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末苟在半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3章 灭吴之战、鲁肃、陆逊殉国。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五日前。 合肥城,吴王宫内。 一个传令兵,急匆匆地,进入宫中报信:“大事不好。周都督战败。” 刘鹞惊骇万分:“卧槽。该怎么办。” 鲁肃立即出主意:“应该弃守合肥。退入皖西山区。” “不成。合肥是坚城。必须守一波。” “可留下一支军队。在城内打巷战。” “行吧。就由孙静为主将,领兵三万。死守合肥。另外,吕蒙、周翊两人的军队,也帮着守城吧。” 就这样,吴王带着十万士卒,提前退入皖西山区。 此时,合肥城内。 孙静与孙翔,叔侄见面。 “翊儿啊。周瑜战死。刘鹞西逃。咱无路可逃,要为合肥殉城啊。” “我孙家男儿,死又何妨。多杀一些唐贼就是。可惜,不能为父亲报仇。” “哎。兄长为江东猛虎。若不早逝。咱们孙家,会早早地统一江东。说不得,结局就不一样。” “叔父啊。伤春悲秋,没有卵用。咱还是准备巷战吧。” 第二天,楚戈领兵,来到合肥城下。 有锦衣卫来报:“城只有用三万士卒,他们躲在城中各处,准备打巷战。” 楚戈询问:“百姓呢。” “他们都紧闭房门。大街上,行人很少。” “你们锦衣卫,可查控到,守军的具体行踪。” “只知道大概方位。” “很好。这就足够。让你们的锦衣卫的人,为我军带路。” 说罢,楚戈领兵入城。 像合肥,这样的大城。 大唐锦衣卫,布局多年。暗子非常多。 由他们领路,唐军入城后,就有了目标。直接攻打城中某处。 而孙静、孙翊之流。并不是厉害之人。如何会巷战。只是纸上谈兵之辈。 楚戈领兵,只用两个小时,就打败吴军。孙静、孙翊,皆被杀害。 就此合肥城,被唐军拿下。 三日后,唐军主力,入驻合肥城。大军休整一日。 李治下令:“全军向皖西山区进发。” 有火药箭在手,入山打仗,不是事儿。 值得一提的是,吴军这边,也有能人,比如:鲁肃。 他指挥着吴军,依靠地形,多次埋伏唐军。还有,每天晚上,吴军都会偷袭唐军。 再说,山里边地形复杂,且吴军分散。 这场围剿战,还是有点难度的。 所幸,牛犇、楚戈也不差。吃过几次亏后,就防备起来。 唐军只得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虽然,很耽误时间。 但是,能减少己方伤亡。 这场山地战,持续四十多天,才结束。 最终,刘鹞、鲁肃等人,全部死于皖西深山。 而吴军士卒,有四万余人投降。 而唐军从其中,招降三万降卒。 这样一来,唐军越打越多。 再说大唐水军。他们打胜仗以后。 郑芝龙就把水军,分为三个部分: 一、李宝领两万水军,驻守江都水寨,巡防周边河道。 二、陈璘领两万水军,驻守濡须口水寨,巡防周边河道。 三、郑芝龙领水军主力,夺取柴桑,陈兵鄱阳湖,威慑豫章郡吴军。 这天,南昌城内。 召开紧急会议。 刘基询问众人:“如今,该怎么办。” 华歆回答:“咱们当守气节,誓死殉国。” “这……还早吧。咱有十五万大军。应该挣扎一下的。” “世子恕罪。臣无能。” “你先退下吧。” 刘基看向孙权:“仲谋啊。你有什么想法。” 孙权给出意见:“咱不可硬刚唐军。唯有躲入山里。南昌东边,有武夷山;南昌西南边,有井岗山。” “很有想法。可是,咱入哪一座山呢。” “应该分兵两路。” “让本世子想想。” 会议散场。 刘基召见陆逊。 “伯言啊。你觉得,孙权的法子,靠谱嘛。” “回世子。末将以为,这样做,可以分散唐军兵力,是有利的。” “那么。如何配置兵力呢。” “咱们这边,进入井岗山。由世子领军九万。咱优先挑选精兵、且多分些粮食。 其余六万士卒,由孙权领兵,进入武夷山。” “这样做。不好吧。只给孙权,这么点兵。他还怎么打。” “无妨的。他们孙氏,在山越之地,经营已久。应该能招募,三万山越勇士。” 就这样,吴军分兵两路。 两个月后。 李治领兵南下,入驻南昌城。 这会儿,唐军步兵,加上降卒,共计十二万。 李治作出决定,把唐军分成三部: 一、由牛犇领兵五万,攻打井岗山。 二、由楚戈领兵五万,攻打武夷山。 三、由李治领兵两万,坐镇南昌。 井岗山的地形,比较复杂。 又是陆逊统兵,让吴军表现,比较亮眼。 这会儿,是八月中旬,天气比较热。 山里边作战,用火攻,是非常有杀伤性的。 而陆逊,非常优秀,直接整了一个,小型的火烧连营。 一场大战,就烧杀九千唐军。 这让牛犇,觉得很羞耻。他必须找回场子。 于是,他吩咐士卒,在井岗山里面,到处放火。 这可是炎热的天气。 再说,山林里边,一点就着。 这样一搞,唐军制造了一场森林大火。 吴军呢。无处可躲,以至于,有两万士卒,死于火灾。 其余吴军,为了活着,放弃许多物资。 他们的粮食,也大量被烧。 这样一来,陆逊再也秀不起来。 而牛犇领兵,一路追杀吴国。 最终,在湘赣边境,某处山道边。 唐军围困吴军残兵。 牛犇用一发火药箭,炸死陆逊。 至于,刘基、华歆等人,也全部被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