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丈母娘别逼了!青梅说嫁我不要彩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九章:不择手段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玉秀厂已经成为劲敌,于大海俨然成了跳墙的狗,放弃之前全部计划,连夜联系于奇,马上回家! 会务组的速度很快,转天办事员就带着合同和三位外省商人到了玉秀厂。 虽说这三位厂长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主儿,可一看见林建平如此现代化的厂房,还是有些发怔。 林建平笑着揶揄道:“我这小作坊,看着还行?” 王厂长满脸臊红:“哎哟!您可别骂我了,我那不是眼瞎吗?” 玉秀厂品牌和实力毋庸置疑,三位厂长当下砸出4500吨的天价订单。 这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省的用量! 这正好解决了人员过多的问题,可也随之带来巨大的生产压力。 林建平粗略估算一下,纯利润已经来到百万级别! 压力和挑战并存,值得一干! 粮油合同搞定,会务组拿出关于大民服装厂的合同。 虽然在政策上可以给优厚待遇,但合同要求比较严苛。 上面要求林建平在一星期内彻底接手,半个月内投入生产,到这个月底,第一批货就要流通了。 如果做不到这些,林建平相当于违约,不但要取消试点工商户的资格,还要面临天价赔款! 在半个月内让一家解体的厂子起死回生,这听着就开玩笑! 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签字时,办事员都有意无意地劝林建平,现在不签字,一切都来得及。 林建平想了想,在众人惊骇的眼神中,签下自己的大名…… 光腚屯里,于风于揉着泛血丝的眼睛。 他这一个星期都没回家,吃喝拉撒全在于伟家。 而阿刚和王大山这两位得力干将,正在卖力地搓着大力丸。 按照于伟的办法,用废油渣混上糖水,虽然口感一般,但确实顶饿。 两颗丸子下肚,一天都不饿! 再用点花花绿绿的旧糖纸包上,每颗能卖五毛钱! 于风特别满意,这是他活了20多年,第一次干成一件大事。 他已经计划好了,明天先去注册工商执照,再去厂子要点设备。 到时候批量生产,他爹能不高看他一眼? 一切准备妥当,仨人来到集市上叫卖。 凭借着于伟的记忆,能回忆出一些林建平的创业步骤。 很快,于伟制定好销售方针。 先尝后买! 仨人从白天杵到晚上,一兜子大力丸所剩无几,钱是一分钱没赚到。 于风照着于伟屁股就是一脚:“你妈的,你看看你出的馊主意!” “鸡毛不挣,赔地吊蛋精光?” 于伟揉着屁股咕哝道:“我看林建平就是这么干的啊。” “当初他给村里发油……” “你要是有他那脑袋,你还是于伟啊?” 于风怒斥道:“赶紧想办法!” 于伟眼珠子转了转:“今晚咱去队里吆喝吆喝吧,看面子也能买点吧?” “你家在队里都臭了,看你面子,咱都得饿死!” “那你说咋办!” 于风想了想,不耐烦道:“行行行,按你说的办!” 回到队上,于伟直奔刘队长家。 刘队长一看他,别提有多烦了,可他毕竟是队长,不能表现地太明显。 一听于伟也开始卖东西,态度倒是缓和一点。 只要他能走正道,刘队长也不会为难他。 于伟三两句忽悠,刘队长倒是同意他在队上卖了。 等他一走,刘队长突然感叹一声:“哎!差距啊!” 连续几天,于家兄弟一直在队上乱窜,还真卖出去不少。 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而且饱腹感很强,比吃干粮划算很多! 于家兄弟在这折腾,林建平也开始着手更宏大的规划。 先去附近村屯招人,陈正统一培训以后再上岗,保证日常量增长。 另外,新机器必须再补一部分,从原有的27台,直接提升到50台! 连轴转了几天,玉秀厂基本稳定。 林建平交代好厂里的事儿,骑着摩托先去镇里变更一些手续。 他刚进工商局,正好看见于家兄弟在排队。 林建平信步走到队伍后面,非常守规矩地排着队。 一看见西装革履的林建平,于伟就气不打一处来! 再定睛一看,他居然有摩托! “装几把毛啊?”于风愤愤道。 林建平扑哧就乐了:“这是你爹送给我的啊,你说你爹是几把毛啊?” 于风眼前一黑,差点被气死,怒骂这个不争气的爹! 窗口办事效率很高,几分钟以后就到了于风。 他也想办个营业执照,可所有手续都不合格。 办事员脸上略带嫌弃,把材料摔地啪啪作响:“你这什么生产环境?” “做出来的东西能吃吗?” …… 就在于风苦苦哀求之际,办事员突然站起身。 于风使劲拍着柜台:“哎哎!我跟你说话呢!” 办事员直接把她忽略,而是冲着林建平微微颔首:“您是林厂长吗?” “是。” “哎呀!您怎么在这排队啊!” 办事员把于风晾在原地,从柜台后面直接绕出来,满面春风地微鞠一躬。 “上面有交代,大民厂的相关事宜,都要给予最大政策优待。” “烦请您移步到接待室。” 林建平笑了笑:“那就谢谢了。” “哦,对了。” 林建平顿住脚步:“食品安全一定要把好关!不能让什么东西都在市场上卖。” 说罢,他还特意瞥了于风一眼。 “是是是,您提醒地对!” 于风肺管子都要炸了,可偏偏无力反抗。 接待室内,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手续办完,再出门的时候,于风还在窗口哀求。 林建平只是冷笑几声,出门跨上摩托就走了。 “大民服装厂。” 林建平看着脱漆的牌子喃喃念叨着。 厂区占地面积相当大,差光是成品厂房就有上千平,可喘气的活人,只有他一个。 这情况比想象地更恶劣,要用半个月的时间起死回生。 在杂草丛生的院子里,林建平找到厂长办公室,推门带来的灰尘差点给他呛死。 反复溜达几圈,他在办公桌上看见一个厚厚的档案袋。 这里面装的是惨不忍睹的生产报表。 不过,有一张通讯引起他的注意。 桌上的座机还好使,林建平吹掉上面的灰,拨出第一个电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