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好生活从相亲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不像是演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姜宁开车到农场时,老杨的帕萨特也刚到南大门。 把车停在门口,两人下车碰了下。 就在南大门等,商量着一会如何应对。 表弟张玉龙和会计也跟来了,在一边站着。 杨振经验丰富,老同志安排的很丝滑,连老板也是直接使唤:“你先打电话,让张老板把该收拾的收拾下,现场别太乱,违章施工违章作业什么的该停下尽快停下,去别墅的路口开辆铲车过去堵上,先不要让大老板看到……” 姜宁一边点头,一边掏出手机打电话。 也没什么不快。 有这么个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操心,确实挺省心。 杨振又给张玉龙和会计交待:“小张和小刘,你们俩一会不用跟着,等陆老板下车和姜总参观的时候,找机会把东西给人放车里,办事机灵点,不要搞出纰漏。” 两人连忙点头。 姜宁扫了眼张玉龙,就觉的头疼。 这个表弟太老实了,不知道外公外婆当初怎么养的。 怎么把孙子养成了这样。 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但问题是,现在这个社会容不下诚实。 别的不说,男人太老实,想找个媳妇都难。 把这个表弟放办公室搞行政,显然不合适。 但好像也没别的好去处,也只能先这样了。 让老杨同志多带带,希望可以开窍吧! 没等多久,一辆帕萨特开了过来。 姜宁问:“是这辆车吧?” 杨振道:“是,听说陆老板很反感下基层时前呼后拥,下来调研都轻车简从,只带一个秘书,不让其他人跟着,还是年轻领导有魄力,希望陆老板能给北安带来一些变化吧!” 姜宁道:“最好不要有变化,安安稳稳就挺好的。” 杨振说:“话也不能这么说,衙门里还是得有一些新气象,就算搞一些形象工程,只要能让北安百姓受益,总比什么都不做,一潭死水强。” 姜宁不以为然,但转念一想。 好像也有道理。 就说那什么一站式服务,老百姓办事确实比以前方便了许多,这也算是形象工程,但百姓确实受益了,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老同志还是很智慧的。 看问题的视角也很独特。 没说几句,帕萨特开了过来停下。 副驾驶飞快下来一个年轻人,想去拉后车门。 确实是年轻人,看着还不到三十。 也就二十八九岁的样子。 但不等他开门,左边后车门就打开了。 陆经纬自己下了车,精神又干练。 姜宁上去握手,也没什么重要人员好介绍的。 就介绍了一下老杨同志。 老同志还是很有分寸的,该指挥老板的时候不客气,重要场合该尊重老板的时候也绝不会抢风头,跟陆经纬握了一下手,就主动退到一边当起了背景板。 在大门口寒喧几句,上车进农场。 陆经纬笑着说:“我坐姜总的车!” 姜宁有些意外,但没什么好说的。 上车出发。 陆经纬本想去后面,可是看他上了驾驶座。 也挺意外,就上了副驾驶座。 上了车一边系安全带一边问:“姜总没有司机?” 姜宁道:“不太习惯用司机,我还是喜欢自己开车。” 陆经纬道:“还是年轻人有朝气。” 姜宁道:“陆老板也很年轻!” 陆经纬道:“你要说我这个岁数干到一县的父母官,确实很年轻,但要和你们年轻人论岁数,那就不能比,毕竟四十岁怎么也算不上年轻,放过去,我这个岁数都当爷爷了。” 姜宁道:“北安农村现在也有四十岁当爷爷的!” “是吧!” 陆经纬笑着说:“所以说四十岁算不上年轻了,留给我们做事的时间也不剩多少,未来还是你们年轻人的,你们至少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去实现梦想。” 姜宁有些意外,这个老板有点不一样。 以前接触过的那些领导,不是这样的。 这个老板说话没有一点官味,同样的话从其他老板嘴里说出来,就算再亲民,也会有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感觉,从陆老板嘴里说出来,却发乎自然。 让人感觉不到半点的阶级感。 仿佛就在平等交流。 开车进了农场。 570在前,两辆帕萨特跟在后面。 陆经纬打量着道路两旁的杨树林,看着树林子里那茂盛的杂草,语气带着惊讶:“一直听人说你这个农场是块风水宝地,我还以为是夸大之词,没想到一点没夸大,这些树是今年才种的吧,怎么可能长的这么快,姜总难道是掌握了什么新兴技术?” 姜宁道:“算是吧,但也有人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陆经纬道:“是有这种说法,不过我觉的这是无稽之谈,风水是咱们的一种文化,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不能把风水当迷信,风水也不是科学。” 姜宁点了点头,这话似乎有内涵。 不过还是要再看看。 现在的农场其实很粗陆,没有什么好看的。 除了树就是草。 在林区转了圈,开车到农场中部。 路过一片正在收割的草地时,陆经纬叫停:“就在这停车吧,咱们下去看看。” 姜宁就把车停路边,两人下了车。 两辆帕萨特跟过来,停在了后面。 秘书司机下车,都远远站着,没有凑过来。 杨振也下了车,同样没过来。 陆经纬站在道路边,看着长到一米多高的杂草,还有远处正在收割牧草的收割机,脸上挺多意外,问:“变废为宝,这也是一条非常好的经营思路,小投入大产出,不过这些野草的产量应该没有那些高产的牧草高吧?” 姜宁道:“确实不如牧草,一亩地最多收两吨,有些高产牧草,亩产能收十几吨,不过野草长的很快,不伤根的话一个月能收割一茬,其实算下来不比种植高产的牧草差。” 陆经纬问:“牧草的质量能不能保证?” 姜宁道:“能保证,送检过。” 陆经纬就没有再问,道:“种高产牧草能不能反复利用?” 姜宁道:“也可以,但销路是个问题,现在农场一天外销牧草还不到300吨,也就总产出的一半,县里要是能帮着打开销路,我可以种高产牧草!” 陆经纬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看了一圈,指着远处工地问:“那边是个工地?” 姜宁点着头道:“是个沙场,给农场的工程采沙石料。” 陆经纬道:“过去看看!” 于是大家上车,去了远处的沙场。 农场的工程多,对沙石料的需求也大。 挖了三月,已经挖出了一足球场大的大坑。 挖出来的土方堆在一边,像一座小山。 两台挖机在里面挖,一辆铲车负责将挖出来的石料投到传送带上运出来,经过几道筛选后筛分成不同粒积的沙石料,最后运往各个不同的工地。 这里有十几个工人,一半是亲戚。 陆经纬下了车,站在大坑边上看了看,问:“这个大坑采完沙石料得回填吧?” 姜宁道:“不用回填了,这里规划了一个蓄水站,等工程完工后,会就地建一个大型蓄水池,给附近几个水池供水,也可以用来收集雨水。” 陆经纬点点头,就没有再说。 过去跟几个工人聊了聊。 几个工人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父母官。 多少有点好奇。 紧张当然不至于的,其实吧,光脚的根本就不怕穿鞋的,不提前安排好,有那胆子大的连天王老子都敢骂,舅舅工地上就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 陆经纬跟工人们聊了聊,问了问家里情况。 打工收入情况。 子女就业情况。 等等。 完了摸出包烟,给工人们发了圈。 十来块钱的烟,不算好也不算差。 工人们觉的他不像个父母官,姜宁也觉的他不像父母官,身上没有半点官味,也没有那种深入到骨髓的阶级感,如果不是早知道身份,姜宁都觉的对方就一普通人。 最多穿的体面一些。 看过水井,又去看了看药田。 药田里的当归已经长的郁郁葱葱,当初认为姜宁脑子被门夹了的,都已经被打脸,这其中就包括姜宁他爸,谁说新开的荒地种不出药材的,那是老黄历。 看过药田,又去看了看果园。 姜宁还摘了个栗子,给父母官尝。 陆经纬没端着,听他说没打农药,用手擦了下,就吃了起来。 随意的感觉有点不真实。 最后还参观了下姜爸的菜地,陆经纬才走。 姜宁和杨振送到大门口,看着帕萨特远去。 也没离着离开,就在大门口交流起来。 杨振说:“这老板不错。” 姜宁道:“感觉不像是演的。” 杨振说:“那肯定不是,要是演逃不过我老人家的火眼金睛。” 姜宁笑了起来,这老头该认真的时候认真。 该开玩笑的时候也能逗乐子,偶尔倚老卖老一下也不会让人觉的烦。 反而觉的挺老可爱。 张玉龙和会计也笑起来。 可见老同志调节气氛的功力。 毕竟这个时候不太适合严肃。 姜宁道:“看看吧,这位父母官给人的感觉和别的领导都不同,刚才说到农场的风水问题他表了个态,感觉根子应该不是他,可能是别人。” 杨振说:“农场的树长的太快,现在连不值钱的野草都能卖钱,你又不公布原因,也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我觉的可能是有人抛出这个话题在试探,应该问题不大。” 姜宁道:“那就等等看,没问题最好。” 杨振看看时间:“四点半了,下午去哪吃饭呢?” 姜宁道:“你要没安排咱就去工地上凑合一顿。” 杨振愉快答应,于是开车去工地。 ———— PS:衙门里的事不能多写,不过这个人物比较重要,着墨多了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