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躺平你不让,造反你别拦我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封爵赏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他紧紧盯着他的眼神问道。 “你说,你究竟想要哪块地盘作为封地?” 林中心中早有盘算,他凭借着另一个世界几千年的历史经验,自然不会被这种问题难住。 但此刻,他深知不能表现得过于急切和贪婪,于是神色恭敬地回道:“君之赐,臣不敢辞,惟君所命!” 皇帝心中暗自腹诽。 明明是你自己出的主意,如今又把这抉择的难题甩到朕的头上,当真是个滑头!但面上却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说道。 “大雍和大理两国交界的姚安府大姚县,土地富饶无比。朕就封你为大姚县男,驸马都尉,食邑一百户,年俸一百石,职田三百亩,永业田三百亩。你可愿意?” 林中心中一阵狂喜,仿佛无数朵烟花在心头绽放。 老子终于有封地了!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恭恭敬敬的神情,磕头谢恩道:“臣遵旨!” 百里文听到自己的未婚夫得到如此丰厚的封赏,亦是欣喜万分。 她莲步轻移,上前对皇帝盈盈一拜,说道. “英明的大雍国陛下,您太慷慨了!愿这两国永远交好。臣女回国以后,一定请旨父皇,封林中为邛都男,驸马都尉,其他待遇和贵国一样!” 林中只觉脑子嗡嗡作响,整个人如坠云端。 老子一个人居然得了两个男爵封号、两份封地和永业田,这可真是发了大财!联想到父亲身为博阳侯,也未曾有过这般荣耀与财富,不由得飘飘然,一时间竟有些忘乎所以。 而此时,皇帝的话尚未说完。 “林中,你完婚之前,就暂时遥领这些封地爵位,一切等大婚之后再说!” 林中心中虽有一丝失落,但也明白此刻就去封地,远离朝廷是非,的确不太现实。 于是,他强压下心中的急切,应道:“臣遵旨!” 给事中一职属于正七品,相较于正九品的校书郎,品阶要高上一些。 此职可以向皇帝进言提意见,也能够监督百官,但手中着实没有什么实权。 皇帝此举,正是看中了林中的长处,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他日后势力膨胀、尾大不掉,这才精心做出的折中方案。 丞相夫人回到府中,心情复杂沉重。 她将朝堂上的诸多事宜跟丞相说了一遍,当然,隐去了见皇帝的那一段经历,只是假称是皇后娘娘的懿旨。 “老爷,如今这局势复杂,咱们必须严家管教儿子段誉,决不能让他再跟三公主有任何瓜葛。另外,我为段誉想了两条出路:要么去淮扬任盐道御史,要么净身去公主府里担任六品首领太监。老爷,您觉得如何?” 丞相皱起眉头,在厅中来回踱步,良久之后,长叹一口气说道. “夫人啊,此事关系到段家的荣辱兴衰,不可不慎。那段誉平日里就任性妄为,此次若不能让他改过自新,只怕会给家族带来大祸,依我看,先让他去淮扬任盐道御史,也好磨练磨练他的性子。若他再不知悔改,那也只能......” 丞相夫人点点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老爷,我这也是为了段家着想。但愿段誉能明白咱们的一片苦心。” 段誉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凭什么要我去淮扬?我不去!” “逆子!你若再这般胡作非为,莫怪为父不认你这个儿子!” “父亲,我与三公主真心相爱,为何要拆散我们?” “荒唐!皇家之事,岂容你随意妄言。你若不去淮扬,就等着净身入宫吧!”丞相气得脸色铁青。 段誉心中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 他深知父亲的决定难以更改,自己若再反抗,后果不堪设想。 “好,我去淮扬!但父亲,您可别后悔今日的决定!” 府中上下,因为段誉之事,陷入了一片混乱与不安之中。 段成初见到夫人所经历的屈辱感瞬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直接被吓得汗流浃背。 他怒不可遏,拎过儿子段誉,手中的皮带狠狠抽打下去,打得段誉皮开肉绽。随后,更是将段誉关在家里,严禁他外出。 然而,这一顿皮带抽打造成的都只是皮外伤,没几日,伤口便已结痂痊愈。 段誉被困在家中,心急如焚,整日想着法子出门。 这一日,他终于寻到机会,正设法溜出家门之时,公主府的人忽然前来传信,悄悄地带他回公主府相见。 段誉藏身于礼物箱子里,被带入了公主府。 当他从箱子中钻出,一眼便看到公主一脸担忧地盯着自己,激动的心情瞬间涌上心头,他不假思索地冲过去就要拥抱公主。 三公主身姿轻盈地一扭,灵巧地躲开了他这鲁莽的熊抱。 紧接着,她使了个眼色,两名侍卫迅速上前,拦在了段誉的跟前。 “段郎,我不能害了你!今天这一面恐怕就是最后一面,以后你我还是不要相见为好!” 段誉心里犹如被重锤猛击,难受至极。 “清欢,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让我抱?”他的眼中满是痛苦和不解。 公主凄然一笑,那笑容中满是苦涩。 “从前我心悦于你,对你未免有些纵容。但这种事儿与朝廷礼制不合,你我名分已定,以后还是各自安好吧!” 段誉满心的委屈和困惑,他实在不明白父母为何发了如此大的火。 甚至还放出狠话,一旦自己真的违规和公主发生什么,不但自己要净身入宫,连父母也要同时自尽。 看到父母那决然的态度,他深知这并非玩笑,哪里还敢忤逆。 此刻,面对公主的坚决,他更是不敢强行亲近。 “我们见面说说话总可以吧?”段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 公主微微颔首,非常有礼貌地命人设座,然而,却在两个人中间隔了一道珠帘。 公主旁边的教引嬷嬷们神色严肃,暗暗地将当时的情景记录下来。看到两个人没有越礼的举动,这才稍稍放了心。 她们心中也早已知晓公主和段公子过往关系密切,甚至已经谈婚论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