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折竹碎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0 第 20 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起身梳洗、更衣、绾发上妆…… 因知晓崔循要来,翠微吩咐下去,侍女们半点没敢耽搁,才将将在他到来之时收拾妥当。 至于朝食,自是不必想了。 “已请少卿在书房稍作等候,”翠微柔声道,“公主先吃块糕点,垫垫肚子,等人走后再正经用饭吧。” 萧窈撇了撇唇,在食盒中挑了两块还算顺眼的糕点,起身往书房去。 天色晦暗,仍有零星的雪粒飘飘洒洒。 地上积着薄薄一层,窗外她昨夜捏的那只胖乎乎的团雀仍在,并未融化。 书房的炭炉中已经烧了炭火,带着松木的清香,与热汽氤氲满室。 身着绯红官服的崔循正在等候。 他并未落座,也未曾四下打量书房的陈设,只安安静静地站在原处,低眉敛目。 时值隆冬,衣物厚重,常人看起来总难免臃肿。 可他却不然。 身形颀长,肩宽腰窄,就这么站着时,无端令人想起挺拔的翠竹。 见到她来时,略略倾身颔首:“臣崔循,见过公主。” 他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轻慢,又不会显得有任何谄媚讨好之意。 萧窈的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依旧是那副八风不动的神情,像极了那日在谢家梅林,告诉她自己“事务繁忙”时的样子。 “少卿不必多礼,”萧窈抬了抬手,有意无意道,“你肯拨冗前来,是我该谢你才是。” 说完,并未给崔循回答的机会,行经他身侧,笑道:“少卿请吧。” 崔循低垂着的手虚攥了下,又松开。 朝晖殿的书房是后来又专程布置过,供班漪为她授课的。两张书案相距不远,一抬眼,彼此便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是班漪的意思。 以便能在她不由自主走神时,及时提醒。 但在崔循看来,这样的距离有些太近了。 近到他清楚地察觉到萧窈身上今日格外浓重的熏香,以及丝丝缕缕几乎微不可查的酒气。 崔循终于抬眼看向萧窈。 精致的妆容也没能遮住眉眼间的倦意,是没睡足的模样,加之那若有似无的酒气,应当是宿醉才醒。 崔循不自觉地皱了皱眉。 她一手托腮,柔软衣料微微滑落,露出一截白皙如凝脂的小臂。手腕内侧,有一点淡淡的小痣…… 是极亲近的人,才能察觉的。 崔循移开了视线,摊开竹简,其上是些于他而言早就烂熟于心的东西。 在来之前,他已经想过。 这些章程就算掰开揉碎了讲,最多也不过大半日,如果萧窈肯认真听,兴许半日就能讲完。 费不了多大功夫,亲自来这一趟也无妨。 侍女恭恭敬敬地为他奉了茶,端到萧窈面前的,则是碗乳白的酥酪。 “前两日叫人出宫采买的杏干、梅干呢?”萧窈偏过头,向翠微笑道,“还有桃酥,一并送些过来。” 钟媪在时,是不准她在书房吃这些的,还为此长篇大论过,说是口腹之欲不该太重。 后来换了班漪,并不介意这种细枝末节。 知她喜欢,每旬休假回来,都会专程为她带樱桃糕。 如今换了崔循…… 翠微揣度着,这位崔少卿应当是如钟媪那般,极重规矩之人,便不免有些犹豫。 萧窈知她在想什么,看向崔循:“为着少卿来,我今日连朝食都未曾用,如今只是想吃些小食,少卿应当不会介怀吧?” 她声音绵软,带着些晨起的慵懒,不针锋相对、张牙舞爪时,是有些像撒娇的。 崔循听得皱眉,垂着眼,只道:“公主自便。” 等到一切都如萧窈的意,铺纸研墨,终于能开始讲授时,距崔循的预想已经过了不少时间。 崔循抚过竹简,终于得以开口。 “元日祭礼,意在祈天、祭祖,为求新岁国祚昌平,百姓和乐……” 他声音是悦耳动听的,清清冷冷,如冰河初融。 但语调是波澜不惊的。 四平八稳,无论讲到什么,仿佛都不会有任何起伏。 若是班漪来讲,就算是这样枯燥无趣的事情,依旧能讲出花来。她会在其中夹杂一些陈年旧事,讲得更细一些,更有耐性一些。 崔循则不然。说是讲祭礼章程,就真只讲这些,一字不多,像是将竹简上的内容给她念了一遍。 崔少卿兴许博学广识,但在萧窈看来,他实在是个无趣的人。 不适合教书,更适合去庙里念经。 萧窈百无聊赖地听着,起初还能打起精神,记上几笔,到后来已经逐渐麻木。 本就浓重的困意卷土重来,加之书房中炭火烧得很旺,很暖和,很……宜睡觉。 萧窈依旧托着腮,眼皮却已经阖上了。 鬓边的碎发勾在脸侧,浓密的眼睫如敛起的蝶翼,红唇微抿,呼吸绵长。 几乎是在她睡去的下一刻,崔循就已经留意到,停住了。 按在竹简一角的手微微收紧。 他算不得十分有耐性的人,家中弟妹偶尔有事讨教,能得三言两语,都会认认真真谨记于心。 从没哪个人敢在他面前,如萧窈这般顽劣、懒散。 有那么一瞬,崔循竟觉着左丞那令谢昭来讲的提议颇有道理。恐怕也只有谢潮生那样的好性子,才能对此情形淡然处之。 在这微妙的寂静之中,萧窈身后服侍的翠微意识到不对,倾身探看,脸色一僵。 “公主,”翠微扯了扯她的衣袖,轻声道,“可是身体不适?” 萧窈倏地惊醒,只觉心悸。 按着心口缓了缓,对上崔循冷淡的目光,神思回拢,才意识到当下是何处境。 翠微还在试图为她找补:“公主昨夜未曾歇好,今晨便有不适,只是得知少卿前来,唯恐怠慢,这才勉强前来……” “为何不适?”崔循卷起竹简,缓缓问,“是因饮酒宿醉?” 翠微哑然,手足无措。 崔循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 他本不必抢白这一句,就算看出来,只当做不知情才好,戳穿此事毫无意义,反倒多费口舌。 他将呼吸放缓了些,低声道:“公主既然身体不适,便罢了,改日令旁人来讲。” 言毕,便要起身离开。 萧窈下意识追上去,攥了一角绯红衣袖。 崔循吃惊,连带着语气也重了些:“公主这是何意?” 萧窈知晓此举不妥,松开手,轻声道:“我又不知今日是你要来……先前问时,你说事务繁忙,脱不开身的。” “纵是旁人,难道就能这般怠慢?”崔循原本已走到门口,只得停住脚步,同她分辩,“元日祭礼何其重要,公主应当心知肚明才对。若行差踏错,既枉费圣上一片苦心,于你自身亦是折损。” “王家之事,公主已尝到苦果,为何还不肯引以为戒。” 他不提还好,一提,萧窈的神色也冷了下来。 崔循将萧窈的转变看在眼里,想起她前些时日病的那一场,原本的不悦又消散许多,将手中的书简留下:“公主今日歇息,抽空一看即可,明日太常寺自会再遣仪官来讲授。” 言下之意,也就是说他不愿再管此事。 萧窈双手捧着那卷重重的竹简,抬眼看他:“我今日看过,若有不明白的地方,明日问你,不成吗?” 她仰着头,杏眼澄澈,崔循几乎能从中看清自己的身影,不由得后退半步,倚了门扉。 舌尖抵着齿列,喉头微动。 崔循缓缓道:“能为公主解惑者,不独臣一人。” “那我若依旧要问你,少卿会厌烦吗?”萧窈眨了眨眼,“若是太过叨扰,我就另寻旁人。” 叨扰,自然是有的。 他还有许多事情要过问,今日来此已经破例,不宜再被牵动心神。 可若是将此事交由旁人来管…… 崔循细想,并不十分放心。 旁的仪官顾忌身份,极有可能约束不了萧窈,就如班漪那般,纵容着,最后纵容出事端。 若祭礼再出什么岔子,不独皇室颜面受损,太常寺上下这么久的忙碌也会泡汤。 他这样想着,终于还是应道:“不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