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一章 少年英才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正如李典所猜测,夏侯惇和于禁果然中计。幸亏李典早有准备,迅速得知二人中计的消息,立刻率军救援,这才使得二人免于被俘。刘备最终由于兵力悬殊,选择见好就收,没有继续与曹军交战。 张辽早年在吕布麾下效力。吕布在兖州作乱之时,试图招降李典的从父李乾。李乾最终因拒绝吕布,被吕布的部将所杀。 《三国志》中虽然并未明确指出张辽是否动手,但作为吕布的重要部下,张辽很可能参与了这次行动,或至少知情。因此,张辽和李典在同时效力曹操期间,依然存在着很深的矛盾。 公元215年,孙权趁着曹操主力西征汉中之际,亲率10万兵马进攻合肥,从而引发了逍遥津之战。曹操于是派遣张辽、李典以及乐进三人,率领7000余人守卫合肥。 面对兵力如此悬殊的形势,李典选择放下积怨,共渡难关。他主要负责城防与战术策划,充分利用合肥的城防设施,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战术,同时协调张辽与乐进之间的配合。 虽然史书没有提及他在逍遥津之战中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但合肥守军之所以能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与几位将领之间的密切配合密不可分。孙权最终也未能攻克合肥,留下了“孙十万”的称号。 综上所述,李典的军事才能、大局观以及忠诚敬业的精神为曹魏的稳固和扩张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知道“五子良将”是指曹魏时期的五位杰出将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以及徐晃。他们在曹魏的军事扩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各自都有着显着的战功和贡献。 然而,李典作为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为何没被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呢? 其实,在史料记载中,李典相较于五子良将略显逊色,但这种逊色并非指他的能力,而是在于战功的数量方面。李典在合肥之战后不久便英年早逝,年仅36岁。 也就是说,从他接管李家军之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仅有17年。 与经历了许多重大战役的五子良将相比,李典的活跃时间相对较短,这导致他在历史中的影响不够突出。但从他在一些战役中的作用来看,他确实是曹操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石崇,通过打劫成为巨富的朝廷官员,最终还是死于这笔不义之财#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依靠抢劫发家致富的官员,凭借超能力多次官复九卿。他的奢侈程度远超想象:达官显贵的卧室不及其厕所之豪华,就连如厕都有美女恭候侍奉。 他不仅是位有名的诗人,还是一位极其残忍的人物。宴请宾客时,若客人不饮酒,他就会杀死劝酒的美女。 此人便是西晋时期的安阳乡侯石崇。 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其母于公元249年生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他的家庭背景十分显赫,父亲石苞是西晋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石崇在少年时期有勇有谋,好学不倦,父亲对他非常认可。 但在临终之前,却将所有财产分给了其他子女,唯独没有分给石崇。石崇的母亲为此再三劝说,石苞则坚信石崇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财富。 果然,20多岁时的石崇原本只是一个午休县令,却仅仅只用两三年的时间便一跃成为了散骑侍郎。 散骑侍郎在西晋时期不仅能够接近皇帝,还能参与机密与决策,对朝政有着直接影响。 当时,城阳位于青州境内,是西晋时期的重要行政区域,在政治和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定地位,同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权力。 也许是朝廷出于权力的平衡,又或是石崇个人的表现比较出色,石崇奉命牵制城阳,担任城阳太守。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水陆并进,通过为期一年的军事行动一举灭亡吴国。石崇因参与灭吴战争有功,受封安阳乡侯。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石崇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但在古代战争中,只有在对敌国的关键战役中获胜,或对敌方造成重大打击,又或者在战斗中展现出出色的指挥能力和英勇表现,对战争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战功,才有资格被皇帝封侯。这说明石崇至少有过其中一项。 后来,石崇因被晋武帝器重,屡次升迁,先后担任过散骑常侍和侍中,这两个官职均为朝廷重臣。晋武帝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后,由于其能力有限,大权掌握在其他大臣手中。 而石崇作为朝廷重臣,却在此时被调任为荆州刺史兼南蛮校尉。至于何种原因,史书并未明确指出。 不过石崇当时很有可能得罪了太傅杨骏。司马衷继位时,杨骏作为辅政大臣掌握了极大的权力,但他的专权行为引起了部分朝臣的不满。石崇作为当时的朝廷大臣极为担忧,于是直接向杨骏提出了“与四海共治”的建议,主张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共享,反对杨骏一人独揽大权。 杨骏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名声,为了讨好众人,便普遍给大臣加封进爵。结果此举遭到了石崇的再次反对。 由此便能看出两人的分歧。因此,石崇被杨骏排挤出了权力中心。但此事也对石崇的未来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晋朝廷曾经明确下令禁止生活在南方的鸩鸟被带到北方,主要是因为鸩鸟的毒性极强,若被用于不当目的,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石崇在任职荆州刺史之时,却把一只鸩鸟送给了司马衷的舅舅王恺,因此被人举报。幸亏有人帮他求情,才被司马衷免罪。 石崇经过几次政治挫折后,逐渐放弃了原本的道德观念,准备通过其他途径积累财富和获取权力。他发现荆州地区来往的客商众多,且都携带着巨额财物,于是决定抢劫客商作为获取财富的手段。之后,石崇通过设置关卡和勾结强盗等方式公然抢劫,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虽然历史文献中没有具体记载抢劫的确切金额,但通过他的个人生活和与王恺、杜预的情况就能窥见一斑。 《世说新语》记载石崇就连厕所都修建得华美绝伦,还准备了各种香水和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 厕所之外,经常有10多名女仆侍候,事后这些女仆也都穿着锦绣服饰,打扮得十分艳丽。每当客人上过厕所,这些婢女就要把客人身上的衣服脱下,事后他们换上新衣才能出去。 曾有一位名叫刘氏的官员刚刚入厕,就匆忙跑出,以为自己误入了石崇的卧室。 为了征服王恺,石崇曾用紫丝布做成长达40里的围帐,而王恺则用预警布做成50里的围帐。 王恺用娇兰香料装饰房屋,石崇则用赤石脂装饰。王恺还曾拿出皇帝赐予的珊瑚树,石崇竟将其打碎,并拿出更多更高的珊瑚树让王恺挑选。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石崇曾在洛阳城东北7里处打造了一处金谷园。他利用各种奇珍异宝装饰园子,其奢华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宫。金谷园有着十分庞大的建筑规模,随着地势的高低,筑台凿池,楼台亭阁高低错落,迂回曲折,水声潺潺。 周围几十里内都有分布,楼、榭、亭、阁等建筑足以说明石崇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超常人的想象。而拥有了巨额财富的他,从此在仕途之路上也变得反反复复。 在当时的官场环境下,官员的腐败现象极为严重。而原本还是荆州刺史的石崇,却一跃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大司农。 后来,他因擅离职守遭到罢免,但对他这种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来说并无大碍。没过多久,他又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太仆。公元291年,八王之乱爆发,石崇出任征虏将军兼徐州军士。但到达徐州之后,就因与徐州刺史争酒之事遭到弹劾。 结果刚被免职,他就通过人际关系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卫尉,并与24人共同巴结当时的权臣贾谧,号称“二十四友”。 9年后,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将贾谧诛杀。而作为贾谧同党的石崇本应也被杀,但石崇的侄子与司马伦有仇,结果石崇仅仅只是被免官职。当时,石崇有一位名叫绿珠的爱妾,此女相貌美艳,善于吹箫。 司马伦放过石崇之后,便向其索要绿珠,结果被石崇果断拒绝。 后来,石崇听说司马伦为了得到绿珠正在谋划将其诛杀,于是暗中联络淮南王司马允和齐王司马冏,准备一起诛杀司马伦。 结果司马伦事先得知,在金谷园将石崇包围。当时的绿珠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才会导致如此局面,随即自杀。 石崇也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绿珠不必自杀,自己最多只是流放交趾。可结果却被关在囚车里拉至东市。 这时的石崇才恍然明白,原来司马伦是以各种压迫手段逼其就范,然后将其置于死地,再夺取家产。 其中也包含更深层次的政治动机,比如借机揪出石崇身边的势力。石崇一家老小最终全部被杀。 对于石崇的结局,有人深感可惜,因为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流传下了非常有名的几篇作品。 也有人认为他是死有余辜,身为朝廷官员居然半路抢劫,生活方式更是奢侈无度。而且他还有极其残忍的一面。 他在宴请客人时有个美人劝酒的规矩,如果客人不喝或者喝不完酒,他就会下令把劝酒的美人杀掉。有一次他宴请了王导和王敦。 王导向来滴酒不沾,但为了不让美人被杀,便勉强将酒喝下。然而王敦能喝酒,却坚决不喝,结果石崇连续杀了三个美人。这种令人发指的行径显示了石崇的冷酷和残忍。 【十五岁就以两千人吗大败数十万大军的天才人物#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15岁便以2000士兵打败数十万大军,直接斩首敌方3万余人。曾经还在实战失败的不利局面下,扭转乾坤,最终取得胜利。 他一生忠心于佛主,尽职尽责。在充满杀戮与邪恶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他几乎是个完美的存在。然而,为何仍有人将他归结为道德败坏之人呢?此人便是前燕名将慕容恪。 慕容恪是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族前燕政权慕容皝的第四子。由于母亲高世未能得宠于慕容皝,因此在15岁之前,慕容恪一直受到父亲的冷落。 直到15岁时,慕容皝在与慕容恪的几次对话中发现,他竟然每次都能说出惊世之言。这才开始重视这个儿子,并且把军队交给他指挥。慕容恪自此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 谁也不会想到,一位毛头小子刚刚执掌兵权不久,便打下了一场惊世骇俗的战役。当时,后赵皇帝石虎发兵数十万,北伐前燕。 双方相持10余日后,后赵军队因无法攻克而撤兵后退。慕容恪趁机带领2000士兵出城追杀,结果正在后退的赵军阵脚大乱,最终惨败。慕容恪以少胜多,以2000兵力斩首对方3万多人,自此成为前燕的重要将领,并在此后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 例如,他数次攻破侵犯焉耆的高句丽军,令其畏惧不敢再犯;大败鲜卑宇文部首领,并迫使其逃往漠北;生擒慕容仁,消灭了轰动一时的慕容仁政权;攻克龙口,使前燕控制整个华北平原;围困野王城,将准备背叛的叛军扼杀;解除前燕政权两面受敌的威胁;他还通过包围和震慑等方式收复了人心惶惶的令支。这些战役全部证明了慕容恪的军事才能。 其中,与冉闵的战斗被视为对慕容恪的巨大考验。当时,慕容恪率领5万大军南下,与北上的冉闵1万精锐步兵在魏昌相遇。 虽然慕容恪在人数上五倍于冉闵,但在与冉闵的交锋中,他一度实战失败,导致士兵士气低落。 然而,慕容恪最终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扭转战局,取得了胜利。从各大战役的最终结果来看,慕容恪可以说是每战必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