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审配不怕死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冀州遣来的掾吏微愣。 没想到,还有人敢站出来打他脸。 他受刺史韩馥和袁绍所托办事,其他幕僚察言观色多年,皆是人精。 知袁绍为联军盟主,既然放在明面上讲,他肯定也赞同的。 眼下不好表态,想着回去再给自家主君书信询问。 因此大家装聋作哑,纷纷沉默不语。 没想到论拥护朝廷,还是奋武将军曹操给力,上来话就戳人肺管子。 堂上的掾吏冷脸回头,看谁跳出来找不自在。 定睛看去,原乃头戴武弁的曹操曹孟德啊! 他对阉宦之后,向来没好感。 忍住偏见,笑道:“在下魏郡阴安人,审配字正南,不知曹公有何见解,还请不吝赐教。” 曹操站出来,对众人拱手道:“诸位,关东刺史和郡守聚集于此,为的是匡扶天下,诛杀祸国乱贼。 今功业未建,却妄言立君,与董贼有什么区别?” 抬头撇了眼袁绍。 袁绍张了张嘴,没说什么,目光转向他处。 曹操继续输出,在汴水之战,饮恨兵败徐荣,导致鲍信负伤,卫兹身亡。 他就憋了一肚子火,从酸枣赶到河内,痛诉袁绍,骂的对方哑口无言。 等他骂完,袁绍才小心翼翼地安抚好,留他在河内郡奉为坐上宾。 鲍信则返回兖州,重新招募士卒。 审配心下一凛,害怕把事情办砸了。 立即说道:“我听说昔日宦官张让等人,祸乱朝纲,雒阳京都有童谣流传,侯非侯,王非王,千骑万骑走北邙,不知在座各位可曾听闻?” 在座的许多人,是雒阳事变的亲身经历者。 对这句话自然也不陌生。 大家相视一眼,不由点头。 的确听说过,这锅后面不安在董卓身上吗? 他废少帝,立陈留王,成为最大受益者。 当时天下士人,都赞同拥立刘辩的。 除了他,谁会编造此种童谣? 此时,审配复道:“诸位却忽略,雒阳童谣还另有深意。” “有何深意?”有人下意识,嘴快问道。 问完才知不妙,看同僚立马离他远远的,一副你大祸将至,喜提全族消消乐的表情。 额头瞬间渗出汗珠,四肢无力瘫倒在地。 审配感激有人搭话,望了眼,乃豫州刺史孔伷的幕僚。 对其微微点头。 眼神一凝,图穷匕见道:“我听闻,宫廷曾传出消息,皇子刘协,非孝灵皇帝之后!” 声音不大,却震耳欲聋。 像九天惊雷落地! 众人嘴巴大张着,惶恐不已。 此次筵宴太过刺激。 一波接一波,原以为早站在山顶,没想到绕来绕去,依旧不过站在谷底。 在雾里看花,谁能看得清啊! 从王匡诉苦,到另立新君……从立皇帝,到连皇帝都是假的。 过程精彩绝伦,众人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该怎样去面对。 深吸一口气,尽皆低头,再不敢随意插话。 曹操怒指道:“你有何证据,非议天子家事,乱天下者,乃你审配是也!” “若天下忠义之士得知,必将诛杀之!” 审配敢把话说出来,就不畏死。 回以冷笑道:“配不怕死,又何以畏?况且不惧死,更惧宫阙流入外氏之手。” “那时有何脸面,于地下黄泉,见历代先帝!” “曹孟德,你敢拿全家性命作保吗?”审配冷道。 “审配便敢!” “知你是汉室忠良,拥护朝廷,可少帝已被董卓弑杀,值国家动荡危亡之吋。更要小心行事,刘协之母当初若有孝灵皇帝嗣子,为何会偷堕胎?” 审配全然豁出去了,见曹操语塞。 欲乘胜追击,紧接着又说道: “皇子刘协来历不明,恐不为先帝后!” “你曹孟德真有匡扶朝廷之心,早先孝桓皇帝无嗣而崩,窦皇后乃拥立河间宗室,较为贤明的先帝,不至社稷断绝,今可效之!” 曹操笑着摇头,直到眼泪都快笑出来。 手指着像似大义凛然审配,再转指王匡,最后指向袁绍。 诸侯联军自始至终,别有私心,亏他还将希望寄托在袁本初身上,没发现他才是心思最重的那个。 董卓挟帝,他则立帝。 袁氏为士族之首,皆是这般模样。 都是一群披着人皮的豺狼,和董卓一样! 不过吃之前,还装装样子罢了。 累了,不想再陪这些人演了。 曹操瞬间感到疲惫,心灰意冷拱手道:“诸位去寻那贤明宗室吧,操当自面向西,告辞!” 拉着马,出了城郭,显得形单影只。 回头再望了眼袁绍府邸,苦笑下。 想必里面还在笑语盈盈,丝竹之声不断罢。 悲意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笑,笑他自己,笑那个向往士族的曹孟德。 站在原地良久,用袖口拭泪抿笑,骑马再也不会回头地走了。 曹操走了,袁绍没去挽留,反松了口气,真怕曹孟德在堂前与审配僵持下去。 大家都下不了台。 暗叹一声,想着以后再补偿曹操吧! 本想简单的试探,大家对另立新君的反应,以他目前的威望,就算反对也不敢在明面上,公然唱反调。 忽略了孟德一旦怒起,就不会讲情面的。 哪怕从小玩到大。 筵宴过后,众客散去。 袁绍亲自写信给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还有后将军袁术。 前面两者,很快回信。 给足了面子,信中奉承道:“安定天下之事在于本初,若对朝廷有利,他们会襄助的,只是在人选上要多加慎重。” 两人也怕不仅没落好处,反惹一身骚。 再找个类似桓灵二帝的宗室,搞人心态。 袁绍很是高兴,回书道:“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幽州牧刘伯安,安抚百姓,素有贤名,在天下颇有为名望,使其为帝,汉室必将兴盛。” 事关重大,除了私下与韩馥商量外,还没有和刘虞通过风。 不过迎立皇帝,哪有先问别人愿不愿意,再怎么想的人,也会装样子先拒绝。 最后都会心安理得,登上帝位。 秦汉以来,无一人例外。 见谋划之事大定的袁绍,端起酒樽一饮而尽。 长安雒阳,目前为董卓所有,只能另寻他地作为京都。 天下富饶之地,莫过于河北,河北精华,则在冀州。 择冀州一地,或可为都! 袁绍脸上带着些许酒意,内心极畅快。 就在这时,幕僚带来袁术的回信。 袁绍边打开,面对众人笑道:“公路来信,何其迟缓,我和他同为袁氏子,想他定会附和,二人合心,大事可成。” 打开看细,登时无名火起。 将信狠狠掷地,怒火中烧。 “袁公路,安敢如此轻慢与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