,云秋英就增加餐食的种类。 将肉粥、八宝粥、炒河粉以及蒸蛋糕加入菜单,同原有的餐点进行轮换。 这样既不会增加太多工作量,又能让食客对早餐店保持新鲜感。 一周七天都有什么样的餐点,明明白白地写在大型餐牌上,挂到墙上供大家参考。 喜欢哪些早餐就哪天来吃,非供应日就没有。 限期供应的做法增加了稀缺感,不但没有减少客流,反提高了食客的回头率。 当然,也不是什么烦恼都没有。 早餐店里的辣椒酱是云秋英自制的,放在每张餐桌上,供食客自己取用。 辣椒酱的配方经过多次改良,云桢还提供了一些现代资料。 酱料的味道一流,添加到馒头、粉汤或者米粥里,一下子就丰富了餐食的滋味。 很多客人都称赞好吃,趁着打包疯狂舀上几勺,说是口味重嗜辣,其实是想多薅些带回家,分成好几次慢慢吃。 云秋英性情爽朗大方,刚开始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时间长了,客人的胆子被纵容放大,薅羊毛的行为越来越放肆,有时甚至直接拿走一整瓶辣椒酱。 被抓到也只是笑嘻嘻地说几句好话,完全没有归还的意思。 对比每天的账目支出,免费的辣椒酱消耗越来越大。 云秋英意识到问题严重,不再给每张桌子提供辣椒酱。 而是把酱放在灶台附近,如果客人主动提起,她再手动添加到堂食或打包的餐点内,只给适量,不给太多。 云记辣椒酱的人气非常高,十里八乡爱吃这口的人都会光顾早餐店。 这一改变令不少客人生出怨气,占不到小便宜就对店主阴阳怪气。 “老板,别那么小气啊!不就是几勺辣椒酱吗?这都不愿意给,还开什么早餐店?” “以前不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变了?以后不会加点辣椒酱都要另外收钱吧?” “要是那样我就不来了,反正现在的早餐店越来越多,不吃这家,也有别家。” 云秋英可不惯着他们,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附近新开的早餐店她都吃过,没有一家能比得上她。 只要她的厨艺够硬,做出的餐点足够好吃,食客自然会回流。 那些试探性的口头威胁根本不需要放在心上。 云桢也赞同姑祖母的做法,见状还给她提了建议: “辣椒酱这么受欢迎,以后倒是可以考虑放在店里整瓶出售。” “分出个柜台专门放置,现货只做少量,想要更多的可以付钱预定。” 云秋英闻言眼睛一亮,发散思维地遐想道: “我这儿的条件,做出的辣椒酱放不久,食品厂里有专门的设备,可以让食物保存很长时间。” “要是以后赚到足够的钱,可以跟食品厂合作,让他们帮忙量产辣椒酱,或者我自己开个厂子,就能产出很多保质期长的辣椒酱,然后批发给各个供销社。” 云桢笑了,面带赞许地夸奖她的想法。 心里很感慨,这确实就是姑祖母的创业路线。 后来风靡全省的辣椒酱,有一半就出自姑祖母的工厂。 可惜不能给她提示具体的风口,不然还能助她赚到更多。 云桢从网上查了不少资料,针对姑祖母的开店现况,以及她将来开酱料厂的设想,用大白话闲聊的方式,告诉了她开店和开厂的一些深坑。 都是符合那个年代的资料,说出去也不算出格。 只是偶尔有快要说漏嘴的地方,系统会弹窗提醒,或者直接消音。 姑祖母听得津津有味,专门找了个本子来记录。 平时空闲就研究这些,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从中领悟了很多营销手段。 在这期间,食品厂给姑祖父分配了房子。 姑祖母一家有自己的住宅,但单位分的也没拒绝,想着能给孩子们留着。 姑祖母去参观了一下,回来后满脸兴奋地对云桢说: “最近几年变化真快,以后说不定又能恢复土地买卖了。” “这要是自己买块地建起大楼,光是卖房子就能赚几辈子的钱。” 云桢听了哈哈大笑:“世事无绝对,说不定真有那一天。” 姑祖母人到中年却依然干劲十足,与后世动不动就喊着当咸鱼摆烂的年轻人完全不同。 云桢在她身上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一种在艰苦年代里也要敢想敢拼的冲劲。 这份冲劲和朝气正是后来人所缺乏的。 云桢此刻深受鼓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