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305一年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孙思成跟平安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 孙文中了进士,名次没有多好,跟常春风当年一样,勉强吊在了进士末几名。 但这有什么关系?总归是进士老爷了。 孙文中进士后,直接拒绝了派官,反而把卤味铺开了许多。 因为孙思成信中说暂时不能回来,永安附近几个州府的百草堂,大大小小的事更让他全权代理,忙的是脚不沾灰。 常春风这一年生了一个儿子,先生来信说当时他还在京城,自然也被请去吃了满月酒,听说亲爹激动的泪都出来了。 平安也是高兴的,亲爹最好是多养两个儿子,儿子嘛,世人本就是多多益善。 只是娘这边生了曦儿之后再也没有怀过,再生的可能性不大了,平安有点为继父难过。 去年八月份,大将军终于跟蒙族结束了三年多的战争,签订了双方二十年不战的协议,带着少量的心腹精英回到了京城。 十月中,应天来了礼部的官员,竟然是为了当面给孙思成和平安传旨的。 师徒俩怎么也想不到,皇上这次没有在孙家和常家颁旨,却是来到了应天,同行的还有黄飞,他现在已经是京都副指挥使。 孙思成被封为国医圣手,平安为国医小圣手。 一如既往的虚职。 师傅称圣手倒是名副其实,他的中医也就算普通,哪里能称得上国医小圣手? 好在师徒俩各被赏了一个大庄子,一人一个大宅子,这才是实打实的好处。 因为此事,万长生也被封了七品员外郎的虚职,虽然没什么,好歹是个官,不必见官下跪了。 常春风官升一级,正六品的户部侍郎,三十出头的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黄飞背地里给了孙思成一封信,是大将军的信。 将军说圣上也是为难,不便把夜袭敌营的事公之于众,只朝廷极少数上层官员知晓。 朝廷与蒙族已经正式签了协议,还在边境开通了一个互相往来的集市,时间久了,边境双方商人可能来往密切,消息一旦漏出,说不定会有人趁机报复。 那次平安弄死的首领是厥族丞相之子,听说还是他最有出息的儿子。 消息封锁,的确让孙思成跟平安松了一口气,名不名的其实真无所谓。 这一年,孙思成治好了老大人的卒中,平安也帮着成功切除了腺体瘤。 老人的身体调养的不错,基本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甚至比之前更好。 因为感激,也因为喜欢,王大老爷真心辅导起平安读书,这一辅导不要紧,越教他是越心惊,跟孙思成多次感叹可惜了。 可惜平安不能全心全意去读书,也可惜不能收平安当徒弟。 王家的孩子基本都在京城或者外地,应天也只是王大老爷带着夫人回来服侍老人。 王老夫人早在十年前就过世了。 如今平安在王家跟自己家一样自由,还经常陪老太爷做些诗赋。 这些诗赋许多都是前世的名作稍微改动了少许,就是这样,也让老太爷和王大老爷连连称赞,惊叹不已。 王家人更是把他当成了自家的孩子。 如今已是五月,老太爷身体已经养好,腹部的肿块再不摘除就影响正常生活了,摸上去比一年前大了不少。 师徒俩决定手术的日期就是明日了。 这一年孙宏宇带着青石几个就在应天的百草堂当大夫,因为老太爷的手术,他也提前到了王家。 三个人把手术的细节想了一遍又一遍,手术工具也准备妥当,基本是没什么遗漏的了。 如果一切顺利,一个月后他们就能回家了。 前年五月中出门,整整两年没回去,两个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 这一年,明万里、何进这些人同样没有闲着,前两年收起的生意,如今完全可以重新做起来了。 孙思成又让他们帮平安置起产业,银子放那不生崽,置成庄子可以种药种庄稼,买了铺子可以租出去。 二强这些人也被带着忙起来,加上日日练功,人一忙,也就不想家了。 当天晚上,他们都是在王家吃的饭。 因为手术,王家二老爷特地从京城赶了过来,三老爷在庐阳当知州,也带着家人赶了回来。 这一年,平安师徒在百草堂帮不少人做了手术,十四岁的少年,已经在这个府城出了名。 年纪不大,能把医术和功夫同时学到如此好的,并给自己挣来一个国医小圣手的称号,重要的是朝廷颁发,皇上亲批的。 读书还连考二元,这样的人可谓是全大周都绝无仅有。 所以,对明日平安主刀的事,王家人没有意见,大公子已经说了,在这方面平安确实天赋异禀,已经超过了他。 那有什么好说的?何况孙思成也在旁边。 老太爷看一大桌子人都心思重重,他反而开心的笑起来。 “不必担心,一年前我以为自己熬不过去了,思成跟平安,还有胡太医把我治好了,现在活的每一日我都是赚的,再说我相信思成、平安还有宏宇。” 桌上所有的人都看向孙思成和平安三人。 孙思成道:“我跟平安还有堂叔已经做了最万全的准备,一直等到现在,而不是去年底,就是为了等老太爷的身体完全调理好状态。 如今老太爷的身体你们也看到了,很不错的,去年九月份卒中基本治好,十一月平安给切腺体瘤,现在已经五月初,一切都是最好的状态,我们会拿出所有的本事做好这次手术,相信我们,相信平安。” 平安没说其他,只笑着望向老太爷:“老太爷,没事的,等您康复,平安还要跟您学做学问呢。” 老太爷孩子气道:“你就是个小骗子,等我好了,你们就得回去了,还得去京城谢赏,哪里还会陪我老人家。” 桌上人都笑了起来。 这倒是真的。 礼部人来的时候,同样也交代他们,不着急上京谢赏,安心治好老太爷的病才是正理。 这话还是皇上的口谕。 平安笑眯眯道:“回去肯定是要回去的,出门两年了,也想爹娘妹妹了,只是我们日后可以过来,老太爷也可以去京城呀。” 这一次回去,他应该会带着爹娘妹妹一起上京城的,至于将来是住永安还是京城,他真的没想好。 老太爷叹了一口气:“我就不跑远路了,你们日后有空可以来这里看看我,思成,这些年你不是一直全大周跑吗?以后多跑跑应天。” 孙思成笑:“我听您的。” 平安心里是很佩服这个老人的,这么大的手术,他跟没事人一样,谈笑风生,反过来安慰晚辈。 七十岁,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高寿,活到八十的人少之又少。 面前的这个老人身体不算多好,这一次大手术对他的影响不会小,能不能再活十年他不敢说。 晚餐散的很早,这一晚所有人都要休息好,以应对明日的手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