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伦文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章 这颁奖典礼到底是给谁开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二天, 1901年11月4日, 首届诺贝尔奖公布的日子。 在后世,诺奖颁布的周期很长, 以2023年为例, 10月2日,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3日,物理学奖; 10月4日,化学奖; 10月5日,文学奖; 10月6日,和平奖; 10月9日,经济学奖。 中间甚至断开了一个周末休息,突出一个拒绝加班。 之后再到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典礼。 整个战线拉得非常长。 但在20世纪初,刚开始的诺贝尔基金会并未设置执行理事这一职务,所以请来了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颁奖, 而国王陛下日理万机,自然不可能陪着玩这么久, 从颁奖到晚宴,一天搞定。 陆时一直睡到了中午, 如果不是有人叫门,甚至可能要更晚才醒。 他爬起来穿衣服,随后开门。 是凡尔纳。 他站在门口,看到陆时极为明显的眼袋,不由得大为诧异, “陆,你没睡好?” “呵啊……” 陆时打个呵欠,无奈道:“我时差还没调好。而且,昨晚被帕西先生纠缠了一晚上,他非要我帮忙编写什么《议联宪章》,我……唉……能睡好才怪。” 凡尔纳哈哈大笑, “叫你断章!总算轮到你被人弄得睡不好了。” 他好奇地问:“那伱写了吗?” 陆时摊手, “写了。” 反正议联不过是各个列强的吉祥物, 写与不写,有什么所谓? 凡尔纳点点头, “如果真能制造和平,哪怕只是一时的,哪怕只有十几年、二十几年,也是天大的好事。” 二十几年…… 真能想好事。 只能说,梦里什么都有。 “但愿吧。” 陆时还能说什么呢? 他伸个懒腰,顶着蓬乱的头发, “走,去吃饭。” 凡尔纳吐槽:“你还想吃饭?颁奖仪式都快开始了。” 他掰着指头算, “颁奖,需要时间吧?之后还有致辞、拍照等等……按照每个奖项九十分钟,全弄完也到晚宴的饭点了。这样吧,你先洗漱,我去给你拿一些面包和香肠,垫垫肚子。” 陆时摆摆手, “饿半天而已,没必要。” 说完便把平时的常服脱了,换上正装。 这套西服完美贴合身体线条, 布料的光泽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微妙地流转,低调却耀眼,流露出无与伦比的优雅,就像一首诗,诉说着精致与品质。 凡尔纳在旁边看着, “陆,你是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如果愿意定居巴黎,肯定能勾搭……咳……我什么都没说。” 法国人,还真是“浪”。 陆时说道:“人靠衣装。” 凡尔纳好奇, “这套是定做的吧?” 陆时“嗯”了一声,回答:“伦敦的服装一个品牌,名叫巴伯尔。他家经理送的。” 凡尔纳诧异, “送的?” 陆时解释:“《镜报》那次广告位的拍卖之后,几乎所有有野心的伦敦品牌都开始对我献殷勤。我又不是什么道德标兵,自然照单全收了。” 坦白讲, 衣、食、住、行, 只要他开口要,就可以不花一分钱,还都是品质上乘的好货。 “啧……” 凡尔纳咋舌, “我更确信你如果定居巴黎,能勾搭贵妇了。” 陆时大笑, “你啊,纯纯的嫉妒。” 他整理好仪容仪表,随后和凡尔纳一起前往斯德哥尔摩大酒店的餐厅。 此时,餐厅的布置已然大变, 中央是一座巨大的舞台,两侧摆放着花篮,假花簇拥着纯金花瓶,晃的人眼疼。 舞台前方是一张张的圆桌, 科学家们穿着各式各样的礼服,围坐着聊天。 看到陆时,他们一齐打招呼, “Lu!” “陆教授。” …… 凡尔纳轻笑, “陆,你的声望真高。” 陆时环视一圈,发现因为年轻,自己的位置在最角落, 旁边是同样年轻的爱因斯坦。 他与凡尔纳道别,走过去坐下了。 爱因斯坦笑, “陆教授,没想到在这种场合还能和你同坐一桌,是我的荣幸。” 刚说完,便有人走了过来, 他与陆时打招呼道:“陆教授,我叫弗里德里希·梅尼克,在柏林大学求学时是蒙森教授的学生,现在则就职于德国国家档案局,同时出任《历史杂志》的编辑。” 陆时回忆, “唔……我和你……啊,想起来了。《历史杂志》有过关于《枪炮、病菌与钢铁》的评价,非常正面。” 梅尼克点头, 随后,他压低声音, “陆教授,以你现在的声望,实在不应该坐这一桌。” 陆时听得大笑, “怎么,我坐到二号桌去,到蒙森教授旁边?” 这无疑是一句玩笑话。 梅尼克没想到陆时如此健谈,也跟着笑,随后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陆教授,蒙森教授已经对你心服口服了。” 陆时哑然, 他看看梅尼克,又扫了眼二号桌, 只见,蒙森似乎在时不时地瞄自己这边儿。 这老头,爱面子得紧。 陆时摆摆手, “之前我也对蒙森教授有些……” 话音未落,舞台的方向传来朗纳·索尔曼的声音: “诸位!” 瞬间,餐厅内安静下来。 梅尼克对陆时轻微地颔首示意,随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了。 索尔曼沉声道:“大家已经等很久了。而且,诸位都知道来此的目的,那么,我们便不多废话,直接进行颁奖仪式。有请……” 他深吸了一口气, “ 东约特兰公爵、挪威国王、瑞典国王…… 奥斯卡国王为我们颁奖。 ” 伴随一长串的头衔,奥斯卡二世登上舞台, 他拿起一张卡纸,低声念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先生,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惠的实证。” 话音刚落,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没有人不服。 托尔斯泰拄着拐杖,缓缓走上舞台,对四周小幅度地欠身行礼。 今天的他换上了俄国民族服饰,那一顶护耳帽(乌山卡),显得有点儿滑稽。 众人再一次鼓掌。 “咳咳……” 托尔斯泰清清嗓子, 现场安静下来。 他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能够万分荣幸和喜悦地站在这里,接受如此崇高的荣誉,我本应该感谢诺委会对俄国文学的认可、对我个人的肯定。但是……” “但是”之前的话,都是毫无意义的。 众人却并不惊讶, 因为大家都知道托尔斯泰要感谢谁。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餐厅的角落处,看着陆时。 沉默席卷, “……” “……” “……” 气氛浓烈而热情。 托尔斯泰下面的话也印证了诸人的猜想。 他说:“是的是的。没错。大家肯定已经知道了,我最想感谢的,其实是伦敦政经的陆教授和萧先生。” 他微微停顿, 众人侧耳倾听。 没想到,托尔斯泰竟然说:“各位为什么不为陆教授献上掌声?” 所有人愣了半秒, 随后,掌声如潮水一般卷来,一浪高过一浪,眼看着要将屋顶掀翻。 陆时无语, “……” 没想到会变成这样。 他只能站起身,对四周连连鞠躬, 好不容易等掌声褪去,这才重新坐下。 结果,托尔斯泰还没完, “陆教授,你不说几句吗?” 此言一出,又是热烈的掌声。 坐在第五桌的瑞典文学院的人全都脸黑如墨, 常务秘书卡尔·大卫·阿夫·威尔森嘀咕:“这个奖到底特么是颁给谁的!?” 福塞尔无奈, “忍着吧。” 谁让他们之前忽略托尔斯泰呢? 现在被人当众打脸,还打得“啪啪”响,属实是活该了。 陆时被托尔斯泰架起来, 没办法,他只好起身说道:“托尔斯泰先生,不要感谢我。你应该感谢的是俄国文化。当然,你更应该感谢你自己,你的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世界的复杂和多样。” 托尔斯泰缓缓点头, “是这样没错。我要感谢那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创作,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致辞总算是变得正常了。 “呼~” 陆时长出一口气,赶紧坐下。 旁边的爱因斯坦偷偷竖起大拇指, “陆教授,你真行。” 陆时有些头疼, “可别。” 他实在是不想再被折腾了。 舞台上,托尔斯泰或许是年纪大了,说话有些絮絮叨叨,讲了很多关于创作的认识, 在场的科学家听不懂, 但作家们受益匪浅。 直到致辞结束,不少人主动站起来表达对托尔斯泰的感谢, “托翁,《安娜·卡列尼娜》是我迄今为止读到过最经典的作品。” “这次得奖,托翁实至名归。” “《战争与和平》绝非‘老爷式的游戏",里面呼吁了自由,揭示各种罪恶。” …… 陆时闭目沉思, 良久,他说:“一个伟大的作家,不会因为他没得诺贝尔文学奖就不再伟大,而一个蹩脚的作家,也不会因为得奖而改变其蹩脚的事实。” 爱因斯坦在旁边听了,问道:“陆教授,那你认为,给托翁颁奖,是增加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 陆时点头。 爱因斯坦又问:“那,这类作家多吗?” 根本不用多作思考,陆时回答:“我在和蒙森教授辩论时便举过例子。左拉、易卜生、契科夫……任何一个对文学抱有兴趣的人都不可能完全绕开他们。” 爱因斯坦露出一抹坏笑, “那后者呢?” 陆时不解, “什么后者?” 爱因斯坦进一步解释:“当然是你说的‘蹩脚的作家"。” 这小子,憋着一肚子坏水呢~ 陆时白对方一眼, “关于后者我不想举例。” 爱因斯坦大笑,随即真诚地说:“把文学奖颁给托翁,调子定得太高。我敢预言,在未来的获奖者当中,找出根本不能和托翁相提并论的人,哪怕以我有限的阅读,也并非难事。” 陆时摊手, “有几个人比得了托翁啊?” 两人聊着天。 舞台上,致辞环节结束。 接下来便是一长串的剩余流程, 菲利普赠送怀表、 奥斯卡二世颁发诺贝尔金奖牌并给予支票、 合照、 …… 一套流程下来,确实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托尔斯泰一把年纪了,竟然也不累,精神矍铄地由得他们折腾, 现场的气氛被推高。 这之后,奥斯卡二世登上舞台, “接下来,是和平奖。” 说着,他拿出卡纸,做作地展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 “获得奖项的竟然有两位。他们分别是,各国议会争取仲裁与和平联盟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帕西先生;以及,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让·亨利·杜南先生。” 两人登上舞台。 杜南秉持一贯谦虚低调的姿态,请帕西先致辞。 帕西也不谦让了, 他干脆道:“我也不多废话,直接开始感谢。首先要感谢的,当然是伦敦政经的陆教授……” 奥斯卡二世:??? 索尔曼:??? 现场众人:??? 怎么又是陆时? 他们全都是懵逼的状态。 帕西沉声道:“大家可能会好奇原因。我要感谢陆教授,是因为他给予了我实现梦想的可能。他拟稿的《议联宪章》,让国际和平的构想不再是空中楼阁。”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拿出随身的一张纸,念道: —— 我议联同兹决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 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 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 …… —— 有些东西,就是能引起人们共鸣。 在场之人无不讨论, “这是谁写的?” “不清楚。但是刚才帕西先生提到《议联宪章》,如果这是《议联宪章》的序言,那必然是陆教授所拟。” “既然是陆教授写的,那就不奇怪了。” “是啊,他的水平,有目共睹。” …… 众人的目光又一次看向陆时。 陆时头都大了, 他这个《议联宪章》,根本就是从后世的文件中抄来的。 过了一阵, “至此,结束。” 帕西缓缓地深吸一口气。 “……” “……” “……” 现场陷入安静。 随后,热烈的掌声响彻餐厅,声量之大,比刚才为托尔斯泰鼓掌的时候更甚。 帕西双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各位,这是陆教授所写。” 他看向陆时, “你来说两句吧。” 又是这样。 陆时无奈地站起身,说:“诺贝尔先生在遗嘱中设立奖项,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其中最难评判的,恐怕就是和平奖。” 所有人深以为然, 有的叹气、有的点头。 陆时说:“个人力量渺小,所以才需要国际组织,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说完,他就坐下了。 舞台上的帕西明显是不满意,还希望陆时多说几句, 但他看陆时无声地摇头,便不再强求,干脆进行了致辞最后的陈述,说道:“我深深地感谢陆教授,希望,和平能够永恒地到来。” 又是一阵掌声。 帕西后退,将位置让给了杜南。 谁曾想,杜南一开口便也提到了辣个男人—— 陆时。 只听他说道:“很凑巧,我最先要感谢的也是陆时陆教授。” 常言道:“再一再二不再三。” 这次诺贝尔奖倒好, 托尔斯泰、 帕西、 杜南, 三个获奖者首先都要感谢陆时。 这颁奖典礼到底是给谁开的!? 下面的索尔曼坐不住了, 他环视一圈,目光锁在了威廉·康拉德·伦琴身上,悄无声息地挪过去, “伦琴教授?” 伦琴正全神贯注地听着杜南致辞,被吓了一跳, 他回过头, “索尔曼先生,有什么问题?” 索尔曼谨慎地整理措辞,问道:“伦琴教授,你致辞,会说什么?” 伦琴嘴角勾了勾, “你的意思是,我是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咯?” “啊这……” 索尔曼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一股恶作剧的心思从伦琴心中升起, 他说:“如果是我,肯定也会感谢陆教授。他写的那部短篇科幻《朝闻道》,让我对科学的本质、科学的追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索尔曼差点儿当场哭出来, 第一届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竟然是给陆时举办的! 他准备劝说对方, “伦琴教授,你看这……” 伦琴抬手打断, “等等!致辞还没结束呢~” 索尔曼“啊?”了一声,看向舞台,发现杜南明明没有在说话。 但是,周围的掌声异常热烈。 他回过头, 不知什么时候,陆时又站了起来, 今天的第三次了。 只听他说道:“首先,对国际红十字会捐赠的并非我个人,而是《镜报》。其次,我认为这是《镜报》应该做的,因为国际红十字会致力于在战争和冲突中救助受难者,提供医疗援助,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以及为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后面又是很长一串的发言。 掌声愈加热烈了。 伦琴说:“陆教授说得真好啊。我看,接下来的致辞都让他发言好了。” 索尔曼:“……” 沉默片刻,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了。 第一届诺贝尔奖就这样了, 他决定放弃挣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