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从仙武归来的长生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一章 烟毒猛如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大景的交通不太发达,虽然已经开始修铁路,但运营线路寥寥可数,从梅县去往省城,虽有陆路水路数径,皆非坦途、颇费周章。 余晓选择以水路为主。 梅县附近水系较密,却无直达省城的大河。 他需在梅县乘船,沿韩江而下,转梅江至华乐镇,再走数十里至东江口岸,如此方能坐上直达省城的客船。 这条路线。 全程七八百公里。 大约需要花三天左右。 …… 余晓上午出发。 中午就到了华乐镇。 此镇地处潭下河、五华河、乌陂河汇合处,在铁路运输没有成为主流之前,此地会是广越省东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当余晓携从步出舟楫 只见码头大小货船如丛。 数以百计皮肤粗糙的苦力,正在辛苦的搬运着各种货物。 因附近有数个码头,此地成了行商与旅客中转地,所以能看到很多操着不同口音、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倒也显得非常热闹。 余汝谦:“马车已经提前备好,我们接下来还有几十里路要走。” “不用赶时间,既然来了这里,不妨好好逛逛,吃吃当地的特色美食,明天再出发也不迟,你们觉得如何?” 余晓就没出过远门。 对梅县以外还挺好奇。 其他人当然是没有意见的。 余晓于是又问:“当地有什么特产吗?” “有啊!” 余汝谦立刻如数家珍:“听说这边的琴江鱼生、五华酿豆腐、客家盐焗鸡等很有特色。” “这琴江鱼生以本地一种称为"鲩鱼"的草鱼,去骨切薄片制作而成,肉实甘爽,鲜甜弹牙,令人回味无穷。” “而五华酿豆腐细腻香甜,入口即化口齿留香,而客家话中“豆腐”谐音“头富”,此刻正值新春,晓哥去省城置业,倒是能讨一个好彩头。” “至于客家盐焗鸡……” 余汝谦娓娓道来。 为余晓讲解这里的特色小吃风俗人文。 余汝谦并非一般的书呆子,他其实也没有怎么出过远门,却喜欢看报纸以及杂书,知识面涉猎非常广,而且为人细心,显然提前做过功课。 这也是余晓会重用他的原因。 当听了余汝谦各种介绍。 几位师傅都有了兴趣。 丫鬟更是狂吞口水。 余晓:“好,既然来了,那不能白来,现在正是午饭时间,我们就找家酒楼歇一歇脚,顺便尝尝本地的这些特色美食吧。” 可走进华乐镇。 余晓却微微皱起眉。 因为所见与想象之中有些不同。 华乐镇确实比小河镇热闹很多,满大街都不难看到身穿华服的地主富商,又正好是新春期间,沿街商铺挂着灯笼,有很多热闹的活动。 可空气里总有一股难闻的怪味。 而街头巷尾各个角落。 不起眼的小巷中。 全是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满脸病态的流浪汉。 他们目光空洞、满脸死气,有人身上伤口溃烂,其中都生出了蛆虫,甚至都无动于衷,犹如活死人一般。 “怎么会有这么多流浪汉?” 余汝谦对此同样不解。 唐杨这时说:“这一看就是烟鬼,抽大烟的下场,便是如此。” 大烟吗? 余晓顿时明白。 为什么空气里会有一股怪味。 他发现华乐镇的大街之上,就有不下于四家烟馆,其中进出的人络绎不绝。 大景朝烟馆泛滥成灾。 只是没想到一個小镇都有这么多烟鬼。 华乐镇航运便利并不是什么好事,大量的烟片从省城或其他口岸输入,有不少经此地中转送往内陆,这过程难免荼毒当地。 余晓问:“省城大烟馆多吗?” “简直遍地开花,因为这些大烟馆,不知害得多少妻离子散、人间悲剧……” 唐杨沉声说:“男子染烟往往表现骨瘦嶙峋、虚弱萎靡,一旦烟瘾发作,不惜抛妻卖子。而女子染上烟瘾往往任人摆布,不惜出卖身体,以换取烟资!” “这些烟鬼不值得同情!” “为了吸大烟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洋人就是利用这种东西,一点点掏空国人的身体,还在这个过程中攫取暴利!” “……” 余晓早知道烟馆肆虐,但没有亲眼所见之前,还是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代大烟的危害触目惊心。 大烟利益巨大。 大景朝廷又昏庸无能。 纵有正义之士想要推动禁烟。 可外部的阻力太大,容易触怒西方列强。 而内部也有商贾、官员沆瀣一气,以至于完全无法收拾。 余晓面对糜烂如此的时局,心情也是有一丝沉重,就连吃喝玩乐的兴致都受到影响,吃了顿饭没有在停留,当天下午就乘坐马车出发了。 前往东江口的路上。 经过了很多破败萧条的村庄。 虽然余晓来之前,余家村也挺破旧的,但与这些近乎荒废的村子相比,当时的余家村已经算得上人烟兴旺了。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 村庄附近的田地有许多都抛荒了。 现在是早稻时节,小河镇都已开始育苗松土,为接下来最重要的春耕而做准备,而这附近村民染烟以后,大多失去劳动力、连地都没人耕了。 不仅如此! 还有更让人血气上涌怒火中烧的一幕。 只见有些正在种植的耕地,此刻非但没有种植农作物,反而长满了大片的罂子粟,而这是制作大烟的原材料! 一打听才知道。 是本地的地主与洋人合作。 这些洋人提供种子并约定收购。 而地主组织人手种植大烟的原料。 “太猖狂了!” 唐杨气得双目通红。 唐家为什么拼命抗击洋人? 其实与其说抗击洋人,倒不如说是抗击烟毒。 此刻唐家人死的就只剩唐杨和唐月两人,还有无数个如唐家这样的义士抵抗而死,结果却依然无法阻止烟毒在这片大地之上蔓延! 所有人的血都白流了! 牺牲都成了笑话! 如此国仇家恨! 安能不怒?! 余晓面对成片的罂子粟,同样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敢相信在广越省能看到这样的画面。 因为气候和土质的原因。 广越省并非这种东西的理想产地。 所种植出来的原料,其质量也是较低的。 现在连这种地方都大量种植,很难相信更加适合种植的云、贵、川一代,现在到底是怎样的画面,难怪老百姓民不聊生。 虽然残酷 但事实是。 唐家人以及类似的牺牲确实没有意义、 这些受忠君爱国思想影响的传统义士,他们往往依然对景廷抱有幻想。 反洋不反景,甚至依然护景,一旦有这种心态,牺牲再多也是没用的……因为这块大地确实已经病入膏肓了。 余晓更加看好叶必清、高志所在的大夏会! 唯有颠覆。 才能新生! 不过,景廷仍是朽而不弱,名义依然佣兵百万,并还有一堆忠诚拥趸,天下也处于将乱未乱的阶段,需要一些耐心,等待恰当的时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