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兵仙刘备,从徐州开始不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8、挖空孙策,权不及策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张昭无言以对。 只因刘备说的毫不破绽。 而且刘备一开始就给张昭抬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名士形象,再戳穿他现在抛弃故土而丢弃名声的“丑恶行径”。 刘备算是把张昭的面子摁在地面摩擦,秦松和陈端怔怔不敢开口,也觉得心里臊的慌。 徐州名士。 因徐州战乱而逃避? 这不该是徐州人该做的事情。 如果说刘备是陶谦那般亲近小人,远离贤臣,甚至打压名士的主公,张昭还有反驳的理由,即便是刀斧加身也不吐不快。 尤其是陶谦当初监禁于他,张昭还为陶谦写悼文。 如此心性,怎会容忍刘备如此“羞辱”? 但刘备策马追船,足以见得其礼贤之心,这让张昭无话可说。 他叹了口气,道,“此下江东,非某所愿,何人愿远离故土?” 张昭嘴软了,向刘备服输。 这让秦松和陈端感到诧异,与他们印象里刚正不阿,倔强如驴的张子布完全不同,他们对视一眼,也意识到张昭归刘备。 板上钉钉! 刘备一改刚才的锋芒和强势,肃然拱手,“备知先生有匡扶天下,下安黎民之心,眼下徐州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先生襄助!” “备当以一州治中之位待之!” 治中之位本来是诸葛瑾的,但他以年纪小推脱,刘备也想把这个位置留给诸葛瑾,以表示对他的看重和期待。 可偌大徐州,治中之位不可或缺,诸葛瑾应该会理解的。 治中之位! 饶是张昭也被刘备的大手笔给吓到了,心中激荡,若能在徐州担任一州治中之位,谁还渡江投奔袁术的手下孙策? 张昭心思敏捷,他也能从中察觉出刘备眼下用人捉襟见肘,但也是他求贤若渴的表现! 到了这个地步,张昭岂有拒绝的道理? 他忙躬身俯首,行了一个大礼,九十度下腰,声音想大却被压住,“刘使君高义仁德,张昭张子布愿拜为主公!” … 【叮!恭喜宿主,得张昭效忠,解锁张昭信息卡】 … 刘备一喜,忙上前扶起张昭,拉着他的双手神色飞扬,道,“备先替徐州三百万黎民百姓,多谢先生留在徐州!” 徐州人,就该为徐州出力。 相当、本地士族,可是一大zz势力。 陈氏在徐南的影响力巨大,刘备还着力提拔陈登都督淮南之事,外来集团有他们这些幽州人和曹豹丹阳派系。 再扶持一个徐北世家,联合诸葛家,才能做到“两条腿”平衡。 张昭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在得到张昭效忠之后,其也给刘备回馈惊喜,领着秦松和陈端介绍道,“主公,此二人皆是广陵俊才,博学多才,名秦松、陈端。” 刘备闻言,浑身冷汗直冒。 昨日陈登才举荐三人,今天差点就给们他全跑到孙策麾下。 他今天要是没来,可不是一日错过三位大才? 刘备下意识的拱手,这是他养成多年的习惯,道,“元龙昨日举荐三位先生,备准备今日便一一前往拜访。” “不曾想在此会面,可谓奇妙。” 人都在这里了,刘备可不会火急火燎的邀请入仕,找了一个相对轻松的话题,果然,秦松和陈端如沐春风,微笑以对。 他们二人也想起刚才变故,不免相信天命,笑道,“船只在这运河之中也能触礁进水,倒是十分稀奇的事情。” “何况还是单独我们乘坐一艘触礁?”陈端抿嘴笑。 众人心思各异。 刘备沉默,旋即开口邀请道,“二位先生既都是广陵俊才,何不留在徐州?若不弃,备愿拜二位先生为府中主簿。” 秦松和陈端闻言,对视一眼,皆是欣然一笑,旋即拜道,“吾等拜见主公!” 刘备仁义。 而又军功赫赫。 徐州看似内忧外患,实际大有可为。 两人皆是广陵人士,若非广陵真的待不住谁想背井离乡去投奔一个毛头小子。 … 【叮!恭喜宿主,得秦松、陈端效忠,得秦松、陈端信息卡】 … 如此一来。 陈登所举荐三人,皆是入彀。 再加上刘备通过战争模拟器寻访的诸葛瑾、连带招揽的诸葛玄,以及不日即将抵达的顶流文臣鲁肃,徐州班底渐渐充实。 与之前如若病虎般的,只有寥寥数人听命于侧的情况已有改换新天之象,刘备不免心中踏实,心潮澎湃。 刘备领着三人回返广陵,一路上相谈甚多。 听着刘备接下来对徐州的整顿思路,张昭三人不免惊叹,也钦佩刘备的大手笔,心中也更确信今日决定是正确的! 刘备! 是位人杰。 亦是一位雄主! 回去路上,刘备抽空查看了一下三人的信息卡。 他们虽然都是陈登举荐的人才,但战争模拟器给的信息也不能落下。 … 【张昭信息卡】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卒于青龙四年,建兴十四年,嘉禾五年,年少有名,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举辅孙氏,江东之望,老而弥辣】 【评价: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 张昭才学和性情,刘备知晓了八九。 他有治国之才,亦有敢谏之心,既能成为江东之望,绝对是一位能臣干吏,但后续的评价里刘备看出了一丝端倪。 “受遗辅佐....权不及策?” 刘备细细呢喃,思索其中联系,“策,应当是孙策,如今在江东闯出一片名声的孙伯符嫡长子,若张子布此番南下应当是去投靠他。” “受遗辅佐,想必是受孙策所托,而辅佐孙权?” 孙策眼下才二十出头,正是年轻力壮之时,是出了何等变故,“即便是托孤,也应该是将基业传给他的儿子。” 不过眼下孙策似乎还未娶妻,并无子嗣一说,“按如此推算,孙策想必会在近几年战死沙场,膝下无子才将基业交给孙权。” “孙权不敢用刚正敢谏的张昭,气度应该不大。”刘备回想起诸葛瑾的信息卡,上面也提及了类似的信息,都说明孙权气量有些小。 既然孙策有早夭之象,刘备心中不免有了一丝侥幸,“联合孙策,自是与虎谋皮,若这头虓虎早死再好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