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和死对头奉旨成婚后[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6 国子学(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国子监入学时间在辰时。 谢琅素来起得早,这日只是比往日更早了一刻,便起来,吩咐孟祥去准备马车。 等到了清水巷,苏文卿果然已经打包好行囊,在门口等着,身后跟着一个精干老者。谢琅识得,就是常跟在二叔身边,照料二叔衣食起居的苍伯。 “世子爷早。” 苍伯笑着和谢琅行礼。 谢琅和他一道帮着苏文卿把行囊装上车,苏文卿要搭手,谢琅道:“用不着你,先上车吧。” “好。” 苏文卿收手应下。 不多会儿,谢琅也掀帘进来了。 苍伯则和雍临一道在前头驾车。 “原本只想简单带着书的,二叔非要让苍伯打理了很多生活用具。” 苏文卿无奈开口。 谢琅朝外打了个手势,示意亲兵出发,闻言笑了笑,道:“二叔视你为亲子,你的事,他自然比谁都上心。多带些东西也好,万一缺了什么,临时跑回来取也挺麻烦。” “嗯。” 苏文卿点了下头。 车厢一时陷入寂静。 谢琅正襟危坐,没有主动挑起话头的意思,苏文卿便扭头去看车窗外的景色。 只是,此刻天色尚昏朦朦的,一切景物都笼罩在清灰之中,也着实没什么可观赏的。苏文卿放下帘子,道:“其实有桩事,我也想征询一下世子的意见。” 谢琅略意外看他。 苏文卿踟蹰片刻,方开口:“今年凤阁三位座主都会来国子监轮流讲学,按照惯例,他们可能会暗中招揽一批弟子。” 谢琅立刻明白。 凤阁三位座主,首辅卫悯,次辅韩莳芳,顾凌洲,不仅是大渊朝已经站到权利之巅的柄国重臣,更是赫赫有名的当世大儒。 能入国子监的学生,都是各地学子里成绩最优异的,世家大族要巩固势力不可能只依靠本家子弟,谁不想趁机挑几个好苗子,提前招揽到自己麾下。 似苏文卿这等成绩优异的,很容易被盯上。 谢琅问:“你是如何想的?” “我……” 苏文卿唇动了动,抬头,看到谢琅有些罕见凝肃的眉眼,最终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担心,会得罪人。” 谢琅突然想起上一世。 上一世,国子监的情况如何他并不知道,但他依稀记得,苏文卿是在三月后的会试里,一举拿下了一甲第一的名次,殿试答对,被钦点了状元。 那时凤阁三位座主,同时向苏文卿抛出了橄榄枝,意欲纳他入门下。 那时谢氏与卫氏已经撕破脸,苏文卿最终选择了以清正严苛闻名的次辅顾凌洲,顾氏是江左大族,论在上京城的根基,无法与卫氏比,因为拒绝了卫氏,在寒门学子中得了个“刚正不阿”的名声,但也因此招致了卫氏报复,之后仕途十分坎坷,远落后于同届投入卫氏麾下,名次还不如他的学子。 后来顾凌洲突患眼疾,无法视物,不得不致仕回江左养伤,门下弟子也跟着遭到打压,苏文卿才转投了卫氏。 之后,苏文卿凭借卓越才华,迅速成为卫悯心腹,年纪轻轻便步入七卿之列,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他远在北郡,听闻消息,以为苏文卿真的变了气节,与卫氏沆瀣一气,连二叔都气得大病一场,还专门写信去质问这个素来疼爱的义子。 直到后来,谢氏满门被诬谋反,苏文卿冒死从卫氏那里盗来令牌,将他背出昭狱。他才知,自己一直误解了他。 他那时因为受刑太重,眼睛已经无法视物,但仍清楚的记得,他将他一步步背出昭狱的艰难,他们摔倒很多次,又爬起来……他半路便昏迷,不记得他们是如何逃出来的,便是如今,那段记忆以及零零碎碎,模糊不清,只记得醒来后,他伏在他身上,悲痛的哭声。 不仅为他,也为已经惨死狱中的二叔。 谢琅神色缓了些,道:“二叔只希望你平安康健,并不指望你做多大的官,若实在难以抉择,不如全部推拒,万事有我们顶着,无论二叔还是谢氏这边,都轮不到你在前头抗风挡雨。” 以苏文卿的状元才能,如果不接受世家招揽,在翰林院这等地方做个清闲小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最多晋升慢些。 这一世,他选择留在上京,断不会再让谢氏陷入前世的困境,自然也不需要苏文卿去卫氏那里隐忍蛰伏。 如此顺顺当当,倒也够了。 谢琅年纪轻轻,身量已经很高,便是放眼整个北境军,也罕少有人能与之匹敌,无论和谁同坐一个车厢,都会让对方极有压迫感。 苏文卿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 谢琅拍拍他肩。 “既考进去了,就专心读书,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苏文卿笑了笑。 ** 到国子监门口,天光已经大亮,外面马车拥堵,学生云集,全是过来报道的学子。有寒门子弟,更有可观数量的世家子弟。 虽然世家大族每年都有固定的举荐名额,可保子弟入仕,但自先帝开恩科以来,便是世家子弟,也以能在科考中举第为荣,世家不缺大儒,也不缺藏书,在科场上,世家子弟的竞争力并不弱。 谢琅让雍临在外围的一处巷口停了车,掀开帘子打量片刻,同苏文卿道:“人多眼杂,我就不露面了,让雍临和苍伯一道拿东西送你进去吧。” 为了苏文卿的安全,他与谢氏的关系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苏文卿点头,和谢琅作别下车。 他是以第一名成绩入学,在学子间已经颇有名气,甫一露面,便引起巨大关注。 雍临送东西回来,和谢琅复过命,跳上马车,正打算调转车头,忽然望着前方诧异道:“世子爷,那不是公主府的马车么?” 谢琅掀开帘子,抬眼看去,果见与他们正对着的一处僻静巷口,正停着辆车壁绘制金色玄鸟纹的马车。一道素色身影,正弯腰从车里出来,候在车外的玄衣侍卫手里则抱着个小书箱。 “卫三公子?他怎么也在这里?” 雍临不由张大嘴。 卫瑾瑜自己抱了书箱,没让人跟着,往这边走时,恰好也看到了谢府的马车,自然跟着看到了马车里的谢琅。 只奇怪了一瞬,他就迅速反应过来。 今日是国子监入学日,苏文卿也要就学,他多半是来送人的。 卫瑾瑜调开视线,想当做无事发生,转身走开,不料这功夫,谢琅已经从车里出来,大步走了过来。 卫瑾瑜只能停下。 谢琅上下打量着卫瑾瑜,这人平日就够素淡了,今日更素淡,不仅绸袍是素色的,连束发的玉簪和发带也是同样素淡的白玉色,远远望去,简直像朵行走的玉兰花一般。除了那独一份的清贵气质,半点都不像个世家子弟。 “来这儿做什么呢?” 好一会儿,他问。 卫瑾瑜觉得他这家长拷问行程般的口气很怪。 他们又不熟,平日也很少干预彼此生活。 而且,似乎刚翻过脸。 便没什么表情回问:“世子呢,又来做什么?” 谢琅半真半假:“我么,自然是来看热闹。” “问你呢,别转移话题。” 他不说卫瑾瑜也明白。 苏文卿是以宁州解元身份来上京参加会试,除了定渊侯府的人,根本无人知道他与谢氏之间的关系。 一旦苏文卿与谢氏关系暴露,其在上京处境,就会变得很微妙危险,谢琅如此,无非就是为了保护这位心上人而已。 不过,无论谢琅如何待苏文卿,都是与他无关的。 卫瑾瑜看了眼旁边,简略道:“去报道。” 谢琅已经猜到七八分,但仍诧异,眼睛一眯,挑眉:“你要去国子监读书?” 卫瑾瑜点头。 谢琅脑子飞速转着,恍然明白什么:“今年卫氏的名额,你拿了?” 卫瑾瑜以沉默代替回答。 他们之间,没必要谈这些。 谢琅背起手,笑了声,再看眼前人,多了点异样目光:“夫人真是好手段。” “那日在卫府特意回去一趟,就是为了此事吧?” “看来,我要恭喜夫人的青云之路正式开始了。” 卫瑾瑜也懒得猜他是在奚落讽刺还是其他什么,淡淡道:“世子若无事,我先走一步。” 谢琅垂目扫了眼他怀里的小书箱,里面分为整齐三格,左边摆着笔墨纸砚,中间摆着书册,右边则摆着几盒点心,大约是当闲食或午膳吃的。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连他二叔准备的一个包袱都比不上。 更别提那些讲究些的世家子弟,还会带专属的坐席、茶具、食盒、饮子、手炉等物,一马车都不一定能塞下。 一时没忍住问:“你就带这点东西?” 卫瑾瑜没明白他的意思。 道:“只是读书,这些足够了。” 谢琅“哦”了声。 卫瑾瑜仿佛终于从他目光里读懂了一些东西,容色骤然冷了些,嘴角一扯,道:“世子放心,我并不知你会来此地看热闹,因而并不是故意与你在此地偶遇,演苦肉计。我需要什么,自己知道。” “……” 谢琅还没来得及反应,卫瑾瑜已经抱着书箱,广袖轻扬,转身走远了。 谢琅皱眉。 他说什么了么。 这人为何如此大的脾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