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五十五章 王林徒的年终大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时间来到了一月份,智云集团内部的各事业部门也陆续给徐申学汇报了过去一年的成绩。 首先是集团里的核心业务——智能终端业务。 智能终端业务是智云集团里的现金奶牛,其营收以及利润支撑着智云集团一系列研发和扩张,包括半导体制造业务的扩张。 毕竟,这可是一个年营收超过三千亿美元,毛利润达到一千多亿美元的庞大业务! 在内部,其庞大的利润直接推动了智云集团的众多研发项目以及投资。 在外部,超过三千亿美元的庞大营收,每年都向各供应链厂商采购海量的各种零配件产品,又带动大量产业链的发展! 在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上,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都达到一百多万个,间接就业岗位更多! 同时有着智云集团的一系列智能终端产品充当火车头,面向全球市场进行厮杀,又反过来推动了国内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手机SOC,到储存芯片,再到屏幕,电池,声学组件,摄像头,玻璃面板,震动马达等大量的零配件国产化、高端化! 然后再到中下游的半导体设计以及制造业,如智云半导体,智云储存,智云微电子,智云软件旗下的芯片设计软件。 再到更上游的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高精度的各种数控机床以及其他制造设备。 智云手机为核心的一系列智能终端产品,其背后是庞大无比的产业链……而且还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部分零配件甚至是超过国外同行的超一流水平。 然后这个庞大的产业链反过来,又能够让威酷电子为代表的其他国产智能终端厂商给用上,并支持他们的发展。 现在的各类国产智能终端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不能说百分百,但是百分之八十以上采用的都是智云半导体旗下的系列SOC,智云储存旗下的LPDDR内存或DDR内存,智云储存旗下的3DNAND闪存。 性价比高还不用关税,企业的采购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供货充足,还不用担心被卡脖子……只要给钱,随便用……智云集团在这些核心零配件上,从来都不卡友商的脖子,哪怕是海外厂商采购也一样。 要知道,智云半导体的客户里还有四星以及LG呢……他们两家其实也采用了智云半导体的系列SOC,总不能把鸡蛋都放在高通一个篮子,真这么干,高通还不得玩命收割他们的韭菜啊……持续采购智云半导体的SOC,这是他们用来向高通施加压力,压价的一个策略。 就像国内的厂商也不是全都使用智云半导体的SOC,智云储存的内存以及闪存,他们也会少量采用高通的SOC以及四星或美光等厂商的内存以及闪存。 供应链多样化嘛,这是企业规避风险,避免某个供应商一家独大的基本策略。 哪怕是水果也不能避免的大量采用华夏的供应链……尽管它的智能终端业务和智云的智能终端产品,是正面竞争对手,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和智云集团在供应链上进行合作。 水果的手机里,也采用了部分华星科技的屏幕……这个华星科技可是智云集团控股的。 其他的一些零配件也大量采用国内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也同时向智云集团供货。 水果和智云的供应链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合的……而这也是水果推动了多年的供应链转移,始终都无法成功的原因。 水果离不开这些国产供应链,而徐申学禁止国内的供应链向海外转移……他也没有公开说过什么,但是他的态度一向来都是非常明确的: 老子一路把你给扶持起来,可不是为了让你跑去国外建厂,给其他国家的人带去就业和税收的。 你敢跑,我就敢撤单,然后各种施压,银行抽贷,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停止供货并追讨货款等等……不把你折腾破产不罢休! 这些供应链厂商跑去海外建厂,也是需要各种大量的工业设备的,而且很多都是国内专门研发的生产线设备,直接从设备源头卡死你,看你怎么转移产业链! 早些年的时候,还是有些看不清楚的大傻子,跑去海外建厂,给水果和四星等企业供货! 徐申学直接下死手,撤单加断供,鼓动债主追讨欠款,再追加各种专利侵权起诉。 而且还派人去联系海外当地的一些地头蛇,给他们来个罚款,吞并,非常规商业竞争手段。 然后,跑出去的这几家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 于是乎,就传出来了不少国内企业跑出去建厂,然后各种被坑血本无归的新闻…… 一些人多少知道一些内情,也有人不知道,但是不管如何,后面就很少有人提出海这事了。 徐申学对此很满意……这样就对了嘛,好好留在家里做产业,拉就业,国内就业多了,经济好了,国内需求也就高了,然后这市场才能做大做强啊。 有了市场,才能让企业活的更好啊! 老子扶持了你那么多年,各种资金和技术扶持,把你给扶持起来了,现在看见国外人力成本低,国外大企业一施压就想跑路……把就业什么的也给带走了,那么这么美的事! 生意做到徐申学这种程度,徐申学已经更加在乎一个更加宏观的东西了,追求的是整个蛋糕做大……蛋糕做大了,这后面企业才好经营啊! 如果经济大环境都不好,就业拉不上去,工资水平也拉不上去,智云集团还玩个毛线……人家可是做高端产品的! 人们兜里没钱,还怎么消费智云的各种高端产品啊? 至于说国内工资水平上去了,导致成本上去了,产品出海竞争力下降……这纯粹是多余的想法。 高科技行业里,其实制造阶段里的人力成本比例其实是很低的:一台智云手机,一千美元的售价里,负责代工的威酷电子赚的也就十几美元而已,占比极低! 人力成本多一点或少一点其实很难大幅度影响不了产品的售价……真正影响售价的其实是各类芯片以及屏幕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都是智云集团所掌控,可不会因为你跑出国去,就便宜卖给你……相反,因为关税的存在价格还更贵呢。 再说了,国内都把智能终端供应链玩到全球垄断的程度了,便宜一点还是贵一点,国外的消费者照样得卖……因为他们没得选。 因为当代地球上,也就华夏有完善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其他国家都没有……垄断的东西,贵一点便宜一点其实区别不大,反正他们都得买! 但是总是有些人喜欢犯贱,为了节省芝麻绿豆大的所谓人力成本,就跑出去……对此,其他行业徐申学管不着,但是智能终端行业,谁敢跑他就弄死谁! 因为,国内需要这个庞大产业链上的海量中低端就业岗位! 虽然徐申学喜欢玩各种高科技产品,什么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半导体,还有L4级别的智能电动车,低空飞行器,虚拟设备产业,机器人,星际飞船大火箭,月球基地等等……旗下的智云集团的员工们,都是拿着超高收入。 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低端就业……威酷实业和海蓝汽车可也是他的产业呢。 玩人力密集行业的威酷实业,旗下各生产基地里的一百多万名工人,中位数月收入也就几千块而已。 海蓝汽车的各汽车工厂,也有数十万名工人,这些工人拿的薪水也是大几千的水平! 这些制造行业里的低端就业,徐申学也是很重视的! 这每年新毕业的大专生以及本科生都一千多万呢,然后还有海量的高中或中专里的毕业生也需要工作……没有海量的就业岗位怎么吸纳他们啊? 总不能人人都去智云集团当研发工程师吧……这不现实! 一个良好经济体不仅仅需要大量的高端就业岗位,更需要海量的低端就业岗位…… 有了海量制造业的就业岗位,才能催生各种服务行业里的就业岗位,然后形成良性循环。 这有了良性循环,智云集团搞出来的各种黑科技产品,这才能在国内卖出去啊……不然的话经济水平上不去,消费需求上不去,在国内卖出去多少产品! 国内市场要是不行了,智云总不能全指望海外市场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太大了,而且受制于人……智云集团为了规避海外市场变动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可是一直都在尽可能的提升国内市场的营收占比。 只是智云集团的规模太大,光靠国内市场也撑起了智云集团这种庞然大物,所以努力了那么多年,国内营收占比也只是维持在百分之五十多的规模。 努力了这么多年才把营收占比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多,智云集团的高层还指望未来几年,把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而这就需要国内消费市场的大环境持续增速来带动了。 ———— 智能终端业务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徐申学历来都非常重视! 只不过,虽然重视,但是智能终端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却是事实……两年前开始智云集团在智能终端领域的增速就已经比较困难了,整体销量别说上涨了,想要稳住都需要持续付出大量的努力。 营收以及利润之所以还持续增长,那是因为产品均价高了,毛利润也跟着涨。 去年的经营情况也和前年比较类似,主要是通过销售均价低上涨,高价产品的销量占比上涨,来带动整体业务的营收以及利润上涨。 智云集团高级副总裁,智能终端事业部总裁王林徒向徐申学报告的时候,提及:“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智能终端事业部下属各产品线,整体呈现高端价位的产品销量占比小幅度上涨,其中的核心产品S系列手机里,Max系列以及MaxPro这两个高端系列的销量占比,进一步扩大到了销量占比的百分之六十五,比18年的百分之六十上涨了五个点!” 智云集团当年发布搭载3D人脸识别以及全面屏,再加上其他各种新技术的S15Max,这款手机卖的可是相当火爆! 该机型当年7999元起售,但是在整个S15系列里的销量占比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二,非常的夸张……智云集团靠着一款机型,硬生生在智能手机开创了一个超高端市场。 这个超高端市场,可不是那些主打奢侈品市场的一些奢侈品手机,看着价格高昂,但是销量没几台。 智云集团的这个S15Max的销量,可是超过了一亿台的超级单品……这东西别看贵,但是它是走量产品,和奢侈品是两回事! 有了S15Max手机开创市场,后续智云集团又发布了S16Max并引入了更大屏幕的S16MaxPro……后续几年也延续了Max以及MaxPro系列,直到如今。 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上涨……或者说通货膨胀,人们的消费能力持续提升,所以智云S系列手机里的超高端手机的销量占比也持续提升。 到现在,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的水平! 王林徒继续道:“S系列去年的全年销量,包括新发布的S19系列,旧款的S18系列以及S17系列,新老机型一共销售了两亿三千二百万台,对比去年销量整体持平,只是微量增长了三百多万台。” “除了S系列手机外,我们的SX.SXL系列手机销量增长比较明显,去年一共销售了该系列新老机型四千五百万台,其销量增长主要来源新兴市场,我们针对部分新兴市场,主要是印度以及东盟地区,推出了该系列的低配版本,如S17X16GB版本,因为成本低,售价也比较低,所以销量的提升非常明显!” 徐申学道:“针对新兴市场推出特定的低成本手机,利用S系列的巨大品牌号召力来销售旧款手机,这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成果也很好,这条路子你们是做对了,不过也要注意维持品牌价值,智云品牌不做低价手机,此外尤其是不能影响到S系列的品牌价值!” 王林徒道:“徐董放心同时今年发布了S19系列手机后,我们也同步停产了S17标准版以及S17Pro,以维持整个S系列的售价,不会低于四千元!” “目前在售的最便宜的机型,是S18标准版64GB版本,官网售价是四千六。” 王林徒道:“这有效的稳住了S系列的价格体系,同时也能够给SX系列留下几个空间!” “同时我们在SXSXL系列的外观设计上,并没有采用S系列最近几年的外观设计,包括3D人脸识别以及全面屏,而是继续采用经典的正面按压指纹模块加上铝合金中框和无线充电模块、玻璃后盖板的设计!” “并且经过多年人们的口口相传,其实现在市场们也都已经知道,这个SX以及SXL系列就是我们把S系列旧款手机拿出来便宜卖,很多消费者都知道这一点……现在SX系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想要用我们智云S系列手机,但是卖不起高昂的新机型,同时对S系列二手机又有一定的顾虑的人。” “我们去年春天的时候推向市场的S18X以及S18XL,销量还是比较不错的!” “这样既能利用S系列的品牌号召力,同时也不至于影响S系列新机型的销量。” “而随着S16系列以及S17标准版,Pro版本的停产,我们也开始利用大量S16以及S17的标准版和Pro的零配件供应链以及组装生产线,打造了S19X以及S19XL,在这个系列上,我们将会首次在SXSXL系列上采用3D人脸识别以及全面屏设计。” “我们的在3D人脸识别以及全面屏模块经过多年的大规模生产,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大幅度摊薄并下降,采用成熟技术的话,我们已经能够把这些核心零配件的成本控制在比较低的程度!” “当然,为了和新款的S系列形成差异化,S19XXL系列,不会继续使用灵动胶囊模式,而是采用小刘海模式……毕竟SX以及SXL系列,市场定位就是旧机型的下沉市场,所以沿用S16系列的小刘海设计!” “灵动胶囊,短期内还是只会搭载在旗舰的S系列上!” 不管其他厂商怎么做,智云集团的内部各手机系列,是要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的! 早期SX系列用铝合金机身,和开始采用玻璃后盖板的S系列形成区别。 后来S系列采用3D人脸识别后,SX系列也就开始用上铝合金中框加玻璃盖板的设计。 现在S系列用了两年多的灵动胶囊模式的全面屏后,SX系列则是开始采用3D人脸加小刘海的设计! 始终维持间隔两三年的外观差异…… “在S19XXL的芯片上,我们也将会继续沿用S17系列的S803芯片,采用十纳米工艺的这款芯片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在目前的手机SOC市场里依旧算得上是中高端手机的配置!” “虽然七纳米工艺的芯片,已经成为了高端机的主流,但是目前来说,依旧只有我们和水果的新机型使用!” “而其他厂商的七纳米芯片的手机,最早也要今年春天陆续发布,但是也只搭载在少量的高端旗舰机型上,大量的手机,包括去年秋季发布的其他厂商的高端机型,依旧还在采用十纳米工艺的芯片。” “我们在S19X系列手机上用S803芯片,还是有市场竞争力的,性能已经很充分了!” “SX系列手机要用七纳米工艺的芯片,恐怕还要等到明年了!” 至于为什么不用七纳米工艺的芯片……自然是因为贵啊。 七纳米虽然智云都玩了两年了,但是成本依旧居高不下,同时产能也比较有限……智云微电子为了提供产能需求,连采用DUV浸润式光刻机的第一代七纳米工艺都还在继续满负荷生产呢。 1106芯片以及为华威代工的手机SOC,S1003A等芯片其实都是用的这个第一代七纳米工艺……这个第一代七纳米工艺的产能相对大一些,负责该工艺的第二十五厂,一开始建设了两条产线,加起来每个月有八万片的产能。 后续因为产能紧张,EUV光刻机供货量又有限,所以智云微电子干脆在这个工厂里,额外增设了大量设备,尤其是HDUV-600E,把该工艺的产能进一步扩充到了每月十万片。 因为七纳米工艺限制产能的核心,不是其他设备,而是最顶级的光刻机,只要顶级光刻机到位了,其实后面的都容易搞了。 而HDUV-600系列的光刻机,海湾科技那边生产好几年了,技术成熟,产量也大,所以采购起来就容易……不像是EUV光刻机,产量就那么点,而且还要和储存芯片半导体工厂分,根本不够用! EUV光刻机,可不仅仅是用来制造七纳米,五纳米工艺的逻辑芯片的……智云储存设计的新一代内存芯片以及闪存芯片,尤其是新一代的高带宽显存也要用EUV光刻机来生产…而这东西可是搭配APO5000显卡的,没有这种EUV光刻机生产的高带宽显存,也没办法生产APO5000显卡。 所以智云微电子那边也不可能都把EUV光刻机都用来生产逻辑芯片,还要给一部分EUV光刻机分配给储存芯片制造工厂,用来生产顶级的内存以及闪存! 相对比EUV光刻机产能很小,HDUV-600系列的DUV浸润式光刻机,产量就大多了,采购起来更容易,也更快到货! 这也导致了第一代七纳米工艺扩充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虽然一开始这个工艺只是过渡工艺,但是因为EUV光刻机内的短期产能低,而市场对七纳米工艺的需求又大,没办法,智云微电子只能继续扩充第一代七纳米工艺……性价比低一些,总比没产能强! 第二代七纳米工艺的话,之前只有S1003B芯片在用,去年冬天的时候才逐步用来生产自家的AI6000B显卡以及ZY38B芯片……因为产能实在太低了…… 19年春的时候,产能只有每月两万片,然后产能逐步扩张,等到了冬天的时候,才把产能提升到每月五万片,目前只用来生产S1003B芯片以及部分自用的AI6000B显卡……AI6000B显卡,也是采用I6000显卡的同款GPU核心,只不过加工的工艺更好,所以性能也更好一些。 未来,等第二代七纳米工艺产能更充足后,成本也优速下降后,智云半导体也会搞APO5000B显卡,ZY38B显卡这种……反正核心构架也不用换,就是生产工艺更先进一些,性能变得更好一些呢。 倒是等到今年夏天以及秋天,陆续各有一座采用EUV光刻机的半导体制造工厂陆续投产……夏天投产的一开始就按照五纳米工艺去做的工厂。 这也是智云集团的首家五纳米工艺工厂,预计投产更先进的S1103芯片……S1103芯片,不出意外也将会成为全球第一款五纳米的芯片。 而另外一座工厂预计秋天投产,这家工厂一开始是按照第二代七纳米工艺去设计建造的,是属于七纳米工艺产能扩充计划的一部分,设计产能很大,是采取了三条产线同时生产的模式,产能能够达到了每月八万片,这也是导致该工厂建设进度比较缓慢,今年秋天才能投产的缘故 这样一来,今年智云微电子,将会增加五万片的五纳米工艺产能,同时增加八万片的第二代七纳米工艺产能! 五纳米工艺不用说了,肯定是继续紧缺的,每一代新工艺刚出来的时候,那都是产能极为稀缺的,需要时间来逐步扩充产能。 但是七纳米工艺嘛,其产能将会大幅度缓解供应紧缺的问题! 第二十五厂的第一代七纳米工艺有十万片产能……虽然性能比第二代七纳米工艺略微差了些,同时良率也稍微低一点,导致整体的性价比比较低!,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七纳米工艺,生产出来的芯片可不是十纳米工艺,十二纳米工艺的芯片能够碰瓷的! 所以第一代七纳米工艺的十万片每月的产能,还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好几年估计都会持续大规模使用,一直到第二代七纳米工艺产能有富余了,能够承接第一代七纳米工艺的产能需求了,那么第二十五厂那边接不到第一代七纳米工艺的订单了,那么才会逐步转产,用来生产十纳米工艺,十二纳米工艺的芯片! 总之,第二十五厂那边有订单就生产第一代七纳米工艺,没订单就生产十纳米,十二纳米工艺的芯片……反正现在成本也收回来的七七八八了,后面都是纯赚! 先进工艺虽然投资庞大,但是只要保持技术领先,其实成本回收的也非常快,基本投产两三年就回本了,后面都是纯赚……至于运营费用,那很低的,对比建厂的庞大投资,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别看第二十五厂是属于典型的过渡技术的产物,预期只有三四年的巅峰寿命,但是已经够了…… 然后是第二代七纳米工艺,去年投产了第二十八厂,有五万片。今年秋天会投产第三十六厂,会有八万片的产能,共计十三万片! 三家工厂加起来,两代七纳米工艺的产能,将会达到每月二十三万片! 这已经是相当夸张的数字了……短时间内扩充如此庞大的产能,也就只有智云微电子敢这么搞,换成台积电和四星以及英特尔,他们都不敢的…… 因为只有智云微电子,才能接到如此海量的七纳米工艺芯片的订单……智云半导体加上一个威智科技,还有一些外部客户订单,足够消化这些产能了。 光是一个S系列以及系列的手机SOC芯片,都得耗费不少产能,然后还有AIAPO系列显卡的GPU,ZY系列以及EYQ系列,LC系列等一大票的算力芯片,全都是先进工艺的产能消耗大户。 二十三万片,其实都还不够用,还要继续扩展,目前智云微电子那边,规划的七纳米共有产能已经达到了三十五万片每月。 主要是虚拟设备市场的大爆,带来了更庞大的七纳米工艺的产能需求…… 然后五纳米工艺那边的短期产能规划,也是进一步扩大到了每月十五万片……目前有三家五纳米工艺的工厂在建,今年夏天会投产第一家,明年春天投产第二家,明年秋天投产第三家! 逐步爬升产能,以供应市场需求! 从智云集团又加大了七纳米工艺和五纳米工艺的产能规划,也就可以看的出来虚拟设备业务以及机器人业务,同时还有最近两年迅速扩张的智能电动车市场以及人工智能等市场……所带来的庞大先进工艺的算力芯片需求! 这几种业务,每一种都是算力芯片的消耗大户! 如此海量的算力芯片生产,自然也需要庞大的先进工艺的逻辑芯片产能! 终端业务带动芯片需求,芯片需求半导体制造,半导体制造带动半导体设计软件、设备以及耗材等领域的需求……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徐申学耗时多年,搞出来的就是这么一套东西……对此,他其实还是很自得的。 这都是他多年的辛苦和努力呢……系统,我说的没错吧? 不过在王林徒乃至外界的那些人眼里,这还真是徐申学的努力和辛苦的结果……徐申学在这一系列高科技产业的建立以及发展过程里,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远超常人的战略眼光,再加上对高科技技术的执着追求,再然后是玩命砸钱…这才弄出来了这些成果。 所以王林徒面向徐申学进行汇报工作的时候,虽然表面很正常,但实际上他心里还是很紧张的……他作为第二代智能终端事业部总裁,谢建勇的接任者。 这本来就被谢建勇的过往巨大的成绩所笼罩着,公司内部也好,外界的投资人也罢,甚至一些普通网民们,对他的要求其实都很高,天天拿着他和谢建勇比…… 动不动就说谢建勇搞出来了什么经典机型,打造了标志性的S系列手机,还把智云手机的年销量带到三亿台……你王林徒就算不如谢建勇,但是也不能太差吧。 好歹你得给我们弄几个爆款出来吧! 但是爆款哪有这么好做啊。 如此情况下的王林徒,其实很期待能够得到其他人,尤其是徐申学的认可! 而现在,他交上了去年一整年的答卷,就等着徐申学打分了! 是做的非常好?还是做的不错?还是说做的勉强可以……乃至是成绩不合格! 这一切,都需要徐申学给他答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