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七章 好倒霉一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魏显漳被揍的厉害。 在里面整理了半天仪容仪表。 与此同时,带着司安的命令去救人的陆识月,早就已经将人救出来,并且安顿好了。 雷厉风行,斩钉截铁一顿操作。 顶着一张清冷如月的脸蛋,可是那行动力真的杠杠的。 一群人以陆识月为首,虎视眈眈的守在了那偏厅之外! 各个面容之上都带有焦急、不耐的神色。 陆识月都已经在合计,此行带来的士兵人数够不够,若现在立刻破门而入,将司安“救”出来,同时离开这郡王府的主意了! 好在没等她将计划付诸实际。 密室大门“咔嚓”一声打开。 司安同那白胖的郡王一起走了出来。 陆识月眼神一亮! 立刻挪动步伐,带起一阵幽香冷风,到了司安的身前,抓住了司安的衣袖。 察觉到陆识月焦躁不安的情绪,司安拍了拍她,小声开口安抚。 “放心,我没事,让你办的事如何了?” 闻言,陆识月却没回应,而是仔仔细细看着人,确认过司安没少一根汗毛,这才心下满意,开口回复。 “带出来了,被打的有些重不过也危及不到性命,都是一些皮外伤,最严重的,就是掉了一颗牙。” 司安了然,“行,我知道了,这次辛苦你。” “带人回去,好生治一治,等人缓过来一些后便带过来见我,我有事情需要仔细询问。” “……” 一群人风风火火的来。 又风风火火的走。 不仅一个没少,甚至还多出来一个! 司安带人回到了自己暂时下榻的府邸。 一群士兵连同锦衣卫,私下分编成了好多小队,日夜巡逻,生怕在寒州这种边关城池,又遇到什么鞑靼骑兵,让大将军遇险。 从京畿而来,由女帝陛下亲自调派过来的这群人,对司安的安危尤其上心,上心到司安看着他们,都觉得有点无奈。 最后忍不了的开口。 “现在京畿情况如何?若你们一直跟在我身边,陛下那里,会不会缺人?” 被询问的这人愣了愣,随后开口道。 “大将军放心,陛下此行派我们来只是为了在前期保护您,毕竟每次政令改革,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最难的。” “情况稳定下来后,我们便会分批返回京畿。” 司安了然。 “那就好。” 能走就行。 要是被人这么保护,司安觉得自己恐怕要窒息。 就在这时,“咚咚咚”的敲门声传到了屋内。 锦衣卫这人立刻拱手。 “不打扰大人,我这就去巡逻!” 司安摆手。 “去吧,也不要这么紧绷着,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可谓是水泄不通,我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反正也不知道人究竟听没听进去。 只说了声“是”,扭头便走了。 敲门的是陆识月。 那信使身上的伤,是她给了药,又盯着下人包扎的。 缓了两个时辰后,陆识月觉得人估计没什么大问题,而司安那边又等着问话,所以便领着人过来了。 甫一进屋。 司安抬头一看。 挑眉询问,“身体可好些了?” “若是不舒服的话,再休息一晚,明日再来回话也行。” 信使虽然不认得司安的模样。 可能够将自己救出来,周围又这么多飞鱼服拱卫的存在,不是自己要送信的大将军,又是谁呢? 信使连忙感谢开口。 “身体已无大碍。” “这次的事,还要多谢大将军。” 司安点头,随后有些疑惑开口。 “还不知道,你这究竟是怎么做到把自己给搞到了那位郡王爷手中的?” 信使面上有些羞愧和尴尬。 将事情从头到尾,都给司安讲了一遍。 听完后,司安也沉默了。 真是飞来横祸啊。 好倒霉一人。 说完后,信使表情僵硬,终于想到了自己此行的职责,苦着一张脸,开口询问。 “只是陛下要送给大将军的信被那可恶的郡王抢走了!” “大将军可有从他手中要回?” 司安颔首,“已经拿回了,你且放心。” “这就好,这就好。”拍了拍胸脯。 信使重新活了过来。 “既然如此,不知大将军可有回信?此行路上耽搁良久,我需立刻出发,回去复命!” 司安想想,信件他已经亲自看过,烧了。 至于回信…… “好吧,你稍等我一会。” 说着起身,走到了书案之后,研墨提笔。 一刻钟后。 司安抖了抖满墨水的信纸,仔细装入到了信封当中。 他将信封交了出去。 发生的事你先不必告知陛下,至于你这伤,便说是跑马途中遇到流寇所致。 司安从袖中掏了几块银子。 “这些钱给你路上用,路途遥远,也不太平,我叫两个从京畿而来的手下陪你一起回去吧。” 得到了司安的奖赏,甚至返程还有护卫的信使不可思议的瞪大眼睛,随后千恩万谢的跪下为司安磕头。 “多谢大将军,多谢大将军!” 连要自己闭嘴的疑问都忘记问了。 既然大将军要自己不向外说,那就这么办! 大将军一定有他的道理! 信使心中想。 “……” 司安改革的政令发出后,整个省府都开始行动起来。 原本因为并州那位郡王爷在前面顶着,站在反抗最前线,同司安叫嚣对立的缘故,一些个不愿意将吃进嘴里的好处吐出来的人,都跟着反抗。 郡王都没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有本事你把郡王爷搞定! 没想到,司安还真把那位胡天胡地唯我独尊的郡王爷给搞定了…… 这下可好,原本梗着脖子装硬气的他们,如同霜打茄子一样,蔫了。 司安最近这段日子,过的要比最开始轻松一些。 因为新官员上任。 他将手头琐碎的事都分派出去了。 现在要处理的,只是一些手下人难以抉择的大事! 与此同时,朝廷上在接到了司安呈报上来的奏折之后,便陷入了新一轮的争论中。 改革政令要推行下去,首先需要的便是钱,第二便是人。 缺一不可。 所以户部和吏部,首当其冲,直接傻眼了。 吏部其实还好。 不就是调派官员,从一个坑挪到另一个坑,这好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