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县宰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章 与民争利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衙役清道,百姓连忙让路。 扈淮波与苏定踱步而来,看那织女操作织机。 扈淮波暗自心惊,这织机果然如苏定说的那般机巧,莫非他真得了墨家的古本机关术? 苏定的织造厂就在衙门口,这么大动静,扈淮波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他询问之下,苏定道自己无意间获得一本机关术古本,里面诸多机巧,胜过当今数倍。 如今一看,所言不虚。 不过看着看着,扈淮波皱起了眉头,“苏县令,此织机织布如此之快,恐怕有与民争利之嫌啊!” 苏定道:“扈大人,此言差矣。圣人有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此新织机之出,非为与民争利,实乃为百姓谋福祉也。” 扈淮波斥道:“苏县令莫要巧言令色,这织布之事本为百姓营生,如今你这织机一出,百姓生计何从?” 孙富贵等人听见扈淮波这样说,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立马跳了出来。 孙富贵挺着大肚子,满脸横肉地嚷道:“扈大人明鉴啊!苏大人此举就是与民争利,我们这些小民的日子可没法过啦!” “就是就是,扈大人,有道是谷贱伤农,要是这织造厂建起来,谁快得过它啊!我们老百姓想自己织布挣点钱都不行,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艰难了!” “大人,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这苏大人全然不顾我们的死活!” “以前咱们老百姓还能靠自己织点布换点口粮,这织造厂建起了定会给挤兑的没活路了! 这几人一言我一语,竟也把周围老百姓说得有些动摇起来。 在这个男耕女织的时代,纺织是极其重要的经济活动,是家庭收入的一大来源。 倘若县尊大人这织造厂建起来,凭借这据说工利十倍的织机,布匹价格得跌多少! 此时,人群中一位老者站了出来,他朝着扈淮波拱手说道:“大人,孙富贵他们所言也不无道理啊。这织机虽好,可确实让我们这些小民心里没底。” 扈淮波看向苏定,“苏县令,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苏定闻言,重重地叹息一声。 “既然诸位都如此认为,那这织造厂便不建了。原本想着,建成之后能织出五千匹麻布,为罗城百姓每人补偿一身新衣。如今看来,此事也只能作罢。”苏定神色黯然地说道。 孙富贵等人听闻此言,先是一喜,可随即又是一愣。 “县尊大人,您不是说要采购五千匹麻布吗?”孙富贵傻傻地问道。 苏定瞥了他一眼,“五千匹麻布,少说也要两千两银子,这钱你出?” 孙富贵顿时哑口无言,脸上的肥肉抖了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时,人群中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县尊大人,您不能不建这织造厂啊!孙富贵他们就是胡搅蛮缠,您一心为我们着想,我们不能不识好歹!” “是啊,县尊大人,我们相信您!这织造厂肯定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不能因为他们的几句话就放弃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反过来指责孙富贵等人。 孙富贵等人见此情形,脸色难看得跟猪肝似的。 苏定再次叹息一声,面色沉重,“孙富贵等人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这织造厂一建起,产出剧增,势必影响布匹价格,影响百姓的生计,本官不能不慎重考虑啊。” 众人皆沉默不语,气氛一时凝重起来。 这时,孙慈拄着杖站了出来,“县尊大人,草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苏定抬眼看向他,拱手道:“老先生但说无妨。” 孙慈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大人,不如建一个大的织造厂,能容成百上千人,这样那些贫苦百姓就可以来这里务工赚钱。如此一来,既发挥了新织机的优势,又给百姓提供了新的生计,岂不是两全其美?” 苏定听得连连点头,不过又是苦恼,“这倒是个新思路,只是这般大的厂子,势必花费大量银子,县衙没钱可投啊。” 孙慈听苏定这般说,忙道:“大人,有了这织机,罗城布必然可以大卖,不妨可以合股办厂,草民愿出十两银子入股。” 此言一出,人群中一阵骚动。 一位商户模样的人也站了出来:“苏县令,我也愿意出五十两银子入股,这是个大好的商机,不能错过啊。” 扈淮波拊掌笑道:“这倒是个好主意,为了造福罗城百姓,本官愿出股千两银子。”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随后爆发出一阵欢呼。 苏定赶忙拱手道谢:“多谢扈大人慷慨解囊,有大人支持,这织造厂必能顺利建成。” 有了扈淮波的带动,百姓们踊跃入股。 “县尊大人,我出五两!” “我家出三两!” “算我一份,八两!” 一时间,报名入股的声音此起彼伏。 孙富贵等人见状,连忙叫道:“大人,我们也愿意出资数百两!” 人群中传来一阵嘘声:“哼,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嘛去了!” 苏定看着他们,神色严肃,“你们先前百般阻挠,如今见势如此又要出资,究竟是何居心?” 孙富贵满脸堆笑,讨好道:“大人,之前是我们糊涂,现在知道这织造厂是造福百姓的好事,我们也想尽一份力。” 苏定道:“既然如此,那便给你们一个机会。但丑话说在前头,若再有二心,定不轻饶!” 孙富贵等人连连点头称是。 苏定随即叫来六房、银局书吏收银子,登记造册。 只见那书吏们迅速摆好桌椅,备好笔墨纸砚。衙役们指挥百姓们排起长队,一个接一个地将银子交到书吏手中。 “这位大哥,您出多少?”书吏高声问道。 “我出八两。”百姓一边递上银子,一边说道。 书吏飞快地记录下来。 孙富贵等人也硬着头皮挤到前面,将沉甸甸的银子包放在桌上。 “孙富贵,六百两。”书吏大声报出数目,同时奋笔疾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登记的名单越来越长,收到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苏定看着堆积如山的银子,和扈淮波相视一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