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只想种田的我,被迫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49章 与你同在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翌日。 一道圣旨终于平息了李浔擅杀御林卫将领的争端。 “睿郡王李浔,自回京来,屡次作诗辱骂大渝文人,引起争端。其不思悔改,擅杀御林卫将领,无视纲纪。为正国法,黜出京城,三日内发往落霞州嘉阳郡。” 圣旨一出,京城哗然。 谁也没想到此事的最终结果是如此。 曾经名动京城,诗作惊人的李浔,因为杀人一事驱逐离京。 接到圣旨,李浔满心欢喜。 终于如愿了。 其实原本事情不是这样的。 昨日,那怕是陈录站出来力保李浔,最终李无畏还是没有做下决定。 不管是迫于上国威严,还是陈录答应大渝以和亲解决质子一事,李无畏都应该立即答应的。 或许是另有考虑,李无畏只说往后延延。 至于延到什时候,谁也不知道。 不过昨日傍晚,李无畏突然重亲将李浔召进了宫。 一见李浔,李无畏就问道:“你想离京?” “父皇,儿臣觉得自己就是个惹祸体质,回京不到一月,不是祸端临门,就是惹下诸多麻烦。” “孩儿认为,若是继续留在京城,还不知道要惹下什么麻烦。” “因此还请父皇放任儿臣出京。” 李浔阐述着自己想离京的原因,态度还极为的坚持。 “李浔,你别忘了,大渝开朝可是定下皇子不可封属地的规矩。” “如果将你外放,你知道会招致多大的非议?” 听到李浔说要外放,李无畏竟然没有表现惊讶的神情,仅仅只是将祖宗规矩搬了出来。 瞧这情况,怕是李无畏心中出有想过此点。 “规矩不是人定的。” 李浔第一次出言反对,顿时就让李无畏的神色中有了不满。 然而李洵却是不慌不忙的继续说道, “父皇,孩儿将将被封为郡王,就遭遇刺杀。” “若不是亲卫拼死相护,恰巧被长乐郡主店府救下,孩儿早已身首异处。” “如今此事仍旧悬而未决。” “京城文人仕子连番挑衅,还满京城张贴讨李浔檄文。” “这事最终幕后之人,还是没有着落。” “那想一计不成,又再生一计,诬陷我李浔图谋造反。” “父皇,那日武兴殿,我都不敢向您讨要封赏,有那一点能说我有轨之心?” “当真我李浔就那么宁人生厌?” “非要一次次的置我于死地。” “父皇,如今境地,我还怎么待在京城?” 李浔长长说完一大段话,当即一头磕在地上:“还请父皇准允!” 瞧着跪在地上的李浔,李无畏神情不断变化。 有愤慨,有无奈,有理解…… 一时之间,各种情绪交替上演。 说来倒也正常。 伊始,从来没有将李浔放在心头。 十年密报皆言,死读书,读死书。 如此皇子,于江山社稷又有何用? 正如那晚南书房所言,成亲过日子就好。 只是谁想武兴殿表现名动京城,李无畏除了惊讶,也是那一刻对李浔的看法有了些许改变。 而后一句“直教九州做梁州”,让人拍案叫绝不已。 最后相鼠一诗,可谓诗仙转世,其文学造诣可谓直追大渝文坛三大家。 如此李浔,怎能叫李无畏多琢磨琢磨? 就算不可能是下一任继承者,好歹也可以为朝廷发光发热啊。 可面对李浔的激动之言,李无畏确实没办法做回答。 原本以为刺杀一事,很快就能寻出蛛丝马迹,然而就连手中最为倚重的暗卫也束手无策。 此可是京城啊,了若指掌的京城。 谁知…… 每每想到此,李无畏就深感一阵无奈。 同时也大为愤怒不已。 然而又能如何了? 可没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渝文人朝廷无法明面针对,可一二再的挑衅。 最后更是有人敢假传圣旨,要擅杀朝廷郡王。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李无畏彻底愤怒了。 京城不安全,皇宫被渗透,天下那里还有安全之处? 总该不会那天醒来,自己躺在床上身首异处? 想到此,李浔说想要外放,李无畏也就能够理解了。 外放! 这两字就像一根刺刺在李无畏心里。 祖制阻挡,就算心有余而力而不足啊。 可如果继续将李浔留在京城,恐怕真的还会麻烦不断。 小打小闹还好说,可总归担心会影响朝堂。 朝堂暗留涌动,那里还经得起继续折腾啊。 “李浔,你当真想外放?”深思一番,李无畏满是无奈的问道。 “儿臣愿意!”李浔坚定的道。 “那你可知祖制不可违?”李无畏再问。 “诚然祖制不可违,儿臣也意为大渝镇守边关。”李浔再道。 见着李浔如此坚持,李无畏也是为难不已。 当真要违背祖制? 祖制不可违,可也不想李浔继续受到伤害。 不管如何,终归是自己的血脉啊。 总不能说眼睁的看法他陷入各种困境中,自己还要袖手旁观吧? 今次侥幸不死,但可能下次就没那么幸运了。 兄弟相残? 其他原因? 但不管如何,总归是与东宫储位有关。 谁说不是了。 李浔因大渝要立储,被借口送返回大渝。 其后的一切事情,也是跟着这有关。 因此,一切根源皆是在李浔啊。 只有他离开了京城,或许一切“祸乱”的根源。 哎! 离开吧。 这京城原本就不是他该待的地方。 “浔儿,你可想好了?”李无畏盯着李浔问道。 “儿臣已经想好。”李浔斩钉截铁道。 “既如此,那你便去嘉定城吧。” “是!” “该如何做?你想必不用也知道吧。” “儿臣知晓。” “那你先退下吧。” 李无畏疲惫的挥了挥手。 李浔走后,李无畏有些颓然的靠在椅背上。 李浔离京,这未来还会寻到对抗北周之人吗? 这世界当真是荒谬啊。 十年! 苍天还要我再等多少个十年? 就这么不知过了多久,李无畏终于开了口。 “童悦,准备拟旨吧。” 第二日清晨,一道圣旨传抵睿郡王府。 卫汐也在。 众人神情中,没有悲伤,反而有种解脱后的欢喜。 是啊,终于能离开这是非之地,李浔如何又能不开怀了? 只是李浔看向卫汐的神情中隐隐有些担心。 “卫汐,你若是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后悔?”卫汐轻声一笑,“我卫汐既然做出选择,就从不会后悔。” 卫汐如同孩童时那般执着,就像让李浔上树掏鸟窝下水摸鱼时的“命令”那般坚定。 李浔无奈叹气,他知道自己没有反驳的余地 这段时间的相处,他知道她,决定做下就从来不会改变。 “三天时间来得及吗?”李浔问道。 什么来得及,李浔并没有明言,可卫汐就好像知他要问什么一般。 “在我做出决定时,卫汐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已将部分产业迁出京城。” 闻言,李浔为之一惊,笑问道:“当时情况不明,你如何就算到这一步?再者你也不可能知道我会贬去什么地方不是。” “其实不难猜测。” 卫汐如同神算一般,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以你性格,京城绝不是你久待之地,你定是会盘算着如何离开。” “北境靠近北周,圣上定然不会让你去。” “东境东南,十年前的那场反叛,当年传言与卫家和你母亲有关。” “因此,圣上只能让你去落霞州。” 对于卫汐的分晰,李浔自是极为惊讶。 不过他倒是抓住了话里的一句重点:母妃的死与北境葭阴山和那场叛乱有关系。 怎么会如此? 李浔满是疑惑。 “你是说我母亲可能死于阴谋?” 卫汐一阵诧异。 “我以为你听说过那些传言。” 李浔慌忙摇头。 见状,卫汐叹了口气。 “当年事情传言众多,谁也不知真假。” “唯一只知当夜宫中起火,你母亲死于那场意外。” “因此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你母亲就死于阴谋。” 听到卫汐如此说,李浔有些颓然的跌坐在椅子中。 前一刻,他甚至还想过要再次进宫去训问陛下。 可听到说并无证据时,一股无力感顿时袭来。 本身现今自己就处于风波中,倘若再去添乱,怕是谁也无法再保护自己了。 如果真想搞清楚真相,除非有一天能够保护自己,让朝廷都惧怕自己的势力。 因此,外放嘉阳,一为远离是非保全自己,二为将来寻求真相。 罢了罢了,一切就暂时隐忍下来吧。 那些过去针对过我的,终将有一日我李浔会全讨要回来。 除此之外,那些无关的,也统统不要来找我。 呼。 李浔叹了口气道:“卫汐,回去安排一下吧,后天我们就一起远离这是非之地,往后也不要再回来了。” “好!” 卫汐应了一声道, “如果有什么需要协助的,请随时跟我说。” 李浔点了点头。 卫汐瞧见李浔神情甚是不在意的样子,竟是主动上前抓住了李浔的双手。 “李浔,如今你我已互为一体,无论什么情况我都会坚定的站在你身边。” “因此请记住一句话,我卫汐永远都在!” 近日李浔心里烦杂不已,这些事总归会影响心境。 不想因此表现,倒是让卫汐反过来安慰自己。 我卫汐永远都在! 李浔忍不住有些动容。 也正是这一番话,李浔第一次正视他和卫汐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 自小认识,原本不会再见。 不想宿命使然,终归还是重新再见。 李浔反握住卫汐的那双柔荑,深情的道: “卫汐,我与你同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