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醉红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7章 巡抚闵行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在古代,鸣锣开道礼仪,是有严格规定的。 周朝之时,官员出门要掌执鞭以趋辟。 就是拿着鞭子边打边吆喝。 这里只是虚打,凌空一抽,啪一声! 并不是真的打地。 汉朝以后,鞭子这一项用的越来越少。 只是仪仗士卒喝道而行。 这是为了,一方面提醒人们回避或者让坐着的站起来让道, 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官员的威望。 清开始出现鸣锣。 这是因为城市人口日渐稠密,仪仗士卒仅呼喝已不能使行人迅速回避,于是便加上鸣锣。 鸣锣开道,有着很严格的规矩。 根据官吏职位的高低,各有不同的敲法,代表不同的意义。 州、县官上街,仪仗鸣锣七下,谓之打七棒锣。 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同时,仪仗士卒还要叫7个字了,这7个字是:“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同样有很深的讲究,因为县令他们接触百姓最多,最经常,如果要想有威信,那就必须自重自持,在各方面从严要求自己。 道,府之官上街,打九棒锣,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 鸣锣9下,喊“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 也是强调认真和诚信,同时要求关爱民众,亲近百姓。 而提督,巡抚之流上街,打十一棒锣,意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齐闪开。 高喊“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意思是需要辩证处理和把握的要求,不能走极端。 都统以上官员上街,打十三棒锣,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员人等齐闪开。 边敲边喊:“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13个字。 强调这种省部级官员的为官宗旨,应当是办事认真、讲求诚信,节约用度,爱护百姓,安排劳役不能耽误农时或者选择适当时候。 听到鸣锣以后,沿途民众要自觉退让或者下跪迎接。 官小的遇到上级,要停下来避到路边,官员本人还要迎着上级大轿挺身长跪,等到大官过去了,才能重新上道。 只见远远有一群官差扛着牌子,上面大牌子写着正楷肃静回避字样。 贾玉京正愁怎么和这些妇道人家讲这不是咸鱼尚方宝剑。 这不,来人证明了幺? “你们是不是想证明这把尚方宝剑的真假?”贾玉京意味深长望着仨人。 朱尧姃对于贾玉京的身份也没有相信,太扯了,她心里面好感动小夫君的好意,又怕他出丑,于是道:“坏人,算了……” 仨个八婆三姑一见,更來精神了:“扑哧,你的淡淡的表情,似乎装模作样习惯了,仿佛是平时是大官一样,笑死我了……” “很好,很好,你们别后悔舌头太过长才好……” “小二哥,拿着这个,去拦轿,把巡抚大人请过来……”贾玉京在门口搬了一张椅子,翘起个二郎腿,表情极之自信,落在她们的眼中就是非常之无姿态,好似一个流里流气的街溜子。 小二哥接过牌子,吞了吞口水,望了贾玉京一眼,拼了,一朝富贵险中求,迈腿就跑。 “呛呛呛——”十几个待卫腰刀半出鞘,脸色严峻,警惕望着来人。 “站住,来者何人……” “咱,咱要见巡抚大人,有要事求见……”小二哥心脏病都快发了,砰砰砰乱跳,两股颤巍巍。 “滚开,巡抚大人是你一个庶民想见就见?你是有冤要申?可有状纸?如果没有,滚蛋,不然,把你一刀两断……”亲卫首领厉声道。 “咱不是申冤,不过,你把这个牌子给巡抚大人,就知道了……”小二哥额头上大汗淋漓,嘴唇皮发白,小民见到这里面的森森半刀威胁阵仗,胆子小的人脚软或者是吓尿了也可能。 “滚犊子,什么牌、牌子……”侍卫首领怒不可遏,随意一斜目,心头突然一跳,眼睛忽然间一睁。 心脏病轮到他要发作了,马勒戈壁的,这个是什么? 他心里忐忑不定,迈开腿,走近拿着一瞅,眼睛几乎要突出来了,两股筛糠一样,额头秒出豆大的汗珠。 “马勒戈壁的,你它马的及不是想我死?怎么一开始不说出来?内卫大总管?这不是有亚相之称的王承恩,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 呢吗的,皇帝陛下随身太监,不就是说,皇帝陛下似乎在左近?” 想到此处,他浑身冷汗直流,深深吸一口气:“贵人稍等片刻……” 他脚步踉跄来到巡抚大人闵行轿子边,急声道:“大人大人大人,不得了,大事情呐……” “何事惊慌失措?”闵行在轿子里忽然间觉得停止不前,锣声停止,心里面正奇怪,莫非是有人拦轿申冤??? “大人,您瞧……”亲卫队长将暗金色的牌子递了进去。 巡抚大人闵行,人约五十多,眼睛不太好使了。 轿子内,光线不足,他拔开车窗帘一望:“内卫大总管……” “嘶……”他手一哆嗦,牌子从手中掉落,他惊慌失措抓了几次三番翻滚着牌子,抓住后汗水哒哒哒。 他目露出惶恐,仔细再一瞅,是真货。 “下轿下轿,快快快……”一连几个快,声音抖动,心中恐慌乱。 “是,大人……”轿夫放下。 下了轿,巡抚大人闵行脚步骤然密集交叉,跟着小二哥的指示,来到了店铺前。 “民妇叩见巡抚大人……”三个三姑六婆长舌妇一见巡抚大人闵行走了过来,脸色煞白,连忙下跪叩头。 “嗯,起来吧……”巡抚大人闵行眼睛落在贾玉京、朱尧姃两人身上。 “是那位贵人拿着牌子要本官来?”他见不到皇帝陛下,心里面顿时便松了一口气。 “是本少爷,巡抚大人,不碍你办事吧?”贾玉京微微一笑。 “不不不,本官暂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处理……”嗐,有什么事比这个还重要?内相一怒,血溅千里,他区区一个巡抚,害怕之极。 明末皇权对于文人仍然是有极大的威严,对于占了一方,手握重兵的武将,反而是威严尽消,圣旨到,听了,不办,你万岁爷又能怎样? 士卒军饷也是我发的,你特么的皇帝老儿算老几? 大明军阀普遍存在这种思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