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4章 误打误撞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114章误打误撞 “姑娘说了,把大红灯笼挂上,喜庆!”李三的声音从大门里传出。 两名小厮提着长竿和崭新的大红灯笼走了出来,接着用长竿把灯笼挑到檐梁上挂好,又走了进去。 换了身喜庆衣服的李三背着手走了出来,望着在微风中摇曳的大红灯笼,他笑着点了点头。 自林黛玉进府,家里一直都尽量避免出现大红等鲜艳颜色物品,一晃大半年过去了。 后日便是万寿节了,朝廷的规矩,京城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挂大红灯笼,为太上皇贺寿。 原本打算万寿节当天在挂上去,不曾想收到了李虎的家信,林黛玉一高兴,就让提前挂上,喜庆喜庆。 两个小厮拿着一把长长的竹扫帚走了出来,在门前的大坪里扫着。 紧接着两名亲兵挎着刀走了出来,一边一个在门外站好。 “都打起精神来!” 李三笑着说道:“一会儿封赏的圣旨就来了。” 一名亲兵说话了:“你老怎么知道的?” 李三:“家主在河套打了大胜仗,还抓了一个王爷.上次就没给晋爵,我猜,这次怎么着也得晋封个二等侯!” 另一名亲兵笑道:“你老这是听林姑娘说的吧。” “你个小兔崽子!”李三笑骂道。 说着话,街角那边一阵马蹄声传来。 李三连忙将目光望去,是贾家人。 封赏的圣旨还没来,他们怎么这会儿就过来了? 还有,他们怎么都穿着素服,这是刚从哪家吊唁回来?没听说哪家有丧事啊? 想着,李三仍然是笑眯眯地迎了上去。 骑在最前面马上的是贾赦、贾政和贾珍,贾宝玉、贾蓉和几名贾家子弟护着贾母的轿子跟在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向李府而来。 一见到李三,贾赦、贾政和贾珍一齐将马勒住,翻身下马相迎。 “亲家老爷!”远远的,李三就拱起了手。 贾赦三人揖手还礼。 贾母的轿子也停了下来。 贾宝玉、贾蓉向迎面走来的李三迎去,“三伯。” 李三笑着点了点头:“不要多礼,不要多礼。” 贾赦一拧眉毛,李三怎么这么高兴? 贾政的目光望了一眼贾珍,示意他开口。 贾珍咳了一声,开口了:“你老都知道了?” 李三答道:“正等着朝廷的旨意呢。” 贾珍还想说话,贾母掀开轿帘,探出头来。 贾母面有悲戚,眼眶发红,显然是才哭过。 李三上前一步,朝贾母一揖:“太夫人。” 贾母张了张嘴,最终只说了三个字:“老亲家.” 李三一头雾水,又不好多问,只能侧了侧身子,伸手做了个相让的姿态:“林姑娘在后院。” 贾母听了,更露出了伤心难过的样子,放下了轿帘。 望着贾母的轿子消失在大门里,贾赦这才望向那两盏大红灯笼,有些不悦地:“怎么还挂着大红灯笼?” 李三先是一怔,接着赔着笑答道:“这是林姑娘嘱咐的,就挂三天,图个喜庆。” 此话一出,首先是贾赦,当场就蒙住了。 贾政、贾珍、贾蓉也蒙住了。 突然,贾宝玉的声音冒起:“不是说李二哥战死在了河套吗?怎么又是大红灯笼,又是喜庆的?” 李三愣了一下,然后指着贾宝玉,大声呵斥道:“宝二爷!你是在诅咒我们李家家主吗?什么战死在了河套!我们家主刚在河套打了大胜仗,活捉了蒙古王爷.” 贾宝玉的脸一下子红了:“三、三伯,我没诅咒李二哥,是老爷说的。” 李三又把目光盯向贾政。 贾政横了贾宝玉一眼,刚想开口。 这时,街头一骑马飞驰而来,上面坐着倪二。 奔至府门前,倪二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喊道:“三伯!三伯!外面都在传二爷战死在了河套!” 李三气得眼都红了,骂道:“哪个王八蛋造的谣!” 倪二:“二爷没事?” 李三没好气地:“当然没事!二爷的家信是随着捷报一起进京的,好着呢!” 倪二长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李虎没事! 贾赦瞪了一眼贾政:“你呀,从来就没干对过一件事。” 贾政有些蒙了:“他们说我.” 贾赦手一挥:“行了,别说了!”说着把目光转向贾珍。 不知什么时候,贾珍已经站在了贾宝玉的身后。 贾赦愣在那里,不知如何开口。 李三开骂了:“到底是哪个狗日的造的谣,知道了,活撕了他!” 倪二先瞟了一眼贾政,说道:“听说是从工部传出来的.” 一下子沉默了。 就在这时,大街远方的马蹄声还有车轮声传来了,越来越响,众人注目望去。 是一辆马车,在李府门前停下了,轿厢前挂着灯笼,上写着“忠顺王府”。 赶车的插了马鞭,从轿厢前跳了下来,搬下他坐的那条矮凳放在车把边,撩开了竹帘:“到了,二管家。” 一个中年男子从轿厢出现了,手中拿着那副挽联踏着矮凳走下了马车。尽管李府门前的两盏大红灯笼让他微微一怔,还是走了过去。 见贾赦等人身着素服,二管家的心安定了,走到人群面前站定,大声说道:“听闻李将军战死,我家王爷悲痛万分,亲手写下挽联,以表心意。”说着将那副挽联一递。 所有人的目光都对准了李三。 “好好.” 李三气得脸色煞白,一声大吼:“来人!” 一名扫地的小厮对着侧门大声喊道:“有人闹事!” 一语未了,一群小厮从门内冲了出来。 二管家大怒:“放肆!我们是忠顺王府的人,你们敢!” 李三红着眼:“就是忠顺王来了,我们打了他,到皇上那也占着理!”说罢举起手往下狠狠一劈,大声吼道:“打!” 小厮们立刻拥了上去,将二管家和赶车的按倒在地,一顿乱打! 贾赦上前一步,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挽联. 上书房殿门紧闭,当地放着一个偌大的青铜冰鉴,从鉴盖镂空处袅袅升腾起“白气”。 御案上平铺着一块带血的白色粗麻布,密密麻麻的暗红色字迹,是血书。 永昌帝坐在龙椅上,眉目紧锁着,下颚的胡须也在微微抖动。 殿门开了,是戴权,他轻轻推开殿门侧身进来,热气涌了进来,他立刻将门闭上,轻步无声地走到永昌帝身旁,轻声说道:“陛下,都安排好了。” 永昌帝依然闭着眼:“你说说,朕该怎么办?” 戴权没有立刻回话,沉默了片刻才答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放屁!” 永昌帝睁开了眼,接着叹了口气:“朕也难呀若是真的废了老二,就只剩下了老四。有种感觉,朕也说不上来他太"无欲无求"了,有点不真实” 戴权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有件事老奴也是这几天才听到,仇都尉正在暗中调查大相国寺。” 永昌帝:“说下去。” 戴权:“是仇都尉父子亲自督办。是不是召仇都尉进宫问话” 永昌帝想了想:“不用。若是有什么发现,他自会递牌子的。” 戴权:“是。” 永昌帝又把目光转向那血书,叹声道:“朕就这么几个儿子啊!”接着,他把那血书合上,一掌按在御案上,站了起来,急速地来回走动。 戴权明白,皇帝还是想保二皇子。 就在这时,殿门外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声音:“启奏陛下,司礼监值房转递来的密报。” 戴权快步走了过去,拉开一线,接过那封密信,走到永昌帝面前,呈上。 永昌帝接过那封密信,拆开封口展看,看不数行,脸色便阴沉下来。 戴权惊疑地望着永昌帝。 “节外生枝!” 永昌帝将那封密信递给戴权,“老三怎么样?” 戴权立时愣了,望着永昌帝。 永昌帝:“看,看了再说。” 戴权连忙飞快地一路扫看过去,看得心惊,皇城外竟起了谣言,还是如此要命的谣言,一连两名主帅战死河套,什么朝廷有奸细,军中有叛徒,鞑子更是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妖怪”。甚至有了谣言,说是二皇子出卖了李虎. 这件事朝廷必须立刻澄清,否则不说皇室的脸面将扫得干干净净,军民士气也会受影响。 最关键是李虎没死啊! 可一旦澄清此事,就不能处置榆林总兵和那些榆林士卒,不处置他们,就得处置二皇子。 “天意如此啊!” 永昌帝叹了一口气,“他们都是立过战功的,因此朕赦免他们的死罪。死罪虽免,活罪难饶!各打五十廷杖!” 戴权:“是。” 永昌帝顿了顿:“派人将那个孽障押回京,关进宗人府,圈禁、圈禁三年!” 戴权默了一下,这才答道:“是。” 话音刚落,殿门外又传来了当值大太监的声音:“启奏陛下,司礼监那边传来消息,说忠顺王爷府上的人和李府的人打起来了。” 永昌帝愣了一下:“哪个李府?” 当值大太监:“李虎将军。” 永昌帝一拧眉毛:“怎么回事?” 外面静了片刻,这才传来当值大太监的声音:“回陛下,说是忠顺王爷府上的人去给李将军府上送、送挽联.” 永昌帝这才有些吃惊了,倘若这件事传到了前线便是绝大的麻烦,“啪”的一声,永昌帝一掌拍在御案上,近乎吼道:“让忠顺王滚进宫来!” 说几句话,想了想,人太多了,剧情一多就有点乱,还是暂时下线一个吧。 这几章都是临时改的剧情,后面的稿子也要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