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7章 天王体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以兵道之法组成军阵的将士数量,不会超过三千,是常识? 小羽心中既尴尬又惊讶。 仔细回想,她目前所见过的兵道军阵,好像的确没有超过三千之数的。 虽然烈阳侯能统领千军万马,但他的火鸦军只有三千人。 军阵名字就叫“三千火鸦阵”。 当然,烈阳侯麾下的火鸦军,不止三千人。组成军阵的应该三千之数,可遇到了遭遇战,损兵折将之后,需要立即补充满员时,肯定不可能从零开始,慢慢训练。 类似足球队的“替补”。 足球场只能上11位球员,可财政最紧张的俱乐部,也不会弄不出来一个“二十五人”的大名单。 在西沙域,小羽见过的兵道军阵,别说三千了,一般只有几百人。 多的也就一千多人。 在她南征魔蛟宫期间,也曾将大批南方义士组织起来,以兵道军阵,也就是她自创的“黑龙阵”,对抗陆地上的妖王。 当时人数的确没超过三千,但她感觉自己可以“多多益善“。 没超过三千,不是她承受不住。 纯粹是能快速融入“黑龙军阵”的强大友军,数量不够。 哪怕足坛第一人的姆总,去了西班牙,也有很长时间的适应期。 小羽在南方剿灭妖患的时间,拢共也才半个多月。 没时间慢慢训练将士,纯粹靠他们本身的天赋和经验,只半日时间熟悉黑龙军阵的站位,在战斗中慢慢磨合。 故而能被选拔进入军阵的,多是人仙,或者接近人仙的真元境武者。 甚至他们原本就比较熟悉军阵之道,是统兵之将。 “兵道军阵之法,为何会有三千之极数?”她疑惑道。 这个问题,怀山侯还真不好直接回答。 他问道:“飞羽仙子可曾读过兵书?我的意思是,专门研读与军阵之法的兵道典籍。” 如果读过兵道典籍,就不会这么问。 因为书中就是这么写的。 小羽坦言道:“只见识过天庭北斗星光阵的残篇,还了解得比较片面。 侯爷所说的兵道典籍,是指哪部书,或哪些书?” 她其实研读过西蜀的《巴蛇大阵》。 但不用想也明白,李家仿照巴蛇大神创造的“巴蛇大阵”,放在大秦肯定属于不入流。 先前她虽然点评黑狼将左敦不太行,也只是放在如今的战场上。 若在流沙域,只凭这三千黑狼骑士的表现,不说纵横天下无敌手,灭掉几个小诸侯国,绝非难事。 怀山侯道:“"兵圣"孙武创造兵道军阵之法时,将"三千"当成一个标准。 统领将士超过三千人者,是兵圣心目中的"盖世将才"。 倒不是兵道军阵之法,有数量限制。 实在是人力终有穷尽时。 军阵是"聚众之道",将众人之力迭加在一起。 虽不是军头一人承担所有力量,却要军头来协调掌控。 天赋比较差的将领,只能带领几百人的军阵。 天赋好的可以超过三千。 能被兵圣评价为"盖世将才",已经很罕见。 不过,兵圣也曾言,有一种名为"天王体"的天赋神通,统率军阵将士的人数,可以超过一万。 后来我大秦的"尉圣",联合白起、王翦等当世名将,深入研究军阵之法,发现三千之数的确是最佳的数量。 人数少了,触碰不到"力速双极"。 人数多了,统兵将领又承受不住,反而无法真正发挥军阵的力量。 人数太多,适得其反,不如"恰到好处"。 于是如今的兵道大家在创建阵法时,往往以"三千"为基数。 后人学习前人军阵之法,纵然有切合自身的改良,三千之数却成了常识。” 不需要专门去研读某部兵书,如今大秦“正宗的”兵书中,三千之数皆为“常识”。 “我还没看过兵道圣者们编撰的典籍.”小羽尴尬一笑,又好奇道:“何为"天王体"?"天王体"统率人数更多的军阵,一定比别的将领要强?” 怀山侯犹豫道:“若飞羽仙子有兴趣深入研究兵道之法,可以去咸阳拜会"尉圣"。 我所知道的,也都是从咸阳城,国尉府"书库"中所学。 国尉府向外传授兵道之法,犹如仙师传授仙法,有相似的规矩。” 长青散人眸光一闪,笑道:“若飞羽仙子只是对"天王体"感到好奇,倒是没必要去找国尉大人。 仙子肯定知道天庭第一神将"托塔李天王"。 他便是传说中的"天王体"。 听说在编写《孙子·兵道军阵》一书时,兵圣家中祥光瑞瑞,又血煞滔天。 连天上的星君都被惊动。 托塔李天王亲自下界,变化成凡人拜访孙武。 孙武与之畅谈之后,不仅将自己所著《兵道军阵》送给了李天王,还参考李天王驾驭军阵的能力,将最强军阵天赋命名为"天王体"。” 怀山侯抿了抿唇,瞥向他的眼神似有不满。 让飞羽仙子去咸阳找国尉寮的意思是,先通过国尉府的考验,验证了身份与资格,才能知晓仅能在“神州名将”中流传的兵道传承。 这位飞羽仙子即便来助拳,可她来自昆仑山,谁能保证她将来不将兵道知识外传? 看看外面的匈奴人! 若不是神州道统外流,区区匈奴,何足挂齿? 小羽表情奇怪,道:“我了解的托塔李天王,似乎实力颇为不济。 连他儿子哪吒,他都打不过。 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敢放下黄金宝塔。” 长青散人笑道:“民间传说终究有些夸大其词,戏说成分居多。 李天王和三坛海会大神,到底谁强谁弱,老道也说不清。 单说以兵道之法统率军阵,李天王的"天王体"的确名不虚传。 听说他能完美操控十万天兵天将的神力呢!” 小羽惊道:“人间统兵三千就是盖世名将,李天王能统帅十万人的大军团,如臂使指,完美掌控?” 人仙罗江插话道:“我觉得传言太过夸大。真要能完美驾驭十万天神之力,李天王岂不是三界第一?” 长青散人道:“李天王肯定不是三界第一,可他的确是天庭第一神将啊! 兵圣亲眼见识过李天王的力量,在兵书中对"天王体"的评价极高。 而且,据我所知,每次玉皇大天尊讨伐妖邪,只要是大军团作战,也都是托塔天王担任主帅。” 罗江道:“我不是质疑李天王的"天王体"天赋神通,我只说"十万"这个数字。 别说十万天神,十万人间的武者,哪怕武者只是内气境,大罗金仙都挡不住。” 长青散人道:“即便十万打个折扣,万的,也很厉害呀!” 罗江还是很怀疑,道:“李天王统兵打仗,胜率并不高,不像是能完美驾驭五万八万天神之力。” 长青散人争辩道:“且不说你口中的"胜率不高",有何依据。 单论兵道军阵之法,也不能太过神话。 不是能统领更多将士组建军阵,谁就更强。 你看看关外,蒙将军一个人把三千黑狼骑兵当猴耍。 至于说统兵十万,足以对抗大罗金仙,更是从未发生过。” 罗江不说话了。 小羽好奇道:“如今大秦,可有"天王体"的将军?” 长青散人摇头道:“蒙毅将军就是我大秦第一猛将,能统率五千"玄羽卫"呢。” “白起、王翦这等古今罕有的名将,也没超过五千?”小羽惊讶道。 罗江感慨道:“白将军只有八百血杀卫,王老将军压根没组建兵道军阵。 可他们几乎没有败绩。 因为他是统帅,不是冲阵的猛将。” 长青散人微微颔首,道:“所以说嘛,军阵之法只是兵道要义之一,远不是全部。 不是军阵庞大,便能所向无敌。 遇到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由盖世猛将率领的数千人军阵再厉害,被几十个规模略小的军阵围绞,也坚持不了几息时间。” 小羽若有所思。 白起和王翦都不是“斗将”,他们统兵五六十万都不嫌多。 五六十万大军中,有多少个“小军阵”? 将众多小军阵联合起来,发挥出最大力量,远比带领几千人冲阵重要。 “刚才怀山侯所说的"力速双极",又是何意?”小羽问道。 此言一出,不仅是正在谈论军阵之道的几人,连鸡冠仙姑等仙师,也同时向她投去诧异的目光。 仿佛她又问了一个极不符合她身份的常识性问题。 小羽被看得有些尴尬,却不晓得哪里出了问题。 想搪塞两句,都不晓得如何开口。 长青散人疑惑道:“力速双极并非兵道常识,而是我仙道常识,飞羽仙子为何没听说过?” 小羽已经丢人现眼了,干脆当个“滚刀肉”,道:“不知道又如何?难不成还影响我炼气存神?” 长青散人都有些替她尴尬了,“完全不影响炼气存神,将来仙子甚至能自然而然触及"力速双极"——就是在人间界,力量和速度修炼到了某个极限,无法继续提升。” 小羽惊道:“诸位道友已经达到这种境界了?” 速度和力量达到人间界承受的极限,这是要以力证道、破碎虚空? 她感觉自己一辈子也无法自然而然触碰到力速双极。 长青散人连连摇头,“知道"力速双极"和达到这一境界,是两回事。” 见小羽脸上还有疑惑,他干脆抬手指向关外“遛狗”的蒙毅,道:“修炼武道的人仙,体魄更强,速度更快,比我们更容易触碰到力速双极。 就比如蒙将军。 他二十年前仙武法相大成,便达到了力与速的极限。 飞羽仙子你仔细看,一旦蒙将军使用武道法相之力,很容易就会显露异象。” 小羽盯着蒙毅仔细看,什么异象也没发现。 巨型黑狼军阵招式很单一,先朝着蒙毅飞扑,一击不中立即后撤或前跃,跳到半空,绕圈寻找弱点,再扑杀不过,这种重复并没持续太久。 大概尝试了七八次。 在小羽跟大秦仙友扯淡时,黑狼军阵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从一条巨狼,散开成一片黑云。 黑云之中黑狼骑兵绕圈奔驰,将上方黑云状的兵煞气劲,搅动出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中央就是蒙毅。 三千狼骑兵收起弯刀,拿出弓箭,也不用瞄准,直接斜对着上空射箭。 射出的箭矢被卷入大漩涡中,跟随风暴加速,最终都射向漩涡底部的蒙毅。 纵然蒙毅勇猛非常,在黑云中来回穿梭,手中长戟左右劈砍,砍死了一个又一个黑狼骑士,可他自己也被无数箭矢命中。 他改双手持丈长铁戟为单手持戟,空出左手,拉起身后的大红猩猩斗篷,像挥动旗帜一样在头顶甩动。 如暴雨一样落下的箭矢,都被斗篷卷走,再抛向四面八方,对黑狼骑兵造成不小的杀伤。 当蒙毅想要冲出黑云范围时,“当,当~~” 又是穿云裂石的兵器碰撞声。 是黑狼将左敦! 他单打独斗不是蒙毅对手,此时借助军阵之力,至少能挡住蒙毅几招。 “各位道友,休各不会看着黑狼骑兵被一点点磨死。 我估计张元很快要动手了,我们也应当早做准备。”道号“芦凌子”的高大老人沉声说道。 他声音洪亮,说话时还看了眼鸡冠仙姑与“卧虎四仙”。 这五人就是最近刚被邀请来的,专门为了对付张元的化血神刀。 鸡冠仙姑道:“我是这会儿就飞过去,还是等张元先动手?” 她也是刚来,还不熟悉蒙家军的战术打法。 芦凌子道:“仙姑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来。 蒙将军单人冲阵,本来就是引张元动手,为仙姑创造机会。” 鸡冠仙姑点了点头,转身跟卧虎山四友小声说了一句,便纵身一跃,化为一缕淡淡的白气,飘向关外。 哪怕众仙友亲眼见到她的动作,也在眨眼间失去白气的踪迹。 完全不晓得它飘向何处。 卧虎山四友各自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令旗,轻轻挥动两下,玩具似的小旗,立即膨胀到两丈高,比两米宽的双人床单还要大。 四面旗子分别为红色、土黄色、黑色、青色,分别代表火、土、水、风。 “诸位仙友,吾等也去了。” 手持“土旗”的道姑,身子往下一缩,遁入土石中,消失不见。 手持火旗与水旗的,分别遁往东方与西方,手持风旗的化为一阵狂风,吹上天空。 芦凌子环顾众人,在小羽脸上多停顿了一瞬,道:“诸位道友也请自便。 若有什么神通与计策,需要将士们配合,可以跟老道说。” 几个人仙拱手朝众人一抱拳,跳向城关后方。 他们倒不是当了逃兵,而是挑选将士组建军阵去了。 其余仙友各干个的,有的站在那不动,摆明了打算先观战。 也有准备下场的,或者直接去了城关外面。 小羽略一犹豫,还是决定干点什么,“诸位,我也去了,纵然杀不了贼首,也要砍几个匈奴兵。” 她朝着上方一跳,施展“魙空步”,消失在众仙友面前。 芦凌子瞳孔一缩,喃喃道:“倒是小瞧了这位飞羽仙子。” “昆仑山炼气士,肯定有点手段。”长青散人笑道。 芦凌子道:“可她有很多常识都不了解。” 长青散人猜测道:“可能她太久没来神州了。就像很多中古时代的"古仙",都没听说过"军阵之道"。 甚至连兵圣孙武都不认识,也不认可。 他们还坚持认为"兵圣"是姜太公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