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叶绵还奇怪,感觉公司很多地方太过保守,
现在才知道,陈晓是另有考量。
一旦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很容易摧毁现有的社会结构。
陈晓:“对于人工智能的推广,我认为有两个前置条件。”
“哪两个?”
“一个是监管,之前已经说了。另一个是物质资料的极大丰富,就是说彻底解决温饱。”陈晓沉吟道,
“彻底解决?”
陈晓进一步解释:“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工作也能活下去,由政府发放福利,保障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叶绵笑了下:“这恐怕有点难。”
电影小说中描绘的未来世界,什么“营养膏”“压缩饼干”之类的大行其道,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随着财富不断向少数人手中聚集,建立全社会的保障制度势在必行。
但现在的技术和环境还差得远。
陈晓摇头:“技术的发展很快的,食物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比如人造肉,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就是成本太高。”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搬运,终于把一开始就得到的人造牛肉配方拷贝到现实世界。
叶绵:“你之前让我留意的人造肉公司,是准备向这方面进军吗?”
陈晓:“有这个打算。”
叶绵:“我大致了解了一下,目前人造肉的方向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植物蛋白,就是用植物蛋白做出肉类的口感和样子。”
“素肉?”
叶绵:“有点像,这种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了,比如IApp】
陈晓:“那岂不是有很多A股上市公司参与?”
豆制品的上市公司可不少。
上下游产业链……
叶绵:“是的,大家都比较看重人造肉的前景,去年全球肉食消费市场超过十万亿,即使人造肉的渗透率只有1%,也是千亿规模。”
陈晓:“1%有点低了。”
叶绵:“据科尔尼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的市场份额将达到肉类消费的60%。”
陈晓:“时不我待啊。”
叶绵没说话。
陈晓:“既然国内主打植物肉,咱们就避开这个赛道,选择动物肉方向,先并购两到三家的初创企业。”
叶绵应了下来,她对于陈晓的扩张并不惊讶。
诺兰生物大小也算一个巨头了。
既然是巨头肯定要四处出击,有的选择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整合,
有的选择多元化扩张,
不管哪种方式,只要能挣钱就行。
“新公司放在诺兰生物下面吗?”
陈晓想了下,“不用,单独成立一个公司,负责这件事,你组建一个团队就行。”
叶绵:“那就把公司的一个细胞实验室独立出来,以此为骨架成立新的公司。”
陈晓:“实验室之前研究什么的?”
叶绵:“心脏病方面的研究,一直没什么成果,但研究人员实力很强,有心脏病学家来蒂博士和细胞生物学家诺维斯博士带领,团队的工作态度也可以,一直保留着,现在换个方向,可能会有收获。”
陈晓:“那行。”
新成立的公司肯定不能一家持股,诺兰生物既然出人了,钱上就不用了。
不然的话,以后麻烦。
毕竟,诺兰生物的股东有不少,虽然现在没分歧,不代表以后没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