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0年代:开局荒年,我带着全村吃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83章:信件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时间飞逝。 接下来的十几天,李有福生活回归到了正轨。 说是正规,实际上,除了给红星机械厂送了一次物资,顺便完成了整个月的采购任务外,他就是盯着东跨院的房子,再不就是去师父,师娘家蹭饭。 日子倒也过的清闲无比。 另一边。 西林子大队。 一辆墨绿色的自行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 “夏婉,夏婉同志在吗?” “邮递员同志,我就是夏婉。” 夏婉简单擦拭了一下额前的汗珠,到了这会整个温度开始升高,大有一种要把人烤化的架势。 “这里有你两封信,还有两张汇款单,另外还有一个包裹,要你到邮政局去取。” “在这里签名。” 邮递员将两封信,两张汇款单,以及签收单递了过去,心想,“不愧是从城里下来的知青,就连汇款单都是双份。” 夏婉也是在愣了一下后,连忙在签收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上辈子相比,无论是心境,还是流露出来的情绪都变得不同。 “谢谢你邮递员同志。” “不客气,夏婉同志别忘记到时候来邮政局取你的包裹,好了,我还要去给下一家送。” “知道张小燕同志在哪里吗?” “知道。” 夏婉用手指了个方向,张小燕现在还是会挣工分,以往工分挣多少,关乎这个人的口粮,那还不得有多大力就使多大劲,不然分配不均,哥嫂妯娌这些,还不把家给搅翻了天。 说的直白点,还不是为了一口吃的。 假如每个人的生活水准能达到后世的程度,每个人不用为了饿肚子而发愁的话,至少能解决掉95%以上家庭矛盾。 一句话,都是给穷给闹的。 反观现在,张小燕的处境就像在云端,整个西林子大队,乃至十里八乡,谁不羡慕张小燕。 看着邮递员离去,夏婉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了李有福,对于李有福的帮助,夏婉一直记在心里,可以说,这辈子的处境,是上辈子的上百倍。 假如上辈子,夏婉也能遇到李有福,或许她就不会带着遗憾和恨意,重生回到下乡的火车上。 “肯定是李有福给张小燕寄的信件。” “就是不知道这个弟弟,还会不会想起她这个姐姐。” 夏婉打开信件,心里多了一股暖流,还真是李有福寄来的信,除了李有福寄来的信和汇款单外,另一封则是夏建国同志寄来的。 要说夏婉最放心不下的人肯定就是夏建国。 然而看完全部的信件,夏婉的心还是沉到了骨子里。 “难道真的就不能改变吗?” 上次夏婉给夏建国写信,里面隐晦提及了海外,亲戚,等几个字眼,只要夏建国不傻,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而恰恰是这封回信,说明了夏建国不但明白夏婉隐晦所表达的意思,还通过蛛丝马迹证明了,的确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等查明真相后,已经过去了十天半个月。 不然也不会等到现在才给夏婉回信。 信里只说了,会尽量想办法处理。 以夏婉对夏建国的了解,哪怕有十分之一的希望,夏建国也不用这个口气回话,就只能说明一件事,夏建国下放已经是板上钉钉。 不过好消息就是,夏婉通知的早,没有打夏建国一个措手不及,也给了夏建国可以操控的空间。 虽说下放不能幸免,但以夏建国的人脉关系,他还是能够想办法,把下放的地点安排在一个熟悉的地方。 别看只是一字之差,下放后所遭遇的待遇可完全是两回事,有不少人就是因为下放在陌生地方而遭到了迫害。 再加上夏婉做的这些准备,以及和张大山之间的关系,最好就是将下放地点安排在西林子大队,这样,夏婉就有把握让夏建国平平安安度过这几年,直到平反回城。 “不行,还得给夏建国同志写封信,一定要让夏建国同志托关系来这里才行。” 就在夏婉想着这些的时候,张小燕同样拿到了邮递员送来的信件和汇款单。 “小燕。” “四妹,是不是妹夫给你寄的信。” “还有汇款单,小燕,有福班长给你寄了多少钱?” “15元。” “啧啧啧,给你寄了这么多钱。” “我家一年都挣不下15元,小燕真是嫁对人了。” 话里充斥着酸意,还有无数人投来略带羡慕的眼神,为什么就不能是他们的女儿,偏偏是眼前的张小燕。 这绝对是一飞冲天,土话就是,山里头飞出来了个金凤凰。 “好了好了,都去干活去,工分不想要了是不是?” “大队长,咱们就唠几句嗑,又不会耽误事。” “再说了,他们两人都订婚了,你们家还怕我们把人给抢去了?” 张小燕闹了个大红脸,眼神却很坚定,“才不会,有福哥说了会娶我,要接我过去生活,我信他。” “啧啧啧,这就护上了。” “我不跟你们说了,我要回去看信里写了什么。” “爹,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你们忙我先回去了。” “跑慢点,小心别摔着了。” “哈哈哈……”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张小燕才不管这些,甚至没在意汇款单,她现在就想找个没人的角落,细细看李有福寄来的信,以解相思之情。 毕竟这年头交通不便,通讯就更不发达了。 拍电报要跑几十里路,一个字还是0.035元,打电话就更贵了,而且还特别麻烦。 这个时候的电话,没有直接接通这一说,要中转好几个地方,这还要看对面是不是守在电话机旁,否则这种方式就不要去想。 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方式就是写信,先不说寄信的邮票要花钱,信纸,信封更是缺一不可,就说寄一封信和收到一封信,来回所花费的时间就要一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写信的时候,一写就是四五张信纸,还有人把信里的内容读了一遍又一遍。 说句实在话,信里一遍又一遍读出来的感情,可比后世异地恋要深厚的多,因为每读一遍信里的内容,思念就会加重一分。 而后世,因为通讯发达的缘故,反而少了这种思念之情。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