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4章 岳飞还有两幅面孔?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秦桧一本正经的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万俟卨顿时被吓的冷汗直流。 “废......废物清除计划?” 看着瑟瑟发抖的万俟卨,秦桧不满的瞪了他一眼。 “你这个反应是什么意思?” “秦.......秦相,您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万一这个想法被官家知道了,真的会死的。 我求你了,放弃吧。” “放弃? 本相为什么要放弃? 难道本相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吗?” “这......倒也不能说不对。 关键的问题在于,岳飞的想法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按他的想法,他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大宋百姓们。 哪怕拉着胳膊,踹着屁股,他也不会允许一个人掉队的。” 万俟卨这么一说,秦桧更气了。 “他岳飞有什么想法,关我秦桧什么事?” “官家听他的呀!” 被万俟卨一句话呛的直咳嗽之后,秦桧再次向他扔了个茶杯出去。 可惜了,又没打中。 “万俟卨你......你要气死本相吗?” “秦相,不是我要气你,是事实太过伤人。” “我......我伤你妈个头。 你快滚滚滚滚滚......” “好嘞好嘞,这就滚。” 眼看万俊卨真的要滚,秦桧马上怒吼道; “回来!” “秦相您还有什么事儿吗?” “本相想好了,印书坊先不要全面铺开了。 而且,第一个印书坊也不能开在京城。” “啊? 那秦相您准备开在哪?” 看着一脸迷茫的万俟卨,秦桧并未回答,而是反问道: “你觉得咱的《宰相观政》,第一个印书坊应该开在哪?” 眼看秦桧说起宰相观政这四个字的时候,牙都快咬碎了,万俟卨瞬间悟了。 然后,他就被惊呆了。 “卧槽! 秦相您不会是想把第一个印书坊,开在赵鼎的老家解州吧?” 看着一脸震惊的万俟卨,秦桧瞬间开心了。 “还是你懂我啊! 既然是叫《宰相观政》,那当然应该开在宰相大人的老家喽。” 看着得意洋洋的秦桧,万俟卨一脸不敢相信的问道: “那你的第二座印书坊,不会准备开在岳元帅的老家汤阴吧?” “哈哈哈,没错! 而且这件事你也不要亲自去操办了。 你多过几道手,把自己隐藏起来。” “秦相您是想.......” 眼看万俟卨没再往下说,秦桧便接过他的话说道: “没错! 正常人看到《宰相观政》这四个字儿,第一反应就会想到赵鼎这个宰相。 咱们再把第一个书坊设在他老家,就更能加深人们的这种印象。 咱们只管躲在暗处收钱就行,别人骂也好夸也好,都由他赵鼎在前面顶着。 哦对,还有岳飞,他也别想跑。 咱们就是要让大家认为,他一边在《大宋御览》上教大家抓细作抓贪官,一边又参股《宰相观政》,教大家醉生梦死。  等人们都认定了岳飞这个一脸正气的家伙,竟然还有两幅面孔之时,他就是混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听完秦桧的想法之后,万俟卨激动的直拍大腿。 “妙,妙啊。 果然不愧是秦相,除了您谁还能想到这么妙的办法啊。” 万俟卨这个马屁,显然是拍到了秦桧的心坎儿上。 他一边矜持的露出一个笑脸,一边又拿起杯子,准备喝口水掩饰一下儿。 然而,他的水还没送到嘴边儿呢,就见万俟卨的脸突然又变了。 “可是,咱们这样不会被他们发现吗?” “所以本相才说,让你多过几次手,把自己好好藏起来,不要让人发现背后是你在操作啊。” 这话刚一说完,他突然又想起来一个事儿。 于是,便郑重的交待道: “对了,不仅不能让下面的人知道是你在操作。 就连前期投入的钱,也不要让人知道是从哪里出的。 你这样,京城这边一分钱都不要动。 通过你在外地的产业,来筹措这笔钱。 而且,每一个地方筹措的钱,一定不能多。 千万千万,不要出现大额的资金流动。” 对于秦桧办这个《宰相观政》,万俟卨其实内心是抗拒的。 因为他觉得,这个事儿实在太危险,简直就是在老虎的牙齿上跳舞。 但看到秦桧主意这么坚定,他便也知道,自己是阻止不了这事儿了。 既然阻止不了,他就只能尽量想办法去规避负面的影响。 比如,秦桧说多设几层防火墙,让下面干事儿的人,不知道真正的老板是谁。 他就很赞成这个办法。 但秦桧说要避免大额资金流动,他就有点儿不以为然了。 即是因为这样很麻烦,也是觉得没有必要。 “秦相,您是不是太过于谨慎了? 咱们用自己的钱,有必要这么小心吗?” 看着万俟卨不以为然的表情,秦桧顿时怒了。 “你懂什么? 现在除了官家之外,整个大宋根本就没人知道高软软的生意到底涉及到了多少行业。” 虽然不明白秦桧为什么突然跟他说这个,但万俟卨还是忍不住说道: “秦相,我觉得您想多了。 我敢打包票,官家肯定不知道高贵妃的生意涉及到了多少行业。 不过,我觉得岳飞肯定是知道的。” “岳飞知道,那岂不是更可怕?” “不是,秦相您到底怕什么呀? 他生意做的多少,跟咱又什么关系,反正她也不跟咱做生意。” “你懂什么? 生意涉及的范围,就是情报能触及的范围。 你信不信,咱们大宋哪个官员干的好,哪个官员干的不好,高软软心里可能比吏部尚书都清楚。” 秦桧的话,差点儿没把万俟卨吓的一屁股坐在地上。 “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不可能? 她的生意几乎遍布整个大宋,而且各行各业基本都有涉及。 她只要看一看自己的账本,就能知道哪个地方的百姓买的东西多,哪个地方的百姓买的东西少。 包括百姓们是买生活必需品的更多,还是买胭脂水粉琴棋书画等修身养性的东西多。” “呃,这个倒是没错。 但她就算知道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