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零:漂亮!新婚夜改嫁梦中糙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3章 捐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无形中,姜宁影响了村里很多女孩的命运,也改变了她们的命运。 陈队长就跟姜宁谈过这件事,说村小学现在多了不少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女孩。 他笑着对姜宁说,“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啊,特别是你。” “我?”姜宁表示不解。 陈队长点头,“对。就是看你一个女娃娃这么有出息,村里很多女孩也有了机会能够继续上学。大家都想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你这样呢。”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姜宁着实没有想到。 “这是好事。也希望更多的孩子都能来上学。”姜宁真心的说。 “那是自然。我也想过了,提前想办法把学校修建好,到时候教室多了,环境好了,就能让更多孩子来上学!” 但队里的资金却很困难。 又要修电,又要修建小学,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 队里也开了一个会,商讨是先修电还是先修建新的学校。 有的认为先修电,等通电了,队里的经济就会提上去,到时候就有钱修建新的小学了。 可若是先修建小学,就没钱修电,以后经济也很难再提上去。 也有人认为先修小学,毕竟孩子们上学是大事,不能耽搁。晚几年修建,就让更多的孩子错失了学习的机会。 修电需要很多资金,修建小学需要的资金不多,但估计也要花费好几千。 总之不管选择哪一个都让人感觉很遗憾。 这可让陈队长头痛坏了。 整个队的人也都跟着头痛这件事,大家都很关心这两件事,毕竟这跟他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除了这些事情,姜宁他们也在考虑建房子的事情。 现在他们有钱了,就可以去建房子了。 姜有田就突然提到了姜柔。 “你姐来过,她知道你要建房子,打算给你留两百块。”姜有田突然的说。 姜宁愣了一下,她都忘了问这茬了。 “她什么时候来的?” “就在你们走了后大概半个月的时候……” 姜柔是来拿信物的。 可姜有田告诉她信物不见了,还让她见到了秦平原,让她知道秦家现在也帮不了她什么,这才让她死心的离开。 据说走的时候她很失望,连沈墨来找她说话她都没有怎么回应。 她还说要给姜宁留一笔钱,但被姜有田拒绝了。 “爹,您没要吧?”姜宁赶紧询问,可千万不能要啊,她才不稀罕她给的钱呢。 姜有田好笑的说,“爹当然没有要。我还不了解你这性格吗,你肯定不会要。” 姜宁松了一口气,笑着说,“还是我爹了解我,果然是知女莫若父。” 但姜宁后来听秦平原说,才知道姜柔为何要给她留钱。 本来之前一直没提这件事,也早就知道她要建房子的事情。是听说她医术很好,如今去部队给人治病了,才突然提出要送她两百块的。 秦平原嘲讽一下的说,“不是我小人之心啊。她这明显的是看你有用,将来或许有利可图才提的,但我也没见她坚持。姜叔一拒绝她就不提了。” 若真心要给,是怎么也会想办法给的。 而不是别人一拒绝,她就不给了。 甚至她都没想过她有这笔钱,可以留一部分来孝敬姜有田。姜有田这些年给她寄了多少钱啊,她都没有想过回馈一分呢。 姜宁是知道这个女人的,只要是对她有用的她就会付出心思。 对她没用的,她一个多余的眼神都不给你。 原著里,原主对她就毫无用处,真是一个眼神都没有给她过,仿佛两人根本不是亲姐妹。 至于她们是不是亲姐妹,姜宁压根不在乎。反正她唯一的血亲只有一个,那就是她爹。 姜宁往后很多年都没有再见过姜柔。 不能拿着信物去留学后,她就彻底不跟他们来往了。 这样也好,直接断了这个关系,眼不见心不烦。 她是一点都不想见到她! 而姜宁和陆钊也在村子里安稳的生活了很多年,直到恢复高考,他们才离开了这个地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如今姜宁和陆钊商量一番,打算把一千块的存款拿出来修建小学。 他们建房子不着急,什么时候都可以建,可是孩子们上学却等不了。 现在的小学是在一所破庙里,里面环境压抑,光线暗,房间也有限,根本容纳不下几个学生。 导致很多本来可以来上学的孩子都无法上学。 他们的父母见教室太少,就以此为借口不让自己孩子去上学。理由是去了也就那样,估计学不到什么,还浪费钱。 所以修建一个环境好,很有氛围的学校很有必要。会让很多家长对学校产生一种肃穆感,就不再轻视上学,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来学习。 姜有田也拿出两百块来捐赠。 秦平原也拿出了自己的五十元。 周家树也拿出了五十元。 就连李蓉都拿出了一百元。 她说:“骆飞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了两百元,一百元我留着照顾家庭和咱爹,另外一半就捐出来修建小学。” 看到他们的举动,陈队长那么大年纪的人了,都感动到红了眼睛。 他顿时坚定的说,这个小学一定要修建! 不光如此,电也要修! 就算是困难重重也坚决不放弃,有困难就想办法克服。总之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于是他号召全队的人来捐款。 陈队长一家也捐赠了五百元,这也是很大一笔巨款了。 看到他们都捐赠这么多,很多人家被感动,也都纷纷来捐款。有的是十元,五元,二十元,或者是两块钱都可以。 不管捐赠多少都是一份心意,都会记录在册,成为历史的见证。 王巧巧家也捐赠了,全家人捐赠十块钱。 周小凤家也是,全家人捐赠了五块钱。 姜宁是负责登记的,他们来捐赠的时候,她没有任何多余的话语,很平常的就记录了,就跟记录其他人的捐赠一样,一视同仁。 甚至还很真诚的道了谢。 “谢谢你们的捐赠,我替孩子们感谢你们。” 看到姜宁这样的态度,两家人都有些羞愧。王巧巧自己也感觉到了一点羞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