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十七章 接待(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这绝非是对立的关系。 站在王朝统治的角度和高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每个时代下都有要面对的问题,承担的使命! 大虞国祚传承五十余载,历经太祖、太宗、宣宗三朝,三代接力实现了开创,巩固,发展的时代使命,按理来说,宣宗一朝要实现改革重担,以让大虞卸下负担,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可大虞从短暂的宣宗朝,暗潮汹涌的过渡到正统朝了。 改革的重担压在正统帝楚凌身上。 然而站在楚凌的角度,他想要实现改革的时代使命,必须增加别的使命,如此方能玩转整个天下。 奠基,开拓,发展,改革就是楚凌深思熟虑后敲定的,明确如此厚度的时代使命,固然会使难度呈几何状攀升,可摆在楚凌面前的路,本就是这样艰难的存在。 楚凌能够做成这些,那他将一跃成为比肩虞太祖,甚至是隐隐超过虞太祖的存在,这样他的帝位将毫无争议!!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楚凌不仅要守好江山,更要治好江山,还要扩张江山,大虞既然走向正统一朝,就要开辟一个崭新时代才行。 “陛下所想所虑是英明的。” 虞宫,大兴殿外。 礼部尚书熊严跟在天子身后,在听完天子讲的种种,熊严在心底思虑权衡后,微微低首道:“鉴于北虏、西川两国相继派遣使团来访我朝,这本身就透着很多蹊跷与问题,与其分开迎接两国使团来都,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安排好一切,让两国使团同一时间抵达虞都。” “这样做的好处,不仅能趁此机会看两国使团反应,探查两国之前是否在私下达成什么密谋,还能借此机会,以抽调我朝精锐之师,随同主办大臣一起迎接两国使团,彰显我朝军威浩荡!!” “臣虽为礼部尚书,但也知国与国间的争锋与战争无法避免,但对今下的社稷而言,应当以避免战争为主,即便无法避免战争,也要避免两线作战,甚至多线作战才行,这才是对社稷最为有利的。” 祖母她老人家挑选的人,没有一个是迂腐、短浅之辈啊。 听完礼部尚书熊严所讲,走在御道上的楚凌心底生出感慨。 按着常理来说,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考虑更多的是避免战争,规谏避战,甚至为了平稳可放弃些什么。 但熊严并没有这样。 站在他的角度,与北虏、西川的争锋与战争,大虞必须表明自身态度,要叫北虏、西川知道大虞无惧于争锋与战争。 围绕这一大背景下,大虞要寻求对自己最有利的,能延缓就延缓,若无法延缓,就设法避免最快的结果。 “那依着卿家之见,随同主办大臣一起迎接两国使团的大虞健儿,应该从何处抽调出来?” 感慨之余,楚凌神情自若道:“还有前去北疆与西凉的队伍,应该由谁牵头前去,既要做到准确无误的进抵同一处,还要避免两国使团在南下与东进之际,不会出现使团中有人逃脱出去刺探我国国情呢?” 熊严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对于熊严的这种反应,楚凌非但没有任何不悦,相反对熊严更为欣慰了。 这才是大虞中枢重臣该有的表现!! 现阶段的中枢及地方层面,有着一批像熊严这样的肱股栋梁,他们处在不同的位置,以考虑怎样做才对社稷更有利,而这批肱股栋梁之中,大多数都是孙黎为楚凌精挑细选的。 直到现在,楚凌才知他的祖母是何用意。 做皇帝,是要事事皆为,但不必事事亲为。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让有才华,有能力,有眼界,有想法的文武,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作用,遇到问题要叫他们去思考,去谏言,去解决,皇帝需要做的是把控好大方向,把精力集中在战略层面,带领着大虞走向更好阶段。 而在这个过程中,要时不时的回首看看,把掉队的,堕落的给剔除掉,补充新鲜血液好叫队伍保持韧性与活力。 现在所处的境遇就是这样,楚凌需要将目光与精力集中起来,至于先前明确的那些,还有眼下要面对的挑战,就需要一帮文武跟他勠力同心去解决,去落实。 “为迎此次来访两朝使团,臣觉得应从南北两军之中,遴选一批我大虞健儿。”熊严沉默许久,这才讲出心中所想。 “卿家是觉得禁军、羽林、上林诸军比不过南北两军吗?”楚凌听到这,停下脚步看向熊严道。 “不!臣绝无此念!” 熊严忙作揖拜道:“禁军、羽林、上林诸军皆乃精锐所在,错非是这样的话,他们如何能肩负起重担重责?” “臣之所以进谏,从南北两军中遴选一批,而非将禁军、羽林、上林诸军亦囊括其中,是觉得这样会让两国来访之徒,生出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南北两军代表中枢层面迎接两国使团足矣。” “且臣还有一个私心。” “什么私心?” 楚凌笑笑,看向熊严道。 “在南北两军遴选的大虞健儿,应以参加过战事的为主,另让两位大将军挑选一批后进之辈随同。” 熊严不假思索道:“这样不仅能够震慑到两国来访使团,还能让朝野知晓陛下的雄心壮志,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使南北两军后进之辈感受到这种氛围,让他们在心里铆足一股劲儿,以使南北两军增强凝聚,提振军心!” “卿家之谏,何止是扬威啊,更是在诛心啊。” 楚凌抚掌大笑起来,“卿家这样做就不怕抽调的南北两军健儿,真见到两国使团的人,会提刀子干掉他们?” 毫无疑问,熊严的提议很得楚凌之心,从南北两军之中挑选,不是以北军为主,这样南北两军的脸面都维护到了。 南军现在是被张恢统辖着,是抽调一批精锐赴南军任职,但是跟眼下的北军比起来,南军还需一段时日来增强凝聚与归属。 厚此薄彼这种蠢事,楚凌可不会去做。 太祖设立南北两军的政治目的,除了使中枢能掌控一支绝对精锐外,更重要的是虞都京畿一带彼此制衡。 这世上没什么是绝对的。 唯有彼此制衡,彼此牵制,方能确保大势在手。 熊严提及这些,明显也是考虑到这些,这也是在隐晦的规谏,不可因南北两军的过去,就在心里有什么倾斜与想法,这样对皇权,对中枢都不是什么好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