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一代名臣宗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岳飞捧着万岁军的旗帜,只觉得轻飘飘的大旗仿佛有千钧重。 扑通! 岳飞单膝跪地,高声道:“臣岳飞,誓死不负万岁军称号。此去突袭金人后方,不成功就成仁。” 赵桓搀扶起岳飞,嘱咐道:“鹏举,你能杀到金国,证明大宋也能击败金人,那就足够了。” “朕要你安全归来。” “这是最重要的。” “不论此战的胜败如何,安全第一,朕会等着你归来。” 岳飞高声道:“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赵桓点了点头,吩咐黄经带人抱着一批酒坛子和碗,和岳飞一起离开营帐,来到三百万岁军的所在。 赵桓看着甲胄在身的士兵,看到一张张忐忑又战意盎然的面庞,开口道:“你们此去金国,必定面临重重困难。” “有的人,可能会战死他乡,再也见不到家人。有的人,也可能受伤,身体残缺。” “可是,你们仍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踏上征程。” “在举国上下闻金色变,有无数人骨子里惧怕金人的时候,你们敢为天下先。” “你们是大宋的勇士,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一番话,引得万岁军士兵激动,因为皇帝给予的褒奖太重了。 赵桓继续道:“你们此去金国,朕就不再多说了,唯有赠你们一碗壮行酒。喝了壮行酒,朕在大宋等着你们回来。” 他抱起酒坛准备倒酒,士兵则是排着队,一个个来接酒。 倒酒结束,赵桓也拿了一杯酒,对着岳飞、种彦崇和所有万岁军的将士,高声道:“喝了壮行酒,杀金狗!” “杀金狗!!” 岳飞及所有士兵高呼。 所有人拿着酒碗一饮而尽,眼中斗志更是昂扬。 一碗酒下肚,赵桓又亲自把岳飞等人送出营地,才返回营帐。 大战已经拉开序幕,赵桓睡不着,干脆把王宗濋喊来了。 王宗濋进入营帐,行礼道:“官家有什么吩咐?” 赵桓面色严肃,吩咐道:“舅舅,朕御驾亲征北上,走的是东路战线。” “我们接下来的敌人,是金国的完颜宗望,必须密切盯着完颜宗望的情报。” “当然,不管东路军、西路军,都要有最新的消息。” “正所谓兵马未动情报先行,请舅舅派出大量的斥候,去前线打探战况消息,必须保证最新的情报。” 王宗濋保证道:“请官家放心,臣立刻就加大斥候的派遣。” 赵桓又嘱咐王宗濋善待将士,军中的伙食必须安排好。 两人交谈许久,王宗濋连夜去安排,赵桓又巡视了营地的防守才休息。 这一路北上,过了卫州后,就往濬州去。 赵桓这一趟北上,每天晚上扎营休整后,都和将士一起吃饭,亲自盯着给将士打饭的情况。 吃完饭后,召集所有士兵说话,专门做思想工作,让将士知道为什么打仗,再讲些段子排解压抑氛围。 这一日夜晚,营帐中。 赵桓翻看着最新的战报时,黄经进来道:“官家,王宗濋求见。” 赵桓吩咐道:“传!” 黄经去通知,转眼王宗濋急切走了进来,行礼道:“官家,北方真定府被攻破了。” “有官家不敌就撤离的命令,驻守在真定的种师闵撤离,往西路的太原府去了。” “真定知府李邈,带着部分兵力撤离南下。” “李邈一路撤退,在沿途节节阻击,却遇到金人追击,赵州和恩州等地相继落陷。” “目前,李邈已经撤回磁州,和镇守磁州的宗泽会合。” 赵桓听到后眉头微皱。 前线终究败了。 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因为这一次战事的主力是西路的太原府。 太原是坚城,更是战略要地,只要太原不落陷,可以遏制北方地区,让金人无法顺利南下。 东路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加上完颜宗望是第二次南下,威势更强,落败实属正常。 毕竟,大宋许多官员对金人怕到了骨子里。 许多地方官不敢去抵挡。 赵桓想着完颜宗望南下,攻势会越来越强,就算宗泽和李邈汇合,恐怕也难以抵挡。 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单纯靠城池抵挡,又没有足够的器械和兵力,抵挡的难度很大。 尤其金人吸纳了辽国的一切,在攻城上也有很多手段。 王宗濋见赵桓不说话,问道:“官家,我们怎么办?要不要立刻撤退?” “不撤退。” 赵桓直接拒绝,盯着身前的地图,吩咐道:“舅舅,我做如下的部署,你记一下。” 王宗濋道:“请官家示下。” 赵桓说道:“第一,我们北上濬州的临河县,在临河县境内的黄河渡口南岸驻军扎营,作为接下来的大本营。” “第二,黄河附近能够渡河的渡口,全部控制。” “第三,黄河附近的船只,全部收缴控制,不能被金人抢走。” “第四,你传达朕的旨意,告知宗泽和李邈,如果挡不住就撤退到黄河沿线,朕在黄河沿线等着他们,让他们保存有生力量。” 王宗濋道:“臣遵旨!” 说完,王宗濋急匆匆去安排。 赵桓盯着地图,思考着黄河沿线的阻击,也思考着对宗泽的安排。 历史上,宗泽在磁州抵御金人,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却因为完颜宗望的大军太强,不得不撤回,更丢失了黄河沿线。 实际上在黄河是可以阻击的。 这是种师道一开始就提出的策略,却遭到宋钦宗和投降派阻拦,导致黄河天险没了。 赵桓不会让这一切发生。 至于宗泽,这是大器晚成的人,三十三岁考中进士,被赐予同进士出身,从此在地方担任县尉、县令,一直在基层任职。 宗泽在基层磨砺二十余年,热血未凉,始终没有成为官场老油条,反而每到一地担任县令,就造福地方。 到五十五岁,宗泽才担任登州通判,又转任登州知州,因为抵制宋徽宗修建道观被罢免。 宋钦宗继位后,金人南下,宗泽被举荐为宗正少卿,转任磁州知府。 宋徽宗、宋钦宗被掳走,赵构登基后,宗泽坐镇开封府,对外抵抗金人,对内扫荡贼匪,屡屡立下功勋。 稳定了局势,宗泽上书赵构返回开封府,却遭到拒绝,而且赵构处处掣肘宗泽,让宗泽壮志难酬。 眼看着国土落陷,山河破碎,宗泽悲愤难掩,在弥留之际高呼三声"渡河",最后溘然长逝。 这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国的人,堪称文武双全。 连金人也称呼宗泽为"宗爷爷",对宗泽又敬又怕。 种师道的年纪太大,有宗泽协助,枢密院肯定能稳定。未来有更年轻的韩世忠补充,加上稚嫩的岳飞,赵桓就有了足够的人才阶梯。 人才始终是关键。 有足够的人才,才能在和金人的交战中取得胜利。 赵桓思考清楚后,晚上早早休息。 五月三日下午,赵桓再次接到宗泽和李邈方面的最新消息。 宗泽整合的兵力,小范围击败了金人,却遭到完颜宗望大军围攻,不得不撤离磁州,一路往临河县来了。 赵桓知道战事临近了。 终究要靠黄河的天险,才有对抗铁浮屠的机会。 五月五日,临近午时,赵桓在营帐中研究附近的地形,黄经急匆匆进来了,抱拳道:“官家,宗泽和李邈到了,正在营地门口。” “终于来了。” 赵桓心中激动,站起身就一路往营地门口跑去。 临近营地门口,赵桓远远看到了等候的宗泽。 六十六岁的宗泽,发须皆白,却目光炯炯。他是文官出身,却身材高大,国字脸,颌下一副长须虬髯,颇有武人风范。 站在营地门口,仿佛一颗青松矗立。 赵桓上前拉着宗泽的手,欢喜道:“宗公终于来了,可曾在战场上受伤?” 宗泽也知道赵桓最近一段时间的施政,对皇帝的作为很欢喜。 皇帝主战是好事情。 大宋自当如此。 宗泽神色谦逊,微弓着背道:“劳烦官家挂念,臣一切都好。” 话刚落下,拎着两只鞋的黄经跑来了,急切道:“官家,您忘记穿鞋了,怎么鞋都没穿就跑出来迎接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