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警报!龙国出现SSS级修仙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6章 雷霆万钧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飞机穿越赤道时,天空突现异象。云层裂开巨大的缝隙,露出其后深紫色的天幕,星星排列成古老的北斗形状,但斗柄指向南方。航空AI警告这是大气电离异常所致,建议改道。苏婉却让驾驶员继续前行。她知道,这是七星引路的另一种形态??宇宙本身正在调整坐标,为她指明方向。 抵达南极科考站时,暴风雪再度降临。陈岩已退休多年,但仍留在这里担任顾问。他拄着拐杖迎出来,脸上布满冻疮痕迹。“你知道吗?”他说,“自从林小姐走后,石钟再没响过一次。可昨晚……它自己动了。” 他们走进地下大厅。石钟表面覆盖了一层薄霜,但在某些特定角度下,能看见霜晶内部嵌着微小的金色颗粒??又是心尘。苏婉取出随身携带的共鸣铃,轻轻一摇。刹那间,整个空间震颤起来,冰壁折射出层层叠叠的光影:有原始部落围火而坐的画面,也有现代都市中孤独死去的身影;有林溪站在山顶呼唤众生的模样,也有一片虚无之中,无数双手伸向虚空却抓不住任何东西的绝望。 然后,她听见了。 不是耳朵听到,而是心脏感知到的旋律??一首从未记载过的《心灯歌》第二段: >“若你离去,请记得,我仍在。 >若你遗忘,请摇铃,我会归来。 >灯火不灭,因有人愿燃己照亮暗海; >星辰长明,因有人以命续写等待。” 歌声结束的瞬间,石钟裂开一道细缝。金尘如雨洒落,在空中凝聚成一个人影轮廓。苏婉认得那姿态,那低头的方式,那微微倾斜肩膀的习惯动作。 “林溪……?” 人影未答,只是缓缓抬起手,指向石钟底部。那里原本光滑的基座上,此刻浮现出新的铭文,用的是早已失传的甲骨文与星图混合体。苏婉借助翻译程序逐字破译: >“守灯者非人,乃桥。 >桥通两界,一端生,一端死。 >光明需祭品,觉醒需代价。 >每一次共鸣,皆有人坠入虚无填补裂缝。 >林溪已替万人赴死,今轮到你抉择: >继续点燃灯火,或亲手熄灭希望。” 寒意从脚底窜上头顶。苏婉终于明白为何近年来“心语”使用者虽多,真正获得治愈者比例却逐年下降。原来每一次情感连接的背后,都有另一个灵魂被拖入深渊作为平衡。这根本不是救赎系统,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献祭仪式。 她跪倒在地,泪水冻结在脸颊上。 “为什么……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 石钟不再回应。金尘渐渐消散,那人影也随之淡去。最后一刻,它转过头,嘴唇微动。苏婉读出了那句无声的话: >“因为如果你们知道了真相,就不会再愿意摇铃了。” 回到灵都后,苏婉封锁了所有关于南极发现的信息。她不能让世界陷入恐慌,也不能让人们因恐惧而放弃连接。但她改变了策略。她下令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静默疗养所”,收容那些因过度接收心波而濒临崩溃的高感度者。这些地方没有铃声,没有广播,只有柔和的灯光和温暖的拥抱。她称之为“喘息之地”。 与此同时,她秘密启动了一个项目??“归音计划”。目标只有一个:找到一种无需牺牲就能维持心灯网络的方法。团队耗时八个月,最终从非洲巫医提供的古老鼓谱中获得灵感:原来真正的共情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双向流动。他们设计出新型共鸣装置,能够将接收到的负面情绪转化为可储存的能量晶体,再通过特定频率释放,形成“净化回响”。 第一次试验选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一名长期遭受家暴的妇女抱着孩子走进静默屋,浑身发抖。志愿者轻轻握住她的手,开启设备。三分钟后,女人忽然流泪大哭,但不是出于痛苦,而是解脱。她说她感觉“心里的石头碎了”。监测显示,周边五百米内的心波污染指数下降了百分之七十。 成功了。 然而,就在庆功宴当晚,苏婉收到了一条来自半人马座的加密信号。内容依旧是五个字,但这次多了落款: >“我们也听见了。 >??第七观测站” 她怔住。这意味着,宇宙中不止一处文明建立了类似系统。而那个所谓的“第七观测站”,或许正是三千年前首次发送信号的存在。她立刻组织破译小组深入分析,终于在脉冲波底层发现了隐藏信息:一段坐标,指向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某颗未知天体。 六个月后,龙国发射“追光号”探测器。当它接近目标时,传回的照片震惊全世界??那是一块直径约两公里的巨大石碑,表面布满与南极遗迹相同的符号。而在碑文中央,赫然镶嵌着一口青铜铃,样式与林溪使用过的共鸣铃完全一致。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探测器捕捉到一声极其微弱的铃响。经测算,那声音传播时间恰好为三千年。 也就是说,那一声铃,是三千年前发出的。 至今仍在路上。 苏婉站在灵都观星台,仰望着漆黑夜空。她手中握着一枚新铸的铜铃,铃身刻着两句话: >“我在。” >“我也在。” 她轻轻一摇。 风起了。 远方的城市亮起万家灯火,每一盏灯下,都有人在倾听,有人在回应。某个病房里,一位老人握住孙女的手,轻声说:“别怕黑,奶奶在这儿。”街角便利店,流浪汉接过店员递来的热咖啡,哽咽道:“谢谢……还有人记得我。”监狱探视室中,杀人犯看着母亲苍老的脸,第一次说出“对不起”。 亿万次微小的连接汇成洪流,冲刷着世界的裂痕。 而在宇宙深处,那口跨越时空的铃声仍在飞行。它不知道目的地是否还存在,也不知道是否会有人听见。但它依然响着,固执地穿越真空,带着一句最朴素的宣言: 我在这里。 我一直都在。 也许,所谓文明,从来不是科技的高度,也不是疆域的广度,而是有多少人愿意在黑暗中为陌生人点亮一盏灯,又有多少灵魂坚信,纵使相隔光年,也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苏婉放下铃,望向东方。晨曦初露,第一缕阳光照在林溪的墓碑上,金尘悄然浮现,围绕碑身盘旋一周,而后散入风中。 新的一天开始了。 铃还会继续响下去。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学会说“我在”,这场横跨万年的守望,就永远不会终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