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走了你后悔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9章 北伐的构想,宋国的花边小报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看完了近期的情报, 除了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笑谈外,就是各国之间的摩擦,倒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 其中的重点关照对象,齐国。 根据黑冰台的情报, 叶璃拜了一个东瀛倭寇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兵马。 而且齐国内部, 似乎正在整军备战, 大量的粮草,正源源不断的运往南部边境。 这种举动, 不禁让韩子安想到了一个事实, 齐国又要动兵。 对于苇名信玄的"隆中对",韩子安自然不知道其中内容。 但是齐国的动静是瞒不了人的, 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调兵,明显是在整军备战。 “有点穷兵黩武了啊...” “去年,才经历了那么多次的惨败,今年没有一刻消停,居然还要继续动兵。” “而且还打算在临淄城以西,修建宫殿和苑林?” 总结了齐国最近的动向后, 从中, 韩子安嗅到了一股, 国家即将倾覆的味道。 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残害忠良... 当这些形容昏君、暴君的词汇,浮现在脑海之中的时候,韩子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低声喃喃道:“齐国的国运......似乎已经尽了。” 国运......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或许是属于封建迷信。 但有的时候, 却发现, 国运这个词并非是空穴来风。 纵观历史各个王朝的兴衰,总能发现很多巧合。 比如一个王朝, 到了末年的时候, 总会出现各种天灾人祸。 一些王朝的建立,又似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就比如刘邦建立汉朝,总是能险之又险的从项羽手中逃脱。 韩信北伐时,还能从水路运送粮草。 但是随着武都的一场地震,导致水路改变、天池大泽消失,致使丞相想要北伐时,运粮成为了噩梦。 冥冥之中, 汉朝的灭亡, 似乎就像是国运走到了尽头。 每当让人看到希望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些差错。 若是从国运上看, 或许...... 齐国,早在十一年前就应该灭亡了。 之所以拖到现在, 也全部是韩子安自己的力挽狂澜。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续上的这口气, 已经被叶璃消耗光了。 望着地图, 韩子安沉思良久, 北伐的路线,早在去年,就在心中演化过不止一次。 无论是从哪条路线进攻, 韩子安都势在必得。 现在缺乏的, 无非就是楚国需要发展的时间。 战争,拼的是国力。 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 在双方将帅的能力,兵员素质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比拼的就是双方的综合国力。 这也是秦国能在长平战胜赵国,王翦能率六十万大军踏平楚国的关键。 无他, 秦国的综合实力更强。 双方同样数十万大军, 但秦国的后勤,总是能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 在商鞅建立的大数据库中,使得秦国的高层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能够调动多少资源,从哪里调动。 后面的汉朝, 也是在萧何的手中,继承了这一切。 所以刘邦可以输给项羽很多次,但项羽输一次都不行。 其实, 以现在楚国的兵力, 若是真倾国之力,足以调动数十万大军。 粮草也能应付一年以上。 凭借韩子安的能力,若是北上伐齐,胜算绝对不会低。 但是, 这么做, 没有容错率。 一旦输了,将万劫不复。 韩子安不想冒这个风险。 要的,是稳扎稳打,保证绝对的胜算。 就像孙子兵法中所言,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一个优秀的将领,就是要先确保自己不会失败,在去寻找可以战胜敌人的契机。 韩子安自然也要确保这一点。 不然的话, 去年的时候, 韩子安直接就挥师北上了, 虽然表面上,韩子安从来没有表露出来。 但无论是韩子安自己,还是身边的苏清浅、肖婉君,其实都清楚, 对于去年在齐国遭遇的一切, 韩子安始终都耿耿于怀。 毕竟为齐国付出了那么多,结果最后,却是这样一个局面。 这种事情, 放在任何人的身上, 恐怕都不会好受。 但韩子安并没有急于去复仇, 更没有为了自己的报仇,拉整个楚国下水。 自始至终, 韩子安都保持着绝对理智。 毕竟, 齐国的底蕴, 韩子安比谁都清楚。 倾国之力下,当今九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抗衡。 当然了, 这一切有个前提, 那就是齐国方面的将帅,能力不能太差。 否则的话, 让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来统领百万大军,估计还没到战场呢,部队就先乱了。 ...... 视线回到地图, 这幅地图, 对于楚国的疆域,已经重新绘制。 向东延伸到了东海, 南边更是与南海连接, 整个九州大地的东南部分,已经尽数被楚国占领。 不过别看疆域大, 但是在东南沿海部分,基本都是些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或者都是百越生存的部落。 地广人稀不说, 而且还没有开化。 真正经济发达的,仅仅是沿江一带。 注视半天, 韩子安喃喃道:“东南部分已经尽数被占据,下一步或许就可以北伐了。” “不过......” “齐国现在看来,有些蠢蠢欲动的意思,就是不知道我猜的是否正确。” “如果我猜对了,那楚国完全可以以逸待劳。” “如果猜错了,那么便主动出击。” “不过这一切还需要时间,至少......也要等到,将新占领的地区完全消化之后才可以。” “而且,在西边还有几位邻居,也该适当的关注一下。” ...... 从黑冰台的总部, 返回宫内, 刚踏入寝宫大门, 就听到里面传来肖婉君毫无形象的笑声。 “看什么呢,笑的这么欢。” 走近之后, 只见肖婉君手上,拿着一份小报,整个人笑的合不拢嘴。 看到韩子安, 肖婉君一边笑一边解释:“哈哈哈哈,这个赵国皇帝可太惨了。” “被后宫那么多妃子戴绿帽子,自己能不能生儿子自己不知道吗?白白养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么多年。” “而且,还是替一群太监养的。” “真是笑死我了,小报上说,赵国皇宫里面的太监,有一多半都是没有净身的,这些太监每天晚上,都会跟各自的妃子生孩子,哈哈哈哈哈。” 听到是关于赵国后宫的事情, 韩子安也不由笑出了声, 从肖婉君的手中, 接过小报, 简单的翻了翻之后,发现上面用极其夸张的手法,讲述了赵国皇帝跟草原的故事。 这时, 肖婉君停止了笑声, 凑了过来,问道:“公子,你说这小报上面写的,都是真的吗?” 韩子安点点头:“只能说半真半假吧。” “戴绿帽子的事情是真的,但倒也没有这么夸张,一个皇宫成百上千名太监,怎么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有净身。” “而且这么明目张胆的私通,估计早就被发现了。” 肖婉君"哼哼"两声, “我就说么,这上面的故事,都是瞎编的。” 韩子安没有急着回答, 而是又翻了翻小报, 发现这玩意, 跟后世所谓的营销号,都是差不多的兴致。 反正就是用有些半真半假的故事,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忽然, 韩子安想起了什么, 转身大步流星的走出寝宫, 看的肖婉君一脸懵逼,“发生什么事了啊,刚回来就风风火火的又跑出去?” 摸了摸脑袋, 不明所以的肖婉君,继续津津有味的看起小报, 另一边, 走出寝宫后, 韩子安立刻叫来人, 询问了自己心中的问题。 果然, 有件事, 一直以来都被自己忽略了。 那就是一些经济、娱乐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有所谓的小报。 尤其是被齐国灭掉的宋国,在这方面更是无人能及。 除了小报外, 宋国还拥有朝报,邸报,边报,报状......等等,分类"报纸"。 不过这些报纸,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无聊。 其中, 最让百姓接受的, 无疑就是小报了。 所谓的小报,其实就是民间写的"娱乐消息", 纸张很小, 上面都会写各种花边新闻,当作卖点,吸引百姓的眼球。 比如官员们的花边新闻,哪位官员收养了新小妾,家里的妻妾争斗,亦或者皇宫之中,哪个嫔妃被打入冷宫、哪位嫔妃突然打了肚子等等。 总之, 这些故事, 非常受到百姓的欢迎, 经常成为百姓茶余饭后谈资的笑谈。 了解了有关的信息之后, 韩子安才发现, 有一件事, 一直以来都被自己忽略了。 那就是报纸! 虽然现在一些国家,都有各种各样的朝报、邸报等等,但这些都是在官员之间流通。 写的都是关于官员的升迁,调动,任免以及奏议等情况。 跟普通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是, 自己完全可以根据后世的报纸,在这个时代也印发出来。 至于内容, 可以说跟官员有关的升迁调动, 也可以是朝廷有关变法的举措, 亦或者, 是百姓喜欢的各种花边新闻, 当然了, 在这上面, 肯定要进行一定的把关。 尤其是花边新闻, 最好写的都是其他国家的事情。 之所以韩子安忽然想到这点, 主要原因, 还是掌控舆论! 对于这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无论是宣传教化还是军事动员,都是至关重要的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