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大当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0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贾琏天生一双含情目,虽然黑了点,看着也瘦了些,但太上皇何等人? 少时他也是见过风浪的。 这孩子一看就知道是晒的,下巴那里,还有点蜕皮。 至于手上…… 太上皇的眼睛里闪过一点笑意,“朕听说,你就带了两个小厮去了李家,敲他一家人?” “……是!” 贾琏额上冒汗,“臣……臣是收到家信,一时不愤,才去找李家家长李海木要说着的。” “那时候你不怕吗?” 太上皇的眼睛始终含笑。 透过贾琏,他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贾代善。 那也是离了父母兄长,敢单枪匹马干一群的家伙。 当年他们还好年轻啊! “不怕!朗朗乾坤,他们不敢把我怎么着。” 虽然伯娘已经写信,要他注意了,但是,一个远在江南的小小李家,居然敢那么对付他们贾家,欺人太甚了。 贾琏道:“就算他们想阴我,我姑父也不能不管我。” “哈哈哈,你倒是实诚。” 贾代善当年说啥? 敢打他? 等着他大哥带人平了他们吧! “来人,赐坐!” 太上皇的心情甚好,“来,跟朕和皇上说说,你那三百斤盐,都是怎么制的?才到扬州,你姑父就把你扔到盐场,就没想过偷个懒?” 国家大事,是个严肃且必须严谨的问题。 太上皇对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倭国几个岛的问题,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但再支持,他也要多找几个大臣,好生论证一番才成。 到时候,要费的脑子都不知道有多少。 所以现在嘛,他就想放松一下。 顺便好生听听、看看,那盐……是不是如林如海奏章里说的那般好。 “臣……” 皇上和董大人看他扭捏了一小会,耳尖比刚黑了些,无语的同时,心中还都有些好笑。 “臣是想偷懒的,但又怕姑父因为我看轻了姑妈。” 贾琏无可奈何,只能把他的苦衷说出来,“江南离家太远,他要是对我姑妈不好,我姑妈连个能哭诉的人都没有。” “哈哈哈,所以,你就老老实实的干活了?” “三百斤盐,臣想着,干完了就行了。” 谁知道,最后还要去搞实验? “那就跟朕说说,你最开始是怎么制盐的,后来又是怎么制盐的,两者的优缺点在哪里。” “是!” 这题他会。 贾琏开始滔滔不绝起来,说到兴奋处,甚至拿手比划。 他们的对话,可把旁边等着再谈倭国的董大人急坏了,他几次想要扯皇上,把话题圆回去,却没想皇上也和太上皇一样,兴致勃勃的看着贾琏,等他说话。 哎呀~ 怪不得人家是皇上,能在太上皇这里一直稳到现在呢。 果然,他不如也。 董孝全告诫自己,学习皇上的养气功夫,却没想,越听越不对。 虽然在京城当官,他也是知道某些偏远穷困地区,百姓吃盐是个大问题。 盐分三六九等,最次的那一等,便宜但微毒。 这也是那些地方百姓普遍短寿的主因。 只是这个问题,他们谁都没办法解决。 每年各地盐场出产的盐就那么多,品质各有不同,那当然是有钱的买好盐,没钱的买差盐。 想以国家之力,把微毒的盐禁了更不可能,真要禁了,好些人就没盐吃了。 吃不着盐,那也是会死人的。 “等等,等等~” 董孝全终于忍不住插口,“贾大人,”他知道这小子去年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儿,“口说无凭,你能现场给太上皇和皇上演示一下吗?” “可以啊!” 贾琏的眼睛闪闪发亮,“大人不信,可以现去买来最差的几种盐。” 姑父说不怕活累,就怕太上皇和皇上只问几句,就把他打发回家了。 盐虽小,关系的却是万户千家,做成这事,哪怕最终没有奖赏,百年后的史书上,也必会有他一笔。 虽然自我定位为纨绔,贾琏也不是那等一点事不干,尽想调戏小老婆的人。 于是,寿康宫的宫人动了起来,皇帝扶着太上皇,看着这小子干活。 他们学识渊博,精盐提纯的过程还是知道一点的,贾琏的方法,真的成了,可以省却不少煮盐的柴禾,还能省去不少人工,只这一点,就足以推广。 更不要说,林如海和他新找的晒盐场了。 干成了,那以后的盐价就能的要下来了。 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好点的盐。 太上皇很注重这一点。 毕竟,这是在他宫里实验。 时间在他们极好的耐心下,慢慢向前,可是京城里,贾家连杀与李家勾结的三十倭寇,活捉李海凤的事,正传得沸沸扬扬。 嘭~ 晋王一脚踢翻了一张椅子,“一群蠢货。” 居然敢跑天津劫人,这是看不起谁呢? 李海凤这么一干,毁的不止是他李家,他还在无意中助皇帝扩大战局。 “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在江南的人,都是干什么吃的?” 他在房间里走过来走过去,“找个不相干的人,想办法去顺天府大牢,让李海凤把嘴巴给本王闭紧点。李家主枝没了,他还有三亲故旧。” “……是!” 下人忙下去办事了。 “来人!” “奴才在。” “再给本王查查,贾赦和贾珍为何会接二连三的接人,他们去接人之前,是不是收到了什么消息,谁给他们的消息,全都给本王查清楚。” 不查清楚,他寝食难安。 贾家明明都不怎么行了,怎么这一次,就行动的如此迅速? “还有贾敬!去查查,他在太玄观有没有不老实。” 晋王又转了一个圈,“对了,最重要的是林如海,他在江南待的也够久了,让我们在江南的人找找他的晦气。” 有林如海在,盐税就不太可能一点岔子。 换成他是皇帝,他也会重用他。 但是他不是皇帝。 他不需要朝堂稳。 稳——就代表了,他没一点机会。 他需要机会。 “写信给舅父,让他也给本王想点办法。” 他舅父是江南的地头蛇。 对付林如海,舅父比他更方便,也更有办法。 “是!” 又一个下人匆匆忙忙的去了。 此时,吴汝保从外面急步进来,“王爷,奴才收到消息,贾琏进宫了,如今被太上皇召去快一个时辰了。” 什么? 晋王猛的回头,眼神阴鸷,“知道他进宫是干什么吗?” “奴才还没查到。” 吴汝保也没办法,刚收到消息的时候,他就在查了。 原以为只是小事,却没想,他居然在宫里到现在都没出来,“不过贾家似乎很沉得住气,他在宫里那么长时间,一点也不着急,也没派人进宫探问。” 晋王:“……” “王爷,您看,我们是不是跟太妃商量一下?” 吴汝保的本意是让甄太妃帮忙打听一下,但是晋王却等不了了,“本王亲自去看看。” 他母亲一辈子谨慎过了头。 但凡她当初能闹一闹,哪怕多为他说几句好话呢,皇位都不可能被父皇就那么扔了出去。 “来人,备车!” 他大声叫人的时候,自己也急步出去了。 吴汝保叹了一口气,只能怏怏回转。 这几年皇上的位子越来越稳,他们的王爷就越来越难伺候了。 但是他一家都在王爷这,他…… 他默默的赶去了财神赌坊。 这世上什么都不靠谱,但银子是唯一的例外。 此时,其实不止晋王在生气,觉得贾家不太一样,其他稍有头脸的,也忍不住的重新审视贾家,重新考虑他们和贾家的关系。 贾敏回来了,代表了林如海的态度。 虽然他也算太上皇的人,但是皇上明显也是重视他的。 有林如海这个强大外援在,贾家……似乎还能像以前那样相交。 反正至少不能得罪。 顺天府的三十具尸体,终于让某些心中有点异动的人,老实了下来。 “老爷!” 王家的下人,在王子腾等待焦急的时候,匆匆进来回禀,“已经查清楚了,除了李海凤外,确实有一个倭人被活捉了。” “那些死人如何?他们的伤……” 王子腾不在乎活的倭人,他在乎的是那些死伯伤,“他们都是被人一击毙命,还是恶战之后,被人以人多势众的方式打杀的?” “是人多势众。” 下人老实道:“他们很多人身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但重点可能不是这个,奴才听说,李海凤拉着的商队有不少东西,如今都在我们家姑爷手上。” 贾琏可是他们王家的姑爷。 “奴才还听说,那些倭寇是从通话码头上岸的。” 他的眼睛有些亮,“您说,我们是不是提醒一下姑爷,让他赶紧把倭寇的船扣下?” 王子腾:“……” 他慢慢点了头,“贾琏现在哪里?派人过去,就说老爷我要见他。” 他断了腿,二弟差点性命不保。 做为王家的女婿,贾琏不能这么不闻不问的。 “对了,也去见见凤儿和你们的老姑奶奶。” 贾家分家了。 收到消息的时候,王子腾窝在房里三天,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做不了决定。 当然,真要论起来,还是妹妹亲一点,侄女差一些。 但是,妹妹有妹妹的想法,有很多事,他这个当哥哥的,都只能跟她商量着办。 可对侄女就不一样了。 三弟早就过世,凤儿又在他家长大,很多事情,他只要吩咐就行了。 “是!” “告诉老姑奶奶,她的委屈我都不知道,但凤儿也不是外人,她们姑侄在贾府还当相守相扶,不要被外人看了笑话。” “是!” “去吧!” 王子腾闭上眼睛,等着他的侄女婿过来。 但是半晌后,侄女婿没等来,倒是等来了妹婿。 他一肚子不乐意见贾政。 这真是一个空长了一副好看皮囊,事实上一点用也没有的男人。 “琏儿为何没来?” 王金低头,“姑父他去宫里了,姑奶奶说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奴才去见老姑奶奶,正好,政二老爷也在,他非要过来见老爷,奴才也没办法。” 王子腾:“……” 好气! 他一点也不想陪那个书呆子说话。 每次说个话,王子腾都感觉自己要气得吃不下一顿饭。 那个蠢才,你跟他说东,他能跟你说西。你真跟他说西了,他又不知道跟你说啥了。 明明小时候,看着也挺灵动的,怎么如今变成了这样? 王子腾牙疼,胃疼,“算了,请吧!” 不看僧面,看佛面。 看在妹妹和三个孩子的面上,见就见吧! “大哥!” 喝了半盏茶,大舅兄才让他进来。 贾政脸上的表情并不好。 “坐吧!” 王子腾捶着他的腿,“你也知道我这腿不方便。”他叹了一口气,“我让琏儿过来,就是想问问他江南的事,你是长辈,不必替他这般跑动。” “琏儿在江南,跟着林妹夫,一直都很好。” 贾政道:“倒是这边……”他迟疑了一下,“昨儿晚间收到他们打杀倭寇的消息,东府的大嫂子,请我陪她去了一趟顺天府。” 什么? 王子腾原本懒洋洋的身体,一下子绷直了些,“去做什么?” 贾家分家,主要是那沈氏逼着他们分家。 贾家老太太以前那么疼爱二房,居然也没管一管。 王子腾如今对沈柠尤其关注。 “请董大人严加处置吗?” “不止!” 贾政看出舅兄的急切,反而不急了,“我这大嫂子心大的很。”他端起茶杯,吹了吹茶叶,轻啜一口,这才道:“她呀!她居然借此,给董大人献了一条治倭之策。” 王子腾:“……” 原本看贾政慢了,他都恨不能撬开他的嘴。 如今…… “治倭之策?”王子腾的眉头紧蹙,“她和太玄观的贾敬还有不少书信往来吧?” 贾敬的本事,他是知道的。 “跟大哥应该没关系。” 贾政迟疑了一下,道:“这么大的事,大哥怎么也不会借她之口,那样跟董大人说的。” 如果是大哥之策,应该给他啊! 不给他,给珠儿也行啊! 给沈氏能干什么? “大嫂说是她的治倭之策,是乍听倭冠朝我妹妹他们动手,激愤之下才想出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