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77王家人进京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常春风别的帮不上忙,就到处想办法找些好书,连孤本都想办法借了两本手抄本来。 还有十日就过年了,前些日子平安就让大武带人给京城相好的人家都送去了年礼,仍然是菜、水果、肉蛋,但谁家都很喜欢,过年就缺这些好东西。 各家也都回了年礼,梅娘帮着一一收进仓库,有些让大武替儿子收进他的小库房。 王家人就在腊月二十一日傍晚进了京城。 还是因为王家大老爷着急忙慌找孙思成,老太爷有些风寒发热,换一般人没什么事,可老太爷已经七十有六了,马上就八十的人了。 平安听了吉祥来报,这才知道先生跟师祖过来了,忙带着傅安、陈轩赶去了王家。 王家三老爷及其他王家人,并没有住在京城城里,他们是在定州和建州一带当官,平安来京后还没有时间去拜访他们,只派人送了年礼。 王家大老爷两口子和老太爷是想来京城教平安,希望尽可能地教出一个六元及第来,自然就直奔城里的王家,这里他们曾经住了好多年。 可惜现在王家其他人基本当官的都在外放,三房男孩子也不多,小点的都舍不得送回老家,带在自己身边。 当然几年前,老太爷身子不好,也没人敢去打扰。 “大老爷,平安少爷跟傅少爷、陈少爷来了。” 孙思成正帮着老太爷开方子,心道这臭小子来的倒快。 老太爷忙坐起来:“快让他们进来,这大冷的天。” 不一会,一阵脚步声到了堂屋,人却没有进来。 “平安吗?你们怎么不进来?”老太爷着急道。 孙思成轻笑:“他们刚从外面来,衣服上带有寒气,哪里敢冒冒失失地进来?平安这方面还是很细心的。” 果然。 “师祖,我们一会就进来。” 王大老爷施施然走了出去。 “平安给先生请安。” “傅安给先生请安。” “陈轩给先生请安。” 王大老爷笑眯眯看着三个少年:“乡试几个人都考的不错,傅安、陈轩也发挥的甚好。 平安,当初我让你争头名,你说你想都不敢想,结果呢?一点都不自信。” 平安笑道:“我是真的不敢想,不过想到先生,我还是决定去争一争,先生,这个头名可是为您考的,您可有什么赏给我?” 王大老爷嘴都合不拢:“哼,还为我考的?看我不赏你一巴掌,进去吧,老太爷等急了。” 王大老爷转身往里走,跟平安说说笑笑。 傅安羡慕不已,平安就是有这种本事,跟什么人都可以如家人一般自由自在,他就不行,陈轩也不行。 平安一进房间,就看见师傅坐在桌边含笑看着他,老太爷则靠在炕上,也是笑眯眯的看着他,多少瘦了一些。 “师傅,我看师祖都瘦了一些,风寒吗?可严重?” “还行,如意,你去医堂拿三日的药过来,三日后再来看看。” 如意接了药方就出了门。 “平安,傅安、陈轩,你们三个人都考的不错,恭喜你们。” 平安带着两人给老太爷行了大礼,这才在一旁坐了下来。 “平安,你们三个人要不明日起就到这里来读书,让你们先生给你们抓紧点,二月二十日春试,也就两个月了。” “师祖,我家里还有一个表哥,一个周恒,能不能让他们也来听听课?” 孙思成一旁解释了一下。 王大老爷点点头:“行吧,暂时就这些,人不能加了,思成,你家的孩子暂时不考试,以后有机会再来吧。” 孙思成忙谢过老太爷,“我知道,我知道,我家两个孩子读书还可以,但也不算是多好,我那长子明年不打算读书了,百草堂也得有人继承。” 王大老爷一边道:“继承家业有个秀才身份也够了,举人也不容易考,何况你长子大部分心思还得扑在医术上。” 平安环顾左右:“先生,师娘跟少启、少宇呢?”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脚步声,大夫人笑着走进来:“平安还算有点良心,没有把师娘忘记。” 平安忙带两人给师娘行礼,礼毕才跟师娘身后的少启、少宇聊起天来。 半个时辰后,如意送来了药。 孙思成站起身:“平安,他们今日刚到,老太爷还有点不舒服,咱们就回去吧,明日再来看看。” 平安点头:“先生,要不明日您再歇一日可好?” 王大先生眼睛一瞪:“歇什么歇,没看到考试前就这么多日子了吗?过年还得歇几日。” 大夫人笑起来:“你看你先生,一副臭脾气。” “我还臭脾气?你不知道刚才平安在堂屋怎么说的?他说考头名是给我考的,还问我要赏,我说赏他一个巴掌。” 一屋人都笑了起来。 出了院子,孙思成道:“你们明日过来也行,人多就早出晚归,不然大夫人太忙了,还有,你们几个不得跟外人说来这里读书,不然王大老爷很得罪人的。” “是,师傅,先生那我可要去说一声。” “不必,你先生是这个世上最想要你好的人之一,这段时间好好读书吧,其他事都不必管,回吧。” “是,师傅。” 傅安回到万府,忙让护卫回家跟老娘说一声,好好备些年礼。 陈轩也让管家去备年礼,他爹娘年底来不了京城,青玉生意越到年底越忙,许多人都买来送年礼的。 万长生两口子也在家跟孙宏宇商量,决定明日一早带礼上门拜访,之前隔的远没办法,现在老人家来了,怎么也得在第一时间赶过去。 梅娘连夜准备了许多吃的,蔬菜、水果这些明日一大早再准备,她自己制的各种吃食都装不少,酿的米酒也带上两罐。 这些酒还是永安带来的,不过几坛,新酿了许多,起码元宵节之前才能喝了。 次日一早,梅娘、万长生就跟着儿子几个人去了王家。 前后不过坐了两刻钟,梅娘就跟大夫人相谈甚欢,王大老爷也很欣赏万长生的为人,两家商量好,年后一定好好聚聚。 老太爷喝了药,一觉醒来就感觉自己舒服了。 他对平安母亲带来的一筐蔬菜惊叹不已。 “想不到这寒冬腊月,竟然还能有如此翠绿的蔬菜,这是什么?玉一样的杆。” 梅娘告诉他这就叫白玉杆,都是平安鼓捣出来的。 老太爷乐起来:“平安就是聪明,这是做上蔬菜生意了?这个银子我猜平安一定不会放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