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痴愚赘婿?朕是皇帝来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5章 怒发冲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京城沸腾! 百姓纷纷冲上街头,他们奔走相告,他们热烈欢呼。 二十年! 宁国被辽国打压了长达二十年! 这二十年来是无尽的屈辱,是无数宁国将士的血与泪。多少百姓,多少家庭,把孩子送到了战场上,永远没有回来! 二十年来宁国一次次的割地,一次次的赔款,让宁国百姓肩膀上的赋税也一次次的增加。若不是辽国的欺辱,宁国百姓又怎么可能过的如此困苦? 更令百姓郁闷的是,长达二十年时间,宁国竟然没有打赢一次辽国。 哪怕是一次! 这是世仇,这是百姓心中的血海深仇!!! 也正是因为如此,岐山关隘李长安水淹辽军,重大胜利这消息传来之后,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百姓们无比兴奋,无比震惊。 “临江才子李长安,京城文魁李长安,不愧是我京城之军师啊!!!” “呵呵,此前可是人人都嘲讽他李长安,说他李长安不过是临江一傻子。而今看来,谁还敢骂我家军师是临江傻子?我看你们才是傻子!” “军师当是以无敌之姿,这可是二十年来宁国首次战胜辽国,足以载入史册啊!!!” ~ 兵部尚书陈如玉之子陈青峰,此刻坐在花船坊的一家青楼雅阁上。 他的脸色难看无比! 陈青峰的对面是户部尚书李岳之子,李浩然。作为李家长子,李浩然现在感觉李家的脸都丢光了! 按道理他不算是长子,那李长安才是长子。不过,毕竟李长安是私生子,而今还被李家扫地出门,不被承认是自然的。 除此之外还有京城四大才子之首的王希姚,王希姚脸色都是绿的。 妈的! 李浩然咬牙切齿。 前些时日他母亲,当今丞相之女去了云府,本是想着和云府以及李长安缓和关系。但是,云府根本连门都没有让张云秀进去。 这特么的,简直是把李族的脸都给煽肿了! 而今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李族把李长安扫地出门。本该岌岌无名的李长安,却是闯出了如此惊人的名声,这让李族的颜面往哪搁? “听到了么?外面在喊,军师李长安大破辽军,借天河之水,淹没十万辽军。如此之惊人的战功,这李长安回京之后,必将更上一层楼。”陈青峰冷声道。 众人:“……” 王希姚满目悲凉,一步站起身来,苦笑道:“早知道当初我就如同苏江河一样去了他那西山,而今看来苏江河这小子,眼光极好。” 嗯? “王希姚,你这是什么意思?”李浩然冷声道,“你是觉得,我们这些人,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李长安?” “对付?呵呵,你告诉我,你怎么对付?” “文坛之上,他李长安写的诗文是甲等第一。我王希姚这一辈子,都写不出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你李浩然,能写出来么?” “宁国军中,他李长安一个人便可挡三十万辽军。试问,宁国之下有谁能够做到?” 李浩然:“……” “二十年啊!李老弟,宁国已经挨打了二十年。是他李长安~总而言之,我对他还是极为佩服的。” “用脑子想想吧,现在以樊家小姐对他的痴迷程度,樊家的支持是肯定的。还有薛家,薛境山可是把傻子薛元霸都给了李长安,你觉得薛家会不支持李长安?” 王希姚长叹一声,他想说什么,却又最终什么都没有说。若是当初与苏江河一起,恐怕他王希姚已经是李长安的左膀右臂。 丞相? 丞相门徒成百上千,他王希姚是最没用的一个。 陈青峰神色低沉无比,不得不说,王希姚说的极为有道理。无外乎李长安成长起来了,对于他来说将会更加的麻烦。这厮,怎么就不死在战场上呢? 不过,当真以为朝堂上那些大人物会放过李长安?怕是未必! 王希姚一步转身,道:“我听闻李长安在岐山作了一首诗文,它叫做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诗文充斥着一腔怒火,充斥着热血和报国之心。李长安这小子,当真是了不得。用不了多久,这首满江红也会传遍整个宁国的文坛。” “真是个妖孽啊!” ~ 皇宫,承天大殿! “宁国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辽人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轰! 这一首诗文,在国子监祭酒林墨寒吟唱出来之后,整个承天大殿上皆是一片死寂。 “好,好诗!!!” “朕之李先生,当之无愧为我宁国军师!!!”女帝萧云,一步站起身来,神色无比振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辽人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文,当真是写的极好。我宁国被羞辱了长达二十年,无论朝堂还是百姓,对辽人恨之入骨。李长安这首诗文,将我心中之愤怒,全然写了出来啊!” “老子也恨不得割辽人的肉,喝辽人的血!!!” 群臣,一阵激愤! 宁国朝中臣子,虽然平日里只知道捞银子。但是对于辽国,敌国的痛恨,还是深入骨髓的。只是,他们更希望的是,打退敌军的是他们的人而不是一个无关的李长安! 女帝见状,嘴角微微上扬。 朕之李长安,作诗自然极好。她心里对李长安,是越来越满意了呢! 好在选择了李长安借种。 这龙种的质量想来应该极为不错呢! “诸位,朕的军师,可不仅仅是在岐山写了一道诗文。” “他亲自率领十五万宁国将士,镇守岐山长达数日!” “数日之内,歼灭敌军将近二十万!!!” “一天之内,招来大洪水,将耶律洪烈十万辽军包围。” “这是岐山重大胜利,这是我宁国的重大胜利!” “李长安!” “我宁国之幸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