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陛下求饶吧,太子统一天下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诗会(3)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 萧裕顿时有些为难了,思来想去,左右不是。 作为南梁的秦王,又是朝堂上夺嫡的主角。 正所谓玉器不跟瓦片碰! 他可不愿冒着失去声望的风险,去瓦解萧统本就不多的声望。 “三哥,应下这个赌约吧!” 萧尘劝谏道:“萧统这厮就是在虚张声势,就是在故意诈你,小弟愿意陪你一起应下这个赌约,让萧统原形毕露!” “好,那就应下这个赌约!” “倒要看看这厮在玩什么花样?” 经过一番天人交战,萧裕一咬牙,抬首看向萧统说道:“我们可以应赌,倘若你无法证明你的诗才和书法,那你必须一路爬出许府!” “可以,赌约生效!!!” 萧统生怕萧裕反悔,立马带着许邵走下阁楼。 真正的猎人,往往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的! 既然萧裕和萧尘要借着这场诗会,围猎他所剩不多的声望。 那他只能将计就计,对萧裕和萧尘的声望来一场必胜无疑的反围猎。 如此一来,不仅能顺利收割众人的声望,还能顺便打击萧裕和萧尘的声望,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刻,端坐在花场中心的京师贵人,以及围观的文人雅士,都意识到这场诗会变质了,它已经沦为了太子和两位皇子争夺声望的舞台,并且谁也输不起! 所以当萧统来到花场前,众人很是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通道。 萧统昂首挺胸地走进花场中心,瞬间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 他扫视了萧裕和萧尘一眼,淡淡问道:“你们谁出题?” “我来出题!” 萧尘上前一步,朗声说道:“太子殿下,我们三人都是大梁皇族子嗣,自幼便熟读经史子集,那我就以咏史为题,让你写一篇咏史词吧!” 萧统皱眉问道:“咏史词?你可有要求?” 萧尘思索片刻,冷笑道:“我要求词中不得出现任何朝代,不得出现任何历史事件,但词中必须用叙述历史兴亡的方式,来启发人们对历史的感慨和深思!”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按照萧尘的要求,这篇咏史词,恐怕当世无人能作出! 这显然是在为难太子萧统啊! “爷爷,你赶紧劝劝太子殿下,让他拒绝这个赌约!” 许婉儿悄悄走到许邵身边,压低声音道:“以三皇子的要求,即便词圣重生,也无法作出这篇咏史词。” “事已至此,太子殿下已经没有退路了!” 许邵满是无奈地看向孙女,叹然说道:“一旦他拒绝赌约,至此以后将失去大梁士人之心,恐怕再也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了。” “那……那怎么办呀?” 许婉儿担忧道:“他无法作出咏史词,就要履行赌约爬出许府,照样会声望尽失呀!” “唉……但愿能出现奇迹吧!” 许邵长叹一声,抬眸看向萧统。 却见萧统脸上非但没有丝毫紧张之色,反而挂着智珠在握的笑容。 难道太子殿下这么快就有了作词的思路? 不应该呀! 老朽苦思良久,都不知从何处下笔,太子殿下的才思难不成比老朽还要敏捷? 这时,萧尘开口道:“太子殿下,这篇咏史词很有难度,我决定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要是一炷香之后,你无法写出咏史词,那就算你赌输了!” 许邵顿时脸色一变:“八皇子简直欺人太甚,你要求的咏史词太过严苛,别说一炷香,就是十柱香的时间,也未必能写得出!” 刘湛、赵拓、曹伤三人看向萧统,眸中纷纷流露出同情之色。 但八皇子终究是他们的上司,心中纵有再多的不忿,也不敢公然说出来。 而那些京师名流和文人雅士,都认为萧统必输无疑! “既然许老发话了,那我就给太子殿下再增加一炷香的时间吧!” 萧尘斜睨着萧统,面带嘲讽道。 “区区一篇咏史词,何须一炷香?” 萧统淡淡回了一句,便走到一张摆放笔墨纸张的食案前,然后提笔蘸墨,旋即开始写起词来。 “三哥,他……他刚刚说了什么?” 萧尘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萧统说写一篇咏史词,不用一炷香!” 萧裕讽笑道:“呵呵,他果然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作死啊!” “那我们就成全他!” 萧尘眉头一挑,随即吩咐道:“立刻点燃檀香,我倒要看看在一炷香燃尽之前,萧统如何写出咏史词?!” “卑职遵命!” 齐王府随从领命,随即点燃了檀香!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萧统却把笔一扔,缓缓站起身来。 “太子殿下,你这是打算主动认输了吗?” “萧统,你还算识时务,但此刻认输已经晚了,你必须得履行赌约,一路爬出许府!” 看着眼前的一幕。 不仅萧裕和萧尘以为萧统主动认输。 包括许邵和许婉儿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萧统选择了认输。 “该认输的是你们两个跳梁小丑。” 萧统拿起词文向萧尘和萧裕两人展示:“睁大你们的狗眼好好看看,孤这篇咏史词够不够证明孤的才识和书法!” 萧尘凝眼看去,不由瞳孔一缩:“这……这怎么可能?他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气吞古今的咏史词?!” 而萧裕看完纸张上的咏史词,则是整个人愣住了,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 这一刻,他们知道自己已不仅输了,而且输得彻彻底底,输得毫无悬念! 因为纸张上的咏史词! 只要是识字的人看了,都会有一种自内而发的颤栗之感,从而对那篇咏史词产生共鸣! 许婉儿耐不住好奇之心,悄悄绕到萧裕身后,瞄向了萧统手中的咏史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嘶……太子殿下,你写的这篇咏史词竟然如此气势雄浑,且慷慨悲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