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章 :迎春的表兄玉树临风?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胡永忠等人的任务,是让皇帝成长为真正的天子。 只要这座天下没有改姓,就算死的人再多,甚至包括四王八公十二侯,顶多也就是迎来姬靖的一声感叹。 话说回来,无论鞑靼太师阿禄台还是大周上皇姬靖,均已知晓这世上有个叫做"嬴渊"的人。 与此同时,荣国公府贾家里。 自斥候李川送信之后,贾迎春就将自己关在了屋内,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为嬴渊拜佛祈福。 探春得知此事后,便与惜春一道前去探望。 贾府有四位姑娘,人称四春。 贾政嫡女,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元春,如今正在宫里充任女史,擅琴。 贾政庶女贾探春,身材长挑,眼神出众,擅书,今年九岁,比林黛玉小一个月。 贾政兄长贾赦庶女迎春,擅棋,今年十一岁,比贾宝玉大一岁。 四春里年龄最小的是出身宁国府,养在荣国府老太太那边的贾惜春,今年也就七八岁左右。 宁、荣二府初代国公是亲兄弟,跟随大周太祖立下赫赫功勋,是以,宁荣二府之间的关系极近。 一姓两国公,门第可谓显赫至极。 这时,贾宝玉正在梨香院那边与薛宝钗聊天。 他的表妹林黛玉见薛宝钗比她更得人心,不免生出悒郁不忿之意。 得知贾宝玉去寻了薛宝钗,便也前去梨香院。 早在薛宝钗刚进贾府那几日,就与林黛玉相识。 因此,三人相见,虽是少了些陌生,但终归还是有些奇妙的感觉。 也就贾宝玉身在此中不懂或是装糊涂。 梨香院里。 林黛玉刚去时,见宝玉与薛宝钗聊得火热,二人有说有笑,心中便是愈发苦闷, “二哥哥竟还有功夫在此说闲?” 闻言,薛宝钗浅抿一口茶水,不为所动。 贾宝玉则是眨了眨眼睛,不解道:“林妹妹何出此言?” 林黛玉反问道:“二哥哥不知,迎春姐姐那边出了事?” 贾宝玉与迎春的关系并不算太好,但也不差,毕竟都是贾家同代子弟, “你这一提,我倒是想起来了,有好些时日未曾见到二姐姐了。” 他是男丁,乃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所以被人称之为"宝二爷"、"二哥哥"等。 至于他的嫡亲兄长贾珠,已早夭。 林黛玉道:“迎春姐姐这几日似有心事,只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谁去也不见,长久可如何是好?当真急死个人。” 她与迎春现在可没什么过多的交集,此番说,也只是因为了解贾宝玉"怜香惜玉"、"心疼她人"的性子。 在宝玉知道迎春怀有心事后,定是不愿继续留在梨香院的。 然而,待林黛玉话音刚落,透着一股柔情的薛宝钗忽然开口道: “我来这已有数日,除了去拜见老太太时见了迎春一面,再无见过。” “不如趁着今日无事,我等去看望迎春如何?就当去给她解解闷了。” 宝玉一听,心喜道:“宝姐姐此言大善。” 说罢,起身又补了句,“人善,心也善。” 林黛玉胸间一闷。 薛宝钗掩嘴笑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如此,她们便也去寻迎春,途中恰好遇到探春与惜春。 一番言论下来,众人见目的一致,便就同去了。 四春里,唯独探春与迎春之间关系最好。 早些时候,探春就从迎春婢女琇橘那边得知了事情原委。 她将此事告知众人并开口道: “听外面的人说,陛下都已御驾亲征了,想来前方战事定是不妙。” 薛宝钗道:“前几日听家母与家兄言及,我舅舅也去了宁夏那边...此战,定是要死不少人。”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虽为忠臣良将之归宿,但还是希望,迎春心念的那位表兄无恙。” 听到这里,贾宝玉忽然脱口道:“在我看来,所谓武死战,不过是因谈吐一时名声而冒然作战,是无能,缺乏策略。” 闻言,贾探春皱了皱眉头,想说些什么,话到嘴边又给硬生生憋了回去。 薛宝钗倒是开口道:“这世上,岂有一心求死的文臣武将...谁不愿活着呢?” 说罢,见贾宝玉沉默,又补充道:“这些事,也不是咱们能操心的,到了迎春那里,我们也莫要提起此事,免得迎春又伤心起来。” 贾宝玉当即点头道:“话说,二姐姐的那位表兄是怎样一个人?倒是从未听二姐姐谈起过。” 贾探春唉声叹道:“听府里人说,二姐姐生母尚未去世时,常带着二姐姐去济州那边走亲。” “小时候,每当二姐姐从济州回来时,总会对我说济州那边一些好玩的事物,句句不离她那位表兄。” “按照二姐姐的话来讲,那位叫做嬴渊的表兄颇为潇洒,皎如玉树临风。” 玉树临风? 听到这四字,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包括贾宝玉,心中皆是忍不住浮想联翩。 就这样,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嬴渊就成了一名"儒将"。 却说此时嬴渊正与王子腾共同前往横城堡。 途中经由锦衣卫密探前来通报,说是皇帝已率全军兵分三路杀向鞑靼主力。 闻言,王子腾当即命人拿来舆图,开始推算双方成败输赢各占几成, “陛下兵分三路直捣鞑靼主力,还有宁夏镇境内兵力作为内应,此战,断无战败可能。” 然而,正站在王子腾身后的嬴渊却突然猛地一皱眉头,指着舆图上宁夏镇外的地势,问道: “阿禄台是于此扎营?” 王子腾点头道:“没错,此地距离宁夏镇不过二十里,进可攻退可守。” 嬴渊道:“末将最早是在宁夏卫参军,后来才去往镇远关担任百户。” “末将在宁夏卫时常巡视宁夏、河套两地,阿禄台扎营的位置,位于黄河上游。” 王子腾道:“无妨,又非汛期,阿禄台占不了地利。” 嬴渊微微皱眉道:“距离宁夏镇五十里,黄河上游二十里处,乃是前几年刚修建完善的长城,那段长城是依山而建,地处高势。” “若敌军使黄河决堤,随后全军撤至长城,而陛下又亲率大军深入险地,一旦被黄河水围困,敌军居高临下,届时,陛下将面临十面埋伏的困境。” 换句话说,决堤放水不利双方,但如果放水,谁先占据那段长城,谁便占据了战争的主导权。 因为一旦放水之后,再无船只的前提下,宁夏镇外围将被洪水弥漫。 敌军与皇帝都去不了宁夏镇避水,到时,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东进宁夏长城。 但如今,敌军距离长城的位置最近。 王子腾细思极恐,连忙道:“命全军迅速开拔,配合陛下,围剿鞑靼主力!” 嬴渊又道:“需再派一支军队,从河套地域横插至宁夏长城,截断敌军后路,届时,可配合陛下与宁夏镇驻军将阿禄台围困。” 自大周太祖建国以来,便在黄河东处,临近河套的边缘地带修建了一条长城,名为宁夏长城,总计百里。 而宁夏镇是在黄河西处。 宁夏镇与宁夏城之间,正好隔着一条黄河相望。 此举本是为了严防流窜在河套地域的一些贼寇。 但随着阿禄台的突然进攻,以速胜之势席卷各地,让原本的一些战略部署失去意义。 这时,王子腾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嬴渊,问道: “你于兵法一道,可有师承?” 嬴渊哪里有过师承? 他只是突然想到,前世历史上,明朝万历三大征中的宁夏之役,其决定胜败的因素之一,就是黄河决口,大堤崩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