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7章 扬名西沙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太后疑惑道:“新人皇的气息来自羽凤仙,她也窥探到人皇之力的奥秘,为何还说她不是人君? 若不是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怎么凝聚人皇之力?” 孟真君道:“望气不仅仅是观望其气象,更要观其言察其行。 羽凤仙并未将"人皇伟力"纳入己身,而是将其存放在"宰衡印玺"内。 那枚由我大秦赐予西蜀的青铜印玺,已成为一块"人皇之宝"。 她本人此时仍旧是炼气修真的女冠。” 赵太后语气酸涩地说:“哀家还是太后呢,都没掌握半点人皇之力,她不愿意为国主,不愿意吸纳人皇之力,为何能凝聚人皇之力?” 孟真君摇头道:“老道只是见识过人皇之力,能通过祖龙之气感应到蛮族人皇气息。 对人皇的力量,却不怎么了解,也不敢了解。” 要研究人皇之力,要么自己当人皇,要么研究人皇。 自己当人皇,肯定不可能,连门槛都摸不到。 他倒是想研究“史上最强人皇嬴政”。 可人皇政还在世时,压根没人敢不跪在他面前回话,还妄想研究人家,嫌自家族灭不够快吗? 顿了顿,孟真君又道:“只有人皇,最了解人皇之力。 羽凤仙这种情况,老道活了几十万年,却是第一次碰到。 老道那故友也非常好奇。 特意在流沙域驻留多日,就等着羽凤仙再次使用人皇之力。 可她之后仿佛忘记了"宰衡印"。 哪怕魔蛟宫妖魔众多,她应付得颇为吃力,河神府水妖死伤颇重,也不见她再次使用人皇之力。” 从他这番话也能看出,老道士的确对人皇之力不太了解。 小羽的宰衡印是西蜀宰衡之印。 去了国外,就是一块废铜,几乎没了奇迹效果。 除非她接受别国的宰衡之位。 可小羽并没在西蜀之外领受官职,她看不到别国的气运蟒龙,也无法用西蜀的宰衡印调动别国的“天地人三才之力”。 “老道估摸着,既然羽凤仙没真正成为人君,她的人皇之力应该很粗浅,还不算真正的人皇之力。 当年先皇也是横扫六国之后,花费数十年具体过程,大概只有人皇陛下自己清楚。老道只知道先皇彻底掌握人皇之力的过程,颇为艰难。 同样是人皇之力,期间还蜕变过几次。 就像吾等炼气士的"真气",仙人的"真气"和凡人时肯定不一样。 等成了金仙,内气纯阳,又发生蜕变。 若说先皇是人皇中的大罗金仙,羽凤仙此时顶多算个初入道的道士。” 这番猜想,又有些想当然了。 如果人皇嬴政还活着,会告诉孟真君:人皇之力会发生蜕变,却不是通过修炼得来的。 赵太后一脸期待地问道:“如若羽凤仙入朝辅佐哀家,能否帮哀家凝聚人皇之气?” 孟真君皱眉道:“太后,你不是人皇,你是太后!太后辅国,以待真龙继位,不是你当天子。 而且,大秦不能再有"人皇"了。将来新皇登基,也只是"天子"。” 赵太后失望道:“羽凤仙一个外邦蛮夷,都能凝集人皇气息,我大秦皇帝天帝会不会惩罚羽凤仙?” “天帝惩罚过先皇吗?”孟真君反问道。 “你不是说先皇明明服用"万岁丹",却早早驾崩,就是天谴吗?”赵太后道。 ——老道当日不是想吓唬你,让你老实听话嘛! 至于先皇为何突然死在宫妃身上老道到现在都莫名其妙。 孟真君心里嘀咕,嘴上却不含糊,道:“是天谴,但是天谴和人皇的身份无关,是陛下做的那些事儿.天帝肯定不喜欢羽凤仙。 天帝早厌恶羽凤仙,如今只是更加厌恶.” 说到这儿,他忽然迟疑起来,“或许天帝会变得喜欢羽凤仙。 因为她凝聚了人皇之气,却没有违抗"天意"、自己当人皇的打算。 老道现在不敢妄加揣测。 但天帝不会因为谁凝聚了人皇之气,而派遣星君下界用金瓜锤捶她。 老道虽不了解人皇之气,却知道先皇当年真的是"口含天宪",他意即天意。 据老道过去几十万年的观察和分析,天帝只会远远避开人皇,绝对不愿与人皇碰面。 嗯,老道说的是如先皇那样的"真人皇",而非称呼上的"人皇"。” 其实天帝才是真正的“天子”,真人皇却可能成为“老天爷”本身。 赵太后道:“如今西方情况有变,哀家是不是该立即下诏书,让羽凤仙速速来大秦?” 孟真君老脸微红,“太后圣明!老道先前有些自以为是了。 堂堂蛮夷人皇,岂会局限于西蜀一地?西蜀大局已定,恰是大变局的开端。 西蜀安定,她必定去别国游荡。 不能再让羽凤仙在西方诸国游荡了。 哪怕她本心上没有当人皇的打算,一旦起了势,时势会推着英雄走。 "蛮族人皇"的天命已成,她不干也有其他人干,那就更糟糕了。” 赵太后沉吟道:“天师先前并非考虑不周,恰是考虑周全,担心做的太过,引起对方怀疑,也引发"人皇之气"反噬。 如今既然要从速处理,最好也先找个理由。 今次羽凤仙无功于大秦,却有大功于流沙域。 流沙域不是有个都护府吗? 让大都护东方朔嘉奖她。 恩赏之一,便是将她举荐到咸阳朝廷听用。” 孟真君脸上露出赞赏之色。 赵太后Yin是Yin了点,但政治智慧似乎比他还高那么一点点。 “太后圣明!”他又赞了一遍,道:“东方朔如今在瑶池参加蟠桃宴,短时间内回不来。” 赵太后朝窗外看了一眼,“现在时辰不早了,哀家上朝的时候,让长信侯禀奏羽凤仙之事。 然后哀家顺水推舟,叫群臣讨论如何恩赏她。 如此算是过了明路,有因有果,天师以为如何?” 孟真君稍微一思索,道:“长信侯与羽凤仙素无交集,让他上奏,不如让御史中丞张大人来。 张大人曾在正阳宫修道十二年,算太一道的自己人。” “那就请天师先和张浩谈一谈。”赵太后道。 数日后,雒都王宫。 “王上,臣妾跟了你二十年,为你生了两位王子、三个公主,你怎么忍心这样对臣妾?!” 向天师刚按下云头,落在万寿宫前的金水桥上,便见到宫门口一个华服妇人哭声震天,在四名健壮寺人的拉扯下拼命挣扎。 连两只精巧的绣花鞋都脱掉在地上。 可寺人们面无表情,继续拖着她往外走。 “王上,六王子荣棋是臣妾的孩儿,也是您的儿子啊,他死得好惨啊,你怎么忍——呜呜~~~” 妇人甚至都没机会再叫骂,就被一粗壮宫女用手帕堵住了嘴巴。 那老宫女还在低声呵斥寺人,“蠢货,你们四个还抬不动华妃娘娘吗?赶紧拖走,快一点,别让王上发火!” 之前寺人虽在拖拽妇人,却有些蹑手蹑脚,不敢太用力,也不敢触碰敏感点,只抓住她的手腕,还要隔着锦袍抓,故而华妃娘娘还能挣扎,能叫喊。 要知道这群寺人能近身侍奉蜀王,必定是承担了一定的侍卫职责。 将他们放在江湖上,说不得都能成为西蜀的“刘瑾”、“曹正淳”。 华妃娘娘却只练过几年《百花剑》。 这会儿被大嬷嬷呵斥,寺人们立即拿出真功夫,抓手抓脚,配合默契,抬着华妃娘娘运转轻功,眨眼儿就没了踪影。 “哎哟,向天师您回来啦,王上一直念叨您呢!” 见到向天师越过金水桥,踏上台阶朝宫门靠近,手脚粗壮的老嬷嬷立即上前敛衽一礼,谄笑着跟他打招呼,“天师跟随宰衡大人远征魔蛟宫,可是有确切消息了?王上这两天有点急。” 最后一句她压低了声音。 向天师低声问道:“张嬷嬷,刚才那位可是华妃娘娘?她犯了什么事儿?” 老嬷嬷脸上露出怜悯之色,“倒不是娘娘犯了什么事儿,是六王子,王上赐毒酒一杯,已经送到华荣宫。 毒酒有两杯,一杯是王子殿下,一杯是蔡王妃。” 向天师一惊,“六王子做了什么,竟让王上如此愤怒?” “前几年妖患刚起,六王子不是去了广陵府吗?唉,有十多起命案和殿下有关,宰衡大人去广陵府除妖,让鬼神审判了王子殿下。” 老嬷嬷几次欲言又止,说得比较克制。 向天师有些明白了,“按照宰衡大人的习惯,轮不到王上赐毒酒吧?” 羽宰衡宰掉的王子,都不止一个两个。 被她盯上的恶霸酷吏,往往和被她盯上的妖魔鬼怪,是一个结局。 或者说,在那位羽宰衡眼里,只看头顶的黑气。 不看黑气下方的脑袋是真正的人族,还是妖族,又或者魔怪。 若是没有黑气,纵然是真妖精,她也不会理睬。 “宰衡大人没砍杀六王子,却训斥他们,让他们滚回雒都,自己到王上那儿请罪。这不,宰衡大人远征魔蛟宫好些天了,六王子和蔡王妃终于被押解进京。”老嬷嬷道。 向天师正要再问,宫殿内传来虚弱的声音,“可是向天师回来了?” “王上,贫道回来啦!” 向天师赶忙走进宫门,越过屏风,朝靠坐在卧榻上的蜀王行礼。 蜀王摆了摆手,问道:“你在外面嘀咕,是在问华妃和老六的事儿?” 向天师又一脸歉意地鞠了一躬。 虽不是什么大事,可被蜀王发现背后嚼舌根,确实有些失礼。 “宰衡大人当时没杀六王子,说明六王子罪不至死。 她赶他们回来,应该只是不希望他们再祸害广陵府百姓。” 蜀王摇头道:“宰衡未必是觉得他们不该死,她大概是发现自己杀的王子贵人有点多,想杀又忍住了。” 向天师怔了怔,这倒是很有可能。 “宰衡忍住了,王上何必杀呢?六王子毕竟是我大蜀的王子。” 蜀王苦涩道:“寡人杀老六,是为了保全整个李家啊! 杀了老六,能不能让宰衡高兴一些? 不一定。 但必然不会惹怒她。 若是留下老六,宰衡肯定念头不畅。” ——蜀王竟忌惮羽宰衡至此! 向天师心情复杂,脸上讪讪,道:“不至于此,不至于此” 蜀王摆了摆手,“别说老六了,他确实让寡人失望。堂堂一国王子,为了几百金,就弄得别人家破人亡。 广陵郡百姓甚至给他取了个"秤魂王"的诨号。 眼皮子太浅,太没出息。 你跟随宰衡出征魔蛟宫,一去大半个月,结果如何?” 向天师满脸兴奋,道:“王上,我们大获全胜啊!斩杀妖精至少有五千,魔蛟宫完全被宰衡大人拿下。 之后宰衡大人更是带着四百人仙与异人组成的军阵,纵横流沙河两岸,追亡逐北数千里,清剿了超过三十处妖王巢穴,斩获之多,无法具体估量。 总之,此次宰衡大人扬威流沙域,不说震动三界,起码西方震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