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港城198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卷死同行我为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作家,您好您好,请坐。老吴,来份套餐。” 看着这小年轻文质彬彬的模样,蒋有得热情地邀请对方坐下,顺便喊了一份早茶套餐。 虽说最近报社快撑不下去了,但是他装修公司入账不少,和文化人谈合同,必须把面子做足了。 就冲这个相貌,一看就是有知识的文化人。 难怪,负责印刷的小王觉得对方寄来的手稿不错。 只不过,一个负责印刷的小王懂个球,作为主编兼老板的蒋有得,清楚地知道这个报社近年来的市场风向。 没有什么,比得上风月小作文来得好,提升销量那叫哗哗哗的。 可惜了,去年那位胡作家因为写太嗨了,大半夜去找楼凤,结果遇到两家火拼的社团,嘎掉了。 若不然,他们小风报去年日销量就能攀升到三千,和旁边的几家老牌报社掰掰腕子。 “蒋主编,这是我按照您的要求,写的一个小说开头。” 坐下来喝了口冻柠茶,赵正干脆利落地拿出一份4000字的开头。 虽说他的存稿已经有8000,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赵正还是准备留一手。 实在不行,只能去别家碰碰运气。 毕竟,放下身段去写风月文,哪家报社都不愁稿费,无非是多是少。 “好,赵作家吃点早茶,我先看看。” 看到对方如此干脆,蒋有得暗赞一声"文化人",继而低头看起了手稿。 作为十几年前的合盛社团双花红棍,蒋有得被砍伤双手后,退下来开了装修公司,吃了没文化的亏,少赚了不少钱。 他一直来的遗憾,就是当初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长大后只能打打杀杀,半辈子也就混个五百来万的身家。 去年买下报社之后,倒亏50万,蒋有得对文化人的需求就更迫切了。 “写得好。” 前面的铺垫情节一扫而过,蒋有得看到那两千字的风月情节,内心里有一种回家找老婆打扑克的冲动,忍不住拍案叫好。 作为去年"转职"的报社主编,蒋有得也算是遍览群书,自然能看得出一本小说的好坏。 像其它报社的小颜色文,和各大影院深夜里放的二级以下片子没啥区别,看多了就腻。 这位赵作家写的圣女,杀伐果断如将军,绝色倾城像女神,却是被阴险狡诈的魔师拿下,那叫一个酣畅...的爽。 对,就是看得爽,看得有劲。 单凭这个开头,就能让他们报纸销量上涨个两三百。 “不知道蒋主编觉得如何?” 等对方放下手稿,赵正也放下了手中的玻璃杯,开口问道。 “写得很不错,我可以给出千字50的价格,不知道赵作家觉得怎么样?” 满意地点点头,蒋有得说出了自己的报价。 他觉得,这本小说有火的潜质。 按照他们小风报这样的报纸,二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小说,剩下的就是各类借鉴来的花边新闻和社论。 曾经,他们那本《七侠风月令》连载的时候,还一天一期,每期三千字小说,照样天天销量过千,那也是小风报最辉煌的时候,给出的稿费价格自然高了去了。 现在嘛,为了节省成本,他们大概是两天一期,一期八版,四版差不多5000字的小说。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没有什么出色的小说,每天也就两百份不到,90份出头,都是社团里的报刊点卖出去的。 若是有这本小说,一期卖出个1000份肯定没问题。 按照一期卖个1000份,1份1.5港元,报社总收入700港元,加上人工成本,小说这边的开支控制在千字50元左右。 这么算下来,两天发表5000字,文字成本也要250块钱,算是报纸成本的大头了。 最主要的是,文化人写书费劲,他也不可能做到两天就有5000字的小说发表,等稿期间只能拿别的垃圾书凑数。 这年头,一本风月小说为主的小报纸,全靠小说作家养着,没得办法。 “蒋主编,我可以保证,每天给你们5000字的小说。” 对于这个价格,赵正没有予以置评,而是说出了自己的实力。 千字50元看似不少,比其余几家报社给的报价都高不少,但按照这样的价格,一个月顶多三千多块,完全不符合赵正的预期。 昨天一个晚上,他写顺手了都有8000字的手稿,每天拿出5000字,并不困难,抽空还能和小犹太出门散散心。 没办法,整本书都在他脑海里,写出来全都是钱...都是文学。 一天250起步,一个月也有个七千五了,勉强算得上现在普通小白领的工资水准。 当然,他的产量若是上来了,报纸销量增长,总不能还是千字50吧。 为了爱情,他要卷,把同行都卷不行了,那他就是最值钱的那个!!! 卷死同行,就地称王! “一天5000字?” 听到对方的话,蒋有得忍不住瞪大了双眼。 这速度,简直完爆现在的知名作家,像什么况尼兄妹和这条街最火的"伯光"、"多凤"都弱爆了。 要是能有5000字一天的小说,那不是能把小报纸的潜在用户都拉过来。 只不过,惊讶和欣喜过后,蒋有得就担心起了报纸的销量。 若是报纸销量上去,一切都好说,只要能过千,蒋有得就可以给出千字80的价格,甚至更高。 想到这里,蒋有得不太确定地问道:“赵作家,每天5000字,能保持着相同的水准吗?” 怕就怕,数量上去了,这小说质量就不行了,读者不买账,一样是白瞎。 “咱们三万字一签约,如果质量不行,蒋主编也不会跟我续约吧。” 脑海里有着180万字全书情节的赵正,不慌不忙地说道。 得益于景老先生和况尼兄妹等人的偶像效应,很多不想端盘子、当保安的年轻人涌入写作这个行业,现在的非主流小报社和小说签约作家的条款很宽松。 几万字算一次稿酬,不好就结束合作,甚至还有一万字一签约的。 和现在边拍边播的电视剧一样,收视率不佳,观众不买账,直接切了,换一部剧,用最少的成本赚最多的钱。 电视剧如此,小报社也是如此,甚至名报、太阳星这样的主流报社也是如此,没有人会为错误买单。 “赵作家既然说得这么爽快了,我老蒋也不含糊。这样,前面三万字我给千字80的润笔费,后续看报纸销量,给您加。” 知道对方的意思,蒋有得主动说起了这个稿费。 至于后续加不加,那就看报纸的销量了。 “可以。” 没有讨价还价,赵正答应了这个价码。 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名气的他,根本没有谈价钱的资本。 这年头,只要能提升报纸销量,他的稿费自然会增加。 “那咱们签个约。” 见这年轻作家如此干脆,蒋有得也是快速拿出一张准备好的制式合约。 合约上面,只有简单的甲方乙方,言明乙方将某小说的文字版权授予甲方用作报刊发行使用,稿费多少,还特地表明了后续稿费随行就市,会持续增减。 至于其余的版权,全都属于乙方作者本人。 这年头,出书的小说作家寥寥无几,大多数港城市民更喜欢报纸连载的方式,类似于多年后小说网站的日常追更。 每天的茶楼里头,都有一些闲得发慌、收租过日子的市民,坐在那里喝茶看报,顺便交流小说的看法,一起骂主角和作者。 当然,还有部分是白天上班累的白领,下班回去坐在茶楼里也能参与进去,顺便发泄一下被上司和现实打压的郁闷。 “等等。” 就在赵正准备签约的时候,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