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 帝王心术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世上是机会常有,只是能把握住机会的却很少,成功是靠奋斗、决断、想法来实现的,这是基础所在,可却有很多人忽略一点,那就是机会的出现,这看似是很虚无缥缈的,可却是真是存在的,这几者是缺一不可的。 一场雨毫无征兆的下了起来。 哗哗—— 雨水冲刷着大地,将一切污秽洗涤。 虞宫御苑。 勤政殿。 “朕果真没看错李鹰啊,这才多久,就把一切处置的井然有序。”楚凌身倚凭几,御览着所持奏疏,言语间是不加遮掩的赞许。 孙河听到此言,一番滋味在心头环绕。 微微抬头,就看到身穿宽松袍服的天子,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细细品味天子所讲,孙河心头的思绪更复杂了。 “跟北虏的仗是结束了,不过跟北虏的对峙却远没有结束。”在此等氛围下,楚凌将奏疏合上,与其铿锵有力道。 “我朝在北内外防线的构建,就是为从根本上解决与北虏对峙,要将主动牢牢掌握在手里,而非是被北虏给掌控着。” “宗宁、昌盛所领外线诸军众校尉部,就是为跟北虏对峙,试探,交锋而特设的,不是说中枢组织的大战役,才能进行按功授赏,在平日里的行动,只要对边陲安稳有利,对大虞社稷有利,那同样是能进行授赏的。” “陛下英明。” 孙河低首道:“平日里起的战事或许小,但是我朝与北虏接壤边陲绵长,积攒起来的伤亡肯定也多。” “如此李鹰所领征北大将军府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不管是对外侧东西两线的驰援,亦或是对外侧两线的补充,这都在李鹰的一念间,其抉择的早晚,会关系到我朝在北的局势。” 这是要对朕低头了啊。 听到孙河所讲,楚凌嘴角微微上扬。 对于孙河,楚凌还是要用的。 不过用的前提,是彻底臣服于皇权脚下。 过去的种种,楚凌不想过多提及,这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让孙河明白,楚凌在边陲重用一批勋贵,在中枢重用一批勋贵,这就是在无声明确一点,对于忠于天子,忠于大虞的勋贵,只要获得他的认可,那就会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倚重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作为大虞武将之首,自楚凌开始谋划掌权以来,孙河就一直被排斥在核心边缘,当然这个核心,是以楚凌为首而缔造的。 你可以不融入,可以继续在另一个核心下。 但你也就别想得到重用。 这样的结果,就是在正统五年的对外大战,本该对一切有了解的孙河,反倒是最后才知晓的。 这一战要是没打好,一切都还好说。 可偏偏这仗打的很好,差距就出现了。 选择向皇权靠拢的那批勋贵,不仅手里掌握的权势没减少,甚至还在麾下增加了不少兵马。 不止是这样。 凭借着对北虏的一战,一批忠于皇权的中青派、少壮派,被楚凌安插到中枢及北疆所辖军队,并凭所立战功,所得赏赐,迅速在军中站稳了脚跟。 这就是选择的意义。 针对于军队这块儿,楚凌从来没有讲过什么,一切都看底下的人选择,只要他们的选择,跟军改的大方向一致,那么他们就能得到对应的获益。 楚凌为什么要明确对外征伐的战略? 因为这是最快,也最精准的洗牌方式。 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 在不断对外征伐的大势下,其中的佼佼者,潜力者会从中脱颖而出,而在不断获胜下,大虞会得到更广袤的疆域,武将及将士得到对应的赏赐,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一旦这股势头形成,则衔接着楚凌的军改,就能在一次次的战后总结下推动。 这是抓住大多数的思潮。 想要获胜,想要授赏,想要敕封,那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跟随天子所指方向前行,不然这一切都跟你毫无关系。 楚凌是用最实际的利益,来吸引着军中的主流群体。 当大虞对外扩张,达到了一定的境遇,则大虞境内的军队,也将完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到那个时候,楚凌就实现了对军权的绝对掌控。 有了这个不断对外扩张,增强掌控的过程,与之相对的,就是针对大虞本土的种种改革加持。 这就是楚凌的总体战略。 内外兼济!! “征北将军府所辖诸军各部,空缺的新卒员额,大体都已招募到了。”楚凌撩了撩袍袖,看向孙河说道。 “接下来对李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新卒的操练,这期间,肯定是需要大量钱粮及军需的。” “这一块儿的协调,大都督府要出面解决好。这件事就由卿来主抓,有任何问题或状况,卿要及时向御前禀明。” “臣遵旨!!” 孙河没有犹豫,当即作揖拜道。 对孙河的考验,就在这悄无声息下开始了。 这件事,办的好与坏,就看孙河的选择了。 就像在北内外防线的筹设,楚凌将李鹰所辖精锐,不少都调到宗宁、昌盛麾下,以饱满姿态树立外线强势。 这同样是对李鹰的考验。 如果在这件事上,李鹰有任何的迟疑或私心,那么这征北大将军之位,楚凌就要考虑换人了。 但李鹰做的选择,却是无条件的服从,而在这基础上,在大虞北疆沿边各处,进行对应的招募。 有了先前的厚赏,这刺激到的不止是现役军队,更刺激到了大虞民间,特别是在北疆边陲的。 在知晓征北将军府奉旨招募新卒,那是有大批的青壮蜂拥,对此,李鹰采取的是优中选优。 李鹰如此顾全大局,不考虑个人得失,那么作为天子的楚凌,又怎会叫其一直付出,却没有收获呢? 对于军队层面的武勋、将校、将士等群体,楚凌是能做到一视同仁的,只要是向皇权靠拢的,并且自身的确有能力,楚凌是不会有犹豫的,只要做了有益于社稷的事,那么对应的赏赐就会给到。 毕竟楚凌所谋很大。 当然楚凌有这种想法,但他不会直接挑明,而是用行动叫底下的人去选择,没有绝对的忠诚,那是不值得去用的。 现在,机会给到了一些人,一切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 孙河要是选择对了,那么接下来的一项对外大战,必是以其为核心组织的,压抑许久的孙河,一旦爆发出来,那是能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的。 说不定在合适的契机下,孙河斩获的成果,甚至是超乎楚凌预料的。 毕竟孙河的能力在那里摆着呢。 其能爬到大司马大将军这个位置,可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是凭借自身本事,当然也有血缘在这上面。 用人用亲,在亲中去选有能力的,让有能力的,跟自己沾亲带故,这是多数统治者会去做的事。 这总比不知根知底要强太多。 因为利益一旦捆绑在一起,他们就是最坚定的拥趸者。 不过要是给了机会,孙河还没有把握住,还是跟先前一样的话,那么在合适的契机下,楚凌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拿下,毕竟其存在,对他的大局而言就是一个威胁,而对楚凌而言,他是不允许有任何威胁存在的。 孙河走了。 在孙河离开没多久,一人来到了御前。 在御前服侍的李忠,当看到那人时,这心底是有惊意的。 “老奴拜见陛下。” 夏望行至御前,毕恭毕敬的作揖拜道。 对于夏望而言,大虞重新回归正轨,一切又都掌控在天子手里,他的内心是激动的,是振奋的。 大虞本就该是这样的。 他是内廷的人,一切都是围绕着皇权而转的。 如今内廷的老人,活下来的很少,而他是活的很好的。 “免礼吧。” 楚凌看着夏望,伸手示意道。 对这个人,楚凌是看重的。 毕竟在当初,夏望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若是没有夏望做的事儿,恐他想要掌权,这路途会更艰难。 “察事在你之手,起到的成效不错。” 楚凌向前探身,看向夏望道:“接下来一段时期,察事要做的,就是在暗中给朕把边榷盯好。” “缉私不能只有明面上的,更要有藏在暗处的。” “明面上的,自有榷关总署来负责。” “而暗地里的,就要看察事的了。” “这段时日,虞都内外、京畿一带发生了什么,朕不多言,你也应该知晓,该怎样做,不用朕多说了吧?” “老奴明白。” 夏望低首道:“请陛下放心,老奴定会做好这一切的。” “嗯。” 楚凌点头应了下。 既然夏望的身体很健康,那楚凌并不介意,将察事继续交在其手里,毕竟夏望的能力,楚凌是知晓的。 至于忠诚,这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没有这个前提,察事如此重要的组织,楚凌也不会交到夏望手里。 “陛下,老奴有个请求。” 而在楚凌思量之际,夏望却跪倒在地上,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 “说。” 楚凌言简意赅道。 “老奴年岁大了,精力难免有不足。” 在楚凌的注视下,夏望开口道:“老奴恳请陛下,能调上林监赵贯入察事,协助老奴办好察事。” 什么叫聪明人,这就叫。 听到这话,楚凌嘴角微微上扬。 “赵贯,朕有用。” 想到这里,楚凌开口道:“既如此,就叫钱穆,从御前调往察事,协助你一起办好诸差吧。” “老奴叩谢天恩!” 夏望忍着惊疑,当即叩首拜道。 天子这等决断,是夏望没有想到的。 毕竟他让赵贯入察事,就是为了制衡自己。 可结果呢,天子却让他的义子,进了察事。 同样心惊的还有李忠。 只是他们哪里明白,楚凌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他们向自己表明了忠诚,那与之相对的,就要给予他们信任与倚重。 何况赵贯这个人,其去处,楚凌早已想好了。 先前一直待在上林苑,是时机还不成熟。 可现在时机成熟了,赵贯也该动动了。 作为皇权专制统治下的特殊群体,大虞阉割入宫的宦官,规模是不小的,这其中是有一批有本事的,楚凌也知他们的缺陷在那里,但既然有了这一特殊群体,就要利用起来才行。 至于今后,楚凌会逐步削减宦官规模,以宫女来进行替换,待到了一定年岁,没有对应品阶的宫女,是会被放出宫的。 而这部分宫女的去处,楚凌也想好了。 愿意婚嫁的,那就嫁给有功之士。 军中的中低层将校,特别是凭功晋升的,多数是没有娶妻的,这要是能把此事办好,能更进一步凝聚他们的忠诚。 不愿婚嫁的,楚凌会给她们找合适去处,以确保她们能够赚取养活自己的钱财。 这件事,楚凌是考虑了很久。 如果不这样做,大批的宫女,一辈子都待在深宫之中,怨气肯定会滋生的,一旦到了临界值,这是会出现隐患的。 楚凌怎会允许这隐患存在? 再一个,后宫的很多争斗,就跟老的宫女有关,她们自身没有希望了,就把希望寄托到服侍的贵人身上,只有她们的贵人上来了,她们才能有更好的待遇。 这件事要不做,楚凌的后宫,今后必然会乱成一锅粥的。 毕竟除了皇后以外,其他妃嫔,有不少的出身都不差。 现在还没有皇嗣呢,一旦有了皇嗣,有些矛盾就会跟着出现。 夺嫡。 这在正统朝以前是没出现,可不代表着正统朝就不会有,而夺嫡引发的危害有多大,楚凌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楚凌必须要把事情想到前面,牵扯到内廷的组织构架,必然是需要进行调改的,只是这个过程要徐徐图之。 内廷,毕竟是属于他的私人领地,楚凌可不希望出现任何差池,如果后宫跟内廷出现了乱子,那不用想,肯定会有外朝的人,想方设法也要利用起来,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对于这样的事,楚凌是绝对不会允许发生的。 如此一批内廷的人起来,就是必然趋势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