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 御驾亲征,抗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决绝的话,让赵桓都愣了下。 皇后的性情很刚烈。 历史上面对金人的羞辱,她直接自尽,反倒是宋钦宗苟活着,丧尽国体丢尽了颜面。 不论是宋徽宗,亦或是宋钦宗,都是没卵子的软蛋。 赵桓来了,不会让这些发生,要做的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赵桓拉着朱琏纤细柔软的手,微笑道:“朕不会出意外的,为了你,为了咱们的儿子,朕也会平安归来。” 朱琏发现赵桓的手在慢慢摩挲,面颊微红,嘴上道:“官家去了前线,一旦父皇回到东京,又怎么办呢?” 赵桓眼中掠过一抹赞许。 朱琏的目光不错,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关键。 赵桓嘱咐道:“父皇回了东京,我也有应对。他要做什么,你都不要管,也不要表态,等我回来再处理。” 朱琏点头,脸上娇羞之色愈发浓郁。 皇帝的手不正经了。 “官家,我……” “叫夫君。” “夫君!不要……” 两道身影纠缠,气氛旖旎。 二十出头的皇后温婉妩媚,正是明媚照人的时候,能承受赵桓的全力输出。 许久后,一切风平浪静。 朱琏神情愈发的妩媚,眸子深处有着浓浓的娇羞。 官家怎么懂这些奇怪的姿势? 羞死人了! 夫妻一番温存,聊了会儿天,晚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大早,赵桓刚到垂拱殿处理政务,黄经急匆匆进来道:“官家,政事堂的相公们求见。” “传!” 赵桓吩咐一声。 他眼中露出笑意,这些人应该是为了御驾亲征来的。 出征的事情,之前只有李纲和种师道知道。昨天赵桓去太学训话,才公布了御驾亲征的计划。 从始至终,没有和政事堂的相公们通气。 如今所有人得到消息,都联袂来了。 不多时,李纲、白时中、吴敏、徐处仁和杨时联袂进入,齐齐向赵桓行礼。 杨时率先道:“老臣听闻,官家要御驾亲征?” 白时中、吴敏和徐处仁都齐齐看过来。 “是!” 赵桓言简意赅回答。 “臣反对!” 杨时毫不犹豫道:“官家是大宋天子,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官家身份更不同,不能去冒险。” “官家在,大宋就在。” “往最坏的考虑,就算东京守不住,官家迁移国都,大宋依旧是大宋。” “如果官家出了任何的差池,将是不可承受的灾难。” “请官家收回命令。” 徐处仁点了点头,表态道:“官家,臣也反对御驾亲征。” 李纲道:“臣反对。” 他虽然早就得到消息,却装出一副不知道的模样,和徐处仁、杨时一起反对。 吴敏也表态道:“臣也反对,请官家三思。” 白时中没有急着表态。 他想着皇帝要御驾亲征,或许太上皇会回来,岂不是他的机会吗? 这是上天赐给投降派的机会。 赵桓看着各有思量的众人,决然说道:“朕御驾亲征的事情,绝不会更改。” “你们的担心,朕自然明白,无非是太上皇回到东京。” “可是你们担心的问题,朕压根儿就不担心。” “在朕的眼中,只有北方的金人。挡不住金人的入侵,万事皆休。朕宁愿战死疆场,也绝不会苟活求存。” “这事情不必再议。” 白时中心中激动,皇帝去前线,这是好事儿啊。 必须迎回太上皇。 太上皇回来了,他白时中必然会再度踏上巅峰。 白时中表态道:“官家一直教导我们,要全力抗金,如今官家亲自去鼓励将士,臣支持。” 赵桓眼前一亮,笑道:“关键时候,还是白相公懂朕。这次御驾亲征,白相公和朕一起去吗?” 白时中脸上的笑容僵住。 他不能去。 去了前线,怎么配合着太上皇掌权,怎么重新执掌政事堂呢? 白时中思来想去,连忙道;“回禀官家,臣不能去。” 赵桓问道:“为什么?” 白时中解释道:“臣的老母亲患病,已经病重。臣作为儿子,岂能不留在母亲膝下尽孝呢?” 赵桓心中冷笑。 他不相信白时中的话,不过留着白时中才能引诱赵佶。 赵桓叹息道:“白相公这么说,朕也不能强迫,你留下吧。” “官家圣明!” 白时中内心松了口气。 赵桓看着还要劝谏的吴敏等人,正色道:“诸卿,太史公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朕不希望寂寂无名的死去,更不希望大宋屈辱的苟活。” “我大宋华夏男儿,岂能被蛮夷征服?岂能被蛮夷折辱呢?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宋天子不是屈膝求和之辈。” “朕更要让金人知道,大宋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后果是很麻烦的。” 李纲顺势道:“臣同意官家御驾亲征。” 吴敏听完赵桓的话,一双眸子中却多了钦佩神色,郑重道:“臣也没有异议。” 徐处仁道:“官家圣明!” 赵桓说服了政事堂的宰相,继续道:“朕在前线抵挡金人,后方就交给你们了。” 李纲掷地有声道:“请官家放心,朝廷不会乱,前线将士的器械和粮草等也不会有问题。” 吴敏道:“请官家放心,臣会支持李相公。” 杨时说道:“臣也支持李相公。” 一众人都表态支持李纲,毕竟李纲深受皇帝的器重。 赵桓把事情定下,李纲、吴敏等政事堂的宰相们才离开,赵桓让钦天监的人挑选了良辰吉日。 出征的时间,选在了四月二十六。 赵桓选定了时间,又召见种师道,看着白发苍苍的种师道,问道:“种公留在后方主持枢密院,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种师道摇头道:“目前枢密院一切顺利,臣没有什么事情,臣惟愿官家谨慎小心。” 赵桓道:“种公放心,朕会谨慎的,不会在野外和金人决战。” 种师道顺势道:“请官家放心,不论朝廷局势怎么样,老臣誓死效忠官家。” “朕相信种公。” 赵桓和种师道一番交心后,夯实了种师道的这条线,才让种师道离开了。 赵桓为御驾亲征做准备,也为岳飞要突袭金人的后方做准备。 转眼四月二十六。 这一日,赵桓早早的在朱琏伺候下起床,穿上甲胄,带上兜鍪,腰悬佩剑,显得英武不凡。 穿越后的他,时常锻炼身体,身体也莫名的蜕变,不再手无缚鸡之力,目前的身体素质不错。 赵桓看着明媚照人的朱琏,嘱咐道:“在宫中等着朕回来。” 朱琏柔声道:“妾身等着官家回来。” 赵桓没有再多说,带上黄经离开了宫殿,一路去了北城军营,调集王宗濋率领的殿前司禁军离开。 禁军目前有三万,都是韩世忠整编后的人马,许多老弱都踢除,现在的都是精锐。 其他勤王的军队,种师道已经调去前线作战。 留下的是赵桓的禁军。 赵桓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出城,李纲、杨时和种师道等文官武将都来送行。 当赵桓带着人一路走出北城外的景阳门,刚走出一段距离,就见城外竟然云集了无数的百姓。 放眼望去,全都是攒动的人头,纷纷看向赵桓的方向。 一双双目光中,有着期待。 “大宋必胜!” 人群中,忽然有百姓高呼了起来。 “大宋必胜!” “大宋必胜!” 越来越多的百姓高呼,从城门外官道两侧,一路的蔓延出去,此起彼伏回荡着"大宋必胜"的呐喊声。 声音直冲云霄,深深烙印在了赵桓的心中。 这就是大宋的百姓。 诚然朝中有很多的投降派,可是仍有无数的百姓不愿为奴,仍然想着死战抗金。 拳拳民心,怎可辜负? 灼灼民意,怎能违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