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狻猊吕奉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结拜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幽州涿郡楼桑村,那棵枝繁叶茂,有着百年历史的桑树下,正在发生一件改变时代进程的事情。 经过一夜长谈,李家安、卢俊义、史文恭三人决定召集乡勇,共同对抗黄巾贼。 李家安雇了人在桑树旁搭建了一个祭坛,并且准备了三牲六畜祭拜天地。 可能是请了邻居帮忙,昨天见到史文恭“哇”地魂飞魄散逃跑的小姑娘和她的恋人——邻居的儿子,还有其他人家,来了一大帮人帮忙。 不久,一坛一个人搬不动的酒缸被搬来放到祭坛席子上。 然后油炸全乳猪、山羊高汤、牛酪炖干菜、陈年腌菜…… 每上一道,三个人都会被那些大钵大盘的豪华珍馐弄得瞠目结舌。 连李家安都在心里佩服厨子的好手艺:“这个年代就有这么多山珍海味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不一会儿,人们从村长家扛来漂亮的花梨木桌椅。 “真是大宴会啊!”史文恭欢喜得像个孩子。 准备就绪,帮忙的人退进堂屋。 “来吧!”三个人眼睛对视一下,在祭坛前的席子上坐下。然后,开始对天地之神祈祷。 卢俊义道:“成就我们的宏愿吧!” 说着,他变得郑重其事:“二位,请稍等。” “在这个祭坛前落座的同时,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卢俊义与李家安和史文恭计议着,打开了话匣子。 “任何事物,体为根基。体形不整,不能成功。” “机缘巧合,我等三人基于这个精神达成共识,今欲出发,共成大事。但仅仅三人凑合,不能成体。” “三人今日虽小,但却理想远大。我等当成三体一心。” “举事半途伙伴分裂的例子很多。我等绝不能变成如此结果。仅仅祈神祭神而不尽人事,不可能成就宏愿。” 卢俊义说的是道理,但说到成什么体,史文恭、李家安眼下也都没有什么想法。 卢俊义继续道: “兵卒且不说,就连一件兵器、一两黄金、一匹战马都没有。但三个人在这里结义,即刻就是一支军队。军队必须有将军,将军必须有主君。行动的中心是奉行正义和报国,个人的中心是忠于君主。否则将以党群之乱而告终,化作乌合之众。师弟、我之所以隐于草莽等待时机,其实就是因为那位中心人物不易出现。事有巧合,与“当世孟尝”家安兄的际遇,迅速变成今天的结义。所以,今日此刻,我就想拜家安兄为自己的主公。师弟,你有何想法?” “啊,我也正想此事。如果能像师兄说的那样定下来,就在此时此地,在祈神之前,向神起誓,岂不更好!” “家安,这可是我二人的热切期望啊。你就同意了吧。” 左右受到压力,李家安默默思考。 “等等。” 李家安压了压二人的热情,又考虑了一会儿,然后挺了挺身,道:“的确,我有再世孟尝的外号,从这点来说,应该坐主位。但我生来愚钝,隐身田野时日已久,还没有积得任何成为主君,君临你们之上的修养和德行。请再等等吧。” “你说等等……” “让我在实际中积德修身,看看我是否果真是当主君的料,然后约定,也不晚哪。” “不!我们已经看到了。” “就算这样,我还是有所忌惮。要么这样吧。君臣盟誓等我们有了根据地时再说。这里,我们三人就结拜成异性兄弟吧。我倒宁愿相约,即使三人成为君臣之后仍然永远是兄弟。” “噢……” 卢俊义摸了摸胡须,重重地点了点头。 “可以。师弟,你呢?” “没有异议。” 三个人面对祭坛,斟上牛血和酒,叩首,向天地神祇默祷。 从年龄上讲,顺序是卢俊义最大,史文恭其次,李家安再次。 但李家安怎么能当小弟呢?就算是当小弟,普天之下,能当他大哥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吕布。 所以他提出了达者为先,不必拘泥于年龄的想法。 一切就以武艺论座次,李家安默默地使用了“李存孝体验卡”,瞬间他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这是一股比他当初使用“燕双鹰体验卡”还要强大的力量。 不愧是十三太保、残唐五代第一猛人李存孝,得到了他的力量加持,李家安只用一招便打败了卢俊义和史文恭的联合进攻,要知道这两人可是二流巅峰的强者,武力值已经无限接近90。 卢俊义对李家安的武艺心服口服,便说道:“李兄,大哥就请你当了。” 史文恭也在一旁跟着附和。 李家安没有拒绝,这个大哥,他当定了。 于是三人坐在坛上,畅谈未来理想,发刎颈之誓。 少顷走下祭坛,围着桑树旁的桌子坐下。 “好,永远!” “绝不变心!” “永远不变!” 兄弟交杯,相约三人同心,合力报国,救万民于涂炭之中,并以此度过轰轰烈烈的一生。 史文恭似乎渐已微醉,声音响亮,高举酒盅,道:“喝啊。今天痛快地喝吧……啊。” 边说边给李家安的杯子里拼命倒酒。一转眼,又独自敲打自己的脑袋,像孩子一样叫道:“痛快!真痛快!” 看他喝得太兴奋,卢俊义责备道::“喂喂,师弟。今天你就这般高兴,那以后该如何高兴呢?今天只是我们三人结义,大事成功与否,还要看以后呢。得意忘形早了点吧。” 可是,一旦兴奋起来,史文恭的好心情就是凉水也泼不走。他击掌笑话卢俊义古板,毫不拘礼地对李家安道:“哈哈哈哈……今天村夫子失业啦!大家都一样是武夫啦。从今往后大家交往,就要海阔天空、豪放磊落,像个武人啦。是吧,大哥?” 说着,还去抱了抱李家安的肩膀。 “是啊。是啊。”李家安莞尔一笑,任凭史文恭畅饮。 就这样,史文恭暴饮暴食了一阵。 不久三人当中最嗜酒的史文恭最先喝得酩酊大醉,倒在桑树下鼾声大作,直到夜里露水下来都没醒来。 大丈夫盟誓结义,但是三人的现状,完全就是赤手空拳,而他们又志在天下。 “下一步怎么办?” “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都是大好男儿,三人成众,只要想干,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史文恭不是理论家也不是策划者,而是一个执行力旺盛的盲目的勇往直前者。 “你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就像你那样徒有蛮力,什么事都成不了。首先,要拥有一郡之土,就得有一旗之兵;要拥有一旗之兵,至少需要军费、兵器和马匹啊。” 卢俊义是个知识丰富的人。 综合两人的话,就能酝酿出恰到好处的热情, 发挥出符合常理的推动力。 李家安对他们两个人都予以首肯,道:“是啊,只要三人抱定一个信念干,眼看这大事必成。不过,眼下就是军队……招募一支吧。” “没有马匹、兵器、钱,会有人应征吗?” 李家安微微一笑,打消卢俊义的忧虑,道:“这还有点自信。其实楼桑村有几个游侠,受过我的恩惠。他们也有同样的忧心和志向。另外,向邻近的几个乡发出檄文,估计会有不少人对当今时局感到忧虑,三四十个兵马上就能招到。” “原来如此。” “所以,不好意思,还要借二弟的笔起草一个檄文。我让这些游侠去发。” “不,在下生来文章不好,还是请大哥起草吧。” “不不,你开办私塾多年,一直教育子弟。打动子弟的心,你可是得心应手啊。就请你写吧。” 这时史文恭也从旁说道:“嘿,师兄,太岂有此理啦。” “哪里岂有此理啊?” “大哥的话就像主命,不可违抗哦。昨天不是刚刚发过誓吗?” “啊呀,这下可被师弟治了一回。好吧,马上就写。” 檄文写成。行文极美。 忧国文字庄重慷慨,一字一句无不打动读者的心。 檄文发到紧邻各乡,很快,每天都有七至十人汇聚到李家安家门前,个个都是热血壮士,人人堪称天下豪杰。 史文恭来到门前,道:“你们是看了我们的檄文想来当兵的吗?” 他成了用人考官,一一点名,询问出生地,澄清志向。 “是的,我们久仰再世孟尝的名声,赞同义举宗旨,所以来投奔麾下。”壮士们异口同声。 “是吗?看你们个个面相可靠,可尽速准许你们加入我们的义举。不过我们的志向可不像黄巾贼之辈,以强抢掠夺为宗旨啊。我们的志向在于救天下于水火,讨伐为害贼寇,在全国建立统一政权,进而谋求永久和平与百姓幸福。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史文恭垂训一通,接着又让大家起誓。 “既然加入我们的旗下,就得服从我们奉行的军纪。现在我来宣读,你们好好听着!” 史文恭对前来报名的壮士们说着,毕恭毕敬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帖子、高声宣读起来: 一、兵卒绝对服从将军,坚守礼节; 二、不为眼前之利诱惑,树立远大志向; 三、看轻自身利益,深思一生一世; 四、掠夺者斩; 五、虐民者极刑; 六、扰乱军纪之行为统统死罪。 “听明白了吗?” 气氛严肃,壮士们沉默良久,异口同声道:“明白了!” “好!既然如此,从现在起就录取你们做我的部下。不过。眼下这段时间可没有兵饷给你们用啊。而且,东西要分着吃,不许有任何怨言啊!” 尽管如此,应招而来的年轻人还是精神抖擞地当兵,听从李家安、卢俊义等人号令。 四五天之内,大约召集了七八十人。 卢俊义说,这是意外的成功。 但粮食立刻陷入困境。所以,打仗刻不容缓。 很多地方深受黄巾贼之害。首先就要到这些地方去,把黄巾贼赶走,然后收取正当的税赋和食物。 一天。“史将军,史将军!有很多马匹过路呢,是马呀。”一个部下驰急报。 报告说,不知何人拴着几十匹马,要翻过前边的岭子。 一听是马,史文恭坦白地沉吟:“要设法把这些马弄到手啊。” 实际上,现在急需战马、金钱和兵器,甚至是望眼欲穿。但是,义举军纪既立,且已训示部下,不能下“抢过来”的命令。 史文恭走到里屋与卢俊义商量道:“师兄,既有探哨来报,可否设法弄到手?我觉得实在是天赐。” 卢俊义闻听,道:“好!那我就去谈谈。”说完带着几个部下急奔岭子而去。 在山麓一带碰上那一行人。探哨报告无误,果然有一队人牵着四五十匹马下山而来。走近一看,都是商人打扮。 卢俊义想,果若如此,就有可能设法谈成。于是打算发挥拿手的雄辩口才,等候商人到来。 来到此地的这队马商,为首的是冀州中山郡国的豪商,一个叫苏双,一个叫张世平。 没错,就是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资助刘备的那两个大商人,现在刘备已经没了,他的气运和机遇,自然而然就由李家安接收了。 他们一到,卢俊义就把三人结义,兴义军的经过叙述一遍,充满爱国情怀,情真意切。 卢俊义说道:“当今之世,如无一人建立霸业,以正人天,世道将会暗无天日。” 卢俊义感叹道:“如果不改变,大汉天下,终将会被北方胡人所征服。” 张世平和苏双两人小声商量片刻,道:“明白了。如果这五十匹马能用上,我们就满足了。送给你们啦,牵走吧。” 他说得很干脆,令人意外。 卢俊义以为对方不肯轻易同意,甚至仔细考虑过最坏情形。但对方的回答大出意料。 “呃……不敢当。你们都爽快答应了,我说这些很失礼。不过请问,商人敏于利,你们为什么凭我一席话就说要把这么多马匹白送给我呢?” 卢俊义在想,交涉目的已然达到,再叮问对方不必要的问题反倒奇怪。只是觉得太不可思议,所以才问。 于是张世平道:“哈哈哈哈。看来给得太爽快,反倒让你起疑了。情有可原。首先,在下看出大人不是坏人。第二,在下觉得你们计划举义军,颇得时宜。第三,在下想借你们的力雪自己的恨。” “什么恨?” “就是对黄巾贼首领张角一族暴政的恨。在下以前是中山首屈一指的豪商。可是,你知道的,中山也遭到黄匪蹂躏,秩序被破坏,财产遭掠夺,街道上看不到少女身影,园子里听不见小鸟鸣叫……在下的店铺也空无一物,东西全被没收,最后连妻子女儿也被暴兵掳走。” “噢,原来是这样。” “后来,跟外甥苏双二人沦为马商,从市场上买进马匹,拉到北边去卖掉。可是走到半路,听说北边山岳也是黄匪塞道,抢劫行人物品,随意杀人。无奈牵着马群,空手而归。去南边也是黄巾贼,去北边也是黄巾贼。我们很清楚,如此漂泊下去,早晚有一天会被贼人夺走马群,还要搭上性命,与其把马交到可恨的贼兵手上成为他们的帮凶,远不如送给你这样胸怀大志的人来得有意义。在下高兴地送给你,就是这个原因。” “哦,是这么回事啊。”卢俊义的疑惑尽释。 “那就请你牵着马一起到楼桑村来一趟吧,请你见见我们拜为盟主的人吧,他叫李家安。” “拜托拜托。我从根儿上就是个商人,白送马匹给你的理由刚才已经讲过。坦白地说,还是考虑到利益的。” “不可。就算见到我大哥,现在也给不出钱啊。” “不是眼前的利益。可以在遥远的将来再付嘛……如果你们的计划顺利,真成了大事,取得一州之地,平定十县二十县,果然号令天下,就请加利付我今天的马钱。在下听了你的计划,觉得这不是你们的梦,而是我等民众的期待。由此,我坚信你们一定会成功。所以,今天让你们使用我们难以处理的马匹,就是我们作为商人也算找到了长远的获利方法。没有比这更好的美事儿了。” 张世平说完,便和外甥苏双一起跟卢俊义走。 半路上,张世平向卢俊义提出一条建议:“要谋事,人大概已经齐了,马匹这下也备上了。那你们的计划里,有没有擅长经济,在粮草军费方面能起到参谋作用的算术高手参与管理呢?是不是也充分考虑到了算盘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呢?” 经张世平这么一说,卢俊义发现自己的同人存在不足。那就是经营。 自己不必说,史文恭、李家安亦无经济观念。武人不爱钱。这个思想已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大家都认为,清廉之士鄙视经济、不屑金钱。只有这样.,风骨才高。 在个人人格中,这样也许可以视此为高风亮节,但在国家大计上,这样就意味着欠缺。 拥有一支军队,势必要考虑经营。只靠武力扩张的军队,容易变成暴力的军队。 自古以来,历史上不乏有理想却因经营不善而堕为暴力军队,最终成为乱贼的例子。 “没有。你讲得好啊!请把这番话对我大哥再讲一遍。” 卢俊义真诚地感到自己长了见识。他认为,此话虽然出自商人之口,但将来必定成为重大问题。 转眼来到楼桑村。 卢俊义立即带张世平和苏双来到李家安面前。 当然,李家安听到张世平的好意,非常高兴。 张世平不仅无偿提供五十匹马,见到李家安以后更加看好李家安,又加上骏马驮来的铁一千斤、兽皮织物一百担,一并献上,道:“就请充作军费吧。” 这时,张世平又道:“我在路上曾说过,在下毕竟是以利为道的商人。就像武人有武道,圣贤有文道一样,商人也有利道。虽然在下作了奉献,但并不以此夸耀义心。相反,在下指望今日献上的马匹,十年后,三十年后能产生巨大利益。不过,这利在下绝不想私吞。请把这些利分给生活在困苦渊底的万民。这才是在下的愿望,也是在下所谓的商魂。” 李家安和卢俊义闻言大为感动,欲将此人留在军中。 张世平道:“不不,在下实在是个胆小鬼,哪有勇气跟你们行武之人在一起。如果还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在下可以再来。” 说完,匆匆而去,不知去向。 意外得到一千斤铁、一百担兽皮织物,李家安三人心情格外振奋,道:“此乃天赐之援!” 他们迅速叫来邻乡铁匠,打了杂兵的铁甲、头盔、枪、刀等物,不日完成。 日月旗帜。飞龙幡。 战马、铁箭。 军容齐整。 这时,人数已达到二百人左右。 这本来就是一支急募而来的小军队,还不足以争霸天下。 但史文恭的教练、卢俊义的军纪、李家安的德望已经渗入兵卒内心深处,二百兵士举手投足整齐划一,宛如一体。 “时候到了……我们应该走了!” 兵马肃穆,从楼桑村整装出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