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围屋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章:越轨的少男少女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有一位少女每天送弟弟上学,总是待在教室不愿离开,趁机找借口与刘良友老师搭讪。 从女孩的言谈举止中不难觉察那是喜欢上了刘老师。 女孩有一双晶亮的眸子,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她一颦一笑之间,神色自然流露清雅灵秀的光芒,腮上两边露出酒窝。 男女相爱本来谁都可以主动,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女孩羞于这么做。明明她心里很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总要找个借口把真实动机掩盖起来。 那个年代的女孩比较害羞,看见男孩自然会低下头把视线移开。家里大人不会让女孩子单独出门。16岁以上女孩管得更紧,没有大人陪同不能随便乱走,去隔壁邻居家串门也不行。 这女孩也够大胆的!打着送弟弟上学的幌子,趁机找借口与刘良友搭讪,一双亮丽的眼睛在老师身上瞟来瞟去。大点儿的学生都能觉察是女孩对老师有那种意思。 这女孩是本村大户人家,父母在外经商,家里只有老奶奶当家做主。 女孩在父母身边长大,也上了几年私塾学堂。父母忙于生意忽视了对子女的引导教育,再者受城市贵族子弟的影响,孩子变得任性、叛逆,时不时与父母顶嘴,把父母气得够呛。 有人说这是青春叛逆期。 父母担心孩子学坏,只好送回老家扔给老母亲看管。 刘良友也不傻,早在女孩模棱两可的言谈举止中,觉察出她的心事。 一对情窦初开,花心绽放的少男少女,在一起久了难免擦出爱情火花。刘良友的情感从开始的羞涩躲避至默许接纳到后来的主动出击慢慢演变,已经成为了女孩的俘虏,坠入了爱的深渊。 在私塾课堂里谈情说爱是不行的,几十双小眼睛盯着你,影响不好也有损师德。倘若那个调皮小孩回家告诉家人,后果不堪设想。 女孩是聪明人,知道在私塾学堂不能放放肆,装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然后学城里人那种写情书传暧昧的伎俩,慢慢吸附男孩子的灵魂。 刘良友开始不以理会,但又不好拒绝,毕竟是新鲜事物即好奇又有趣,久而久之对女孩产生了那种奇奇怪怪的感觉,盼望着那一封封情书的飞来。 这一天,他给她回飞了第一封情书。 他,心里忐忑…… 她,喜出望外…… 就这样,情书满天飞。 就这样,隔三差五去僻静的地方偷偷约会。 晚上,在幽暗处说悄悄话,握握手,抱一抱,接个吻。 这种人,这种事,在那年代是奇迹,是奇闻,是跨越了道德红线。 他们已经忘乎所以…… 夕阳落下夜幕慢慢降临。 他们坐在柿子树底下,一个硕大的已经成熟的黄柿子突然掉落下来,啪嗒一声落在面前软绵绵的草地上。 刘良友捡起柿子,摘掉柿子蹄掰成两瓣,咬了一口,脆脆的、甜甜的,还有的涩。 “好吃!你尝尝。”刘良友把柿子塞到姑娘的嘴边。 姑娘不躲闪,张开嘴巴闭着眼睛细细品尝,那甜甜的汁从嘴流到心里,一股暖流油然而生。 刘良友小心牵起她的手,感觉她手里热乎乎的。 “柿子成熟了,不知道我们的事能不能成?”刘良友接着又说:“不成也得成,大不了我们私奔。这么大的世界总有我们的落脚之地。” 说着,他回望她,不知何时她的眼睛竟红了。 刘良友知道不能冲动、不能越界,要坚守那最后一道防线。他也知道败害名声家法难容,何况自己是书香门第教书先生,有损师德门风、名门望族。 是不是那个女孩子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是不是他意志薄弱经不起诱惑。 ...... “弟妹,你的儿子与陈家妹子在谈情说爱。”孙大嫂把嘴巴凑到刘夫人耳边悄悄地说。 “不会吧!”刘夫人大吃一惊。 “真的,好在是被我发现,要不然哪个多嘴婆看见就要出大事了。” “谢谢大嫂提醒,我会管教孩子不要做出格的事。”刘夫人心急如焚! 晚上,刘夫人把儿子叫到跟前,质问是不是事实。刘良友知道瞒不过去,始终是要面对父母的斥责。只好如实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这个女孩你知道多少?值得你爱吗?” “你知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你是个教书先生,这样做合适吗?” 母亲气得够呛,炮弹齐发火药味浓浓。 刘良友低着头不说话。 母亲觉得自己说话太重,这是十八年来第一次对儿子的斥责。她回想自己那个花蕾少女年代,也曾经有过那个鸳鸯戏水、蝴蝶翩翩的极乐世界。 “从现在起你不准与女方来往,知道吗?”母亲警告道。 “好的。母亲,我错了。”刘良友如梦初醒,自己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险些酿成大错。 安静了一会儿。 “儿子,你是真喜欢这个女孩吗?”母亲问。 “喜欢。”儿子的回答干脆利落。 “如果你真喜欢这个女孩,可以父母做主媒妁之言。”母亲话锋一转,也许是宽容孩子,也许是想做奶奶抱孙子。她打听了,这个女孩也很优秀,如果合适就给他们一个台阶下,免得以后担惊受怕。 第二天,刘夫人捎信要丈夫急速回家。 刘殷不知道家中发生了什么紧急事情,不敢怠慢快马加鞭急速回家。 刘夫人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道个明明白白。 刘殷方知事情缘由,也不好公开使用家风家教教训儿子。儿子是教书先生,让别人探知何于了得,趁现在还没有人把消息扩散果断采取措施,托人说媒趁热打铁了却此时。 他托媒人促成这桩婚事。 女孩的父亲知道刘良友的人品、才华,巴不得把女儿许配托付终身。这样的家庭提着灯笼也难找第二个。 他呵呵一笑满口答应。 他知道自己在外很少回家,家中老的老、少的少,女儿嫁本村可以依靠。他将来老了需要陪护的时候,女儿可以随叫随到。有这么好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女方同意就趁我度假在家把婚事办了吧。”刘殷对媒婆说。 刘殷借度假之机办婚事只是托辞,担心的却是时间长了怕露出马脚难于收拾。 媒婆牵线,双方选定吉日去女方家定亲。 这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妖娆动人,刘殷夫妇也喜欢。 女孩的父亲在外经商,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订婚那天,女方父母要求不高,彩礼也不讨价还价,说多少都行,红单照签不误。一个晚上除了喝酒聊天,婚事谈得少,依据当地风俗礼仪订婚程序很快办完。 过了几天,选良辰吉日按照当地习俗为他们操办了婚礼。 喝喜酒的人感觉事情突然,但又不敢多问,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正常现象。 …… 第二年,刘殷抱孙子,老两口喜得合不拢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