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贫瘠之地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林五一边听着,一边暗暗点头。他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知道这对他们接下来的行动至关重要。临别时,他还特意向询问了范汝为的住处,以便日后拜访。 回到小院,林五将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一飞。林一飞听后,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知道,要想赢得范汝为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展现出自己的诚意和能力,让他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 于是,林一飞决定,在做好充分准备后,留下莲心看家,自己则带着林五前往范汝为的住处,准备先向他了解这两个村的实际状况。 林一飞与林五踏着晨露,穿过蜿蜒的村间小道,向着范汝为的住处进发。沿途,他们不时与早起的村民点头致意,虽没人理自己,却也能感受到村民们质朴的民风。 两人一路走一路问,约莫半个时辰,两人便来到了范汝为的家门前。这是一间由青石板和竹篱笆围成的简朴院落,院内几株老槐树郁郁葱葱,显得格外宁静而庄重。林一飞轻敲柴门,不多时,一位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看来应该不到三十岁的精壮男子打开了门,正是范汝为。 不待他问,林一飞就自我介绍道:“林某乃是朝廷新任的通直郎,专司屯田之事……” 范汝为上下打量了林一飞和林五一番,尤其是当目光落在林一飞那张略显稚嫩的脸上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疑惑。他显然没想到这新任的屯田令竟是如此年轻的少年。 “既然如此大人尽可自便,与我范汝为何干?”范汝为的声音低沉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一飞微微欠身,态度谦逊而不失礼貌:“在下林一飞,初来乍到,闻得范兄在村中威望极高,特来拜访,希望能了解一番村中实情,以便日后能为乡亲们尽些绵薄之力,也好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水平嘛。” 范汝为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林一飞的年龄和意图持保留态度。他淡淡一笑,却难掩眼底的冷淡:“林公子年少有为,志向远大,实乃难得。只是这村中之事,错综复杂,非一朝一夕可解。范汝为又只是个普通的佃户,你说的话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呀!” 林一飞并未因范汝为的冷淡而气馁,他深知赢得信任需要时间和行动。于是,他进一步解释道:“范兄所言极是,信任需经时间考验。但我此行确是带着诚意而来,愿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与能力。若范兄能给予一个机会,让我了解村中困境,或许我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至少,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共同为村子谋求福祉。”说完还恭敬的对范汝为施了一礼。 林一飞的话语诚恳而坚定,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范汝为看着这位年轻的少年,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异样。他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让开了路:“既然你如此坚持,那就进来吧。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你只是空口说白话,就别怪我了。” 林一飞闻言,心中一喜,连忙道谢后步入院中。他知道,这虽只是第一步,但已足够让他们离目标更近了一些。 进入院内,林一飞环顾四周,简朴中透着几分雅致,显然范汝为虽为佃户,却也是个讲究生活之人。 他向范汝为表达了想要深入了解济川村与书峰村军田与官田现状的迫切愿望,以及这些田地对于改善村民生活、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范汝为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既有对林一飞这份热情的意外,也有对他能否真正体察民情的怀疑。他沉吟片刻,道:“林大人若真想知根知底,光听我说是不够的。这田间的苦楚,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难以体会。这样吧,我领你下去走走,但你得有心理准备,你这一身锦衣华服,怕是到了田间地头,就成了下来私访的钦差大臣吧。” 林一飞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微笑道:“范兄言之有理,是我疏忽了。既然要深入了解,自然不能光凭想象。至于这身衣裳,不过是身外之物,换下便是。” 说着,他看向范汝为,眼中满是诚恳,“还请范兄借我一套粗布衣裳,让我能更贴近百姓,更真实的了解实际状况。” 范汝为见状,心中暗暗点头,对林一飞的决心有了几分认可。他转身进屋,不多时便拿着一套不怎么干净的粗布衣裳出来,递给林一飞。林一飞二话不说,便在范汝为的指引下,在院角的一间小屋内换好了衣裳。 换上粗布衣裳的林一飞,虽少了些往日的文雅,却多了几分质朴与亲和。换好衣服后,两人便一同出了门,向着田间地头走去。 一路上,范汝为向林一飞详细介绍着两村的田地分布、作物种类、收成情况以及村民们面临的种种困难。林一飞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显示出他对农业生产的专业理解。 当两人真正踏入田间,看到那些因缺乏灌溉、土壤贫瘠而长势不佳的庄稼时,林一飞的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他蹲下身子,亲手触摸着干涸的土地,感受着那份沉重与无奈。这一刻,他更加坚定了要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做些实事的决心。 范汝为在一旁看着林一飞的一举一动,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敬佩。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官员竟能如此迅速地融入百姓之中,如此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苦楚。他开始相信,或许这位林大人,真的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改变。 “大人,您看看这地,雨水不均,又旱又涝的,我们拼尽全力,收成也只够勉强糊口,这一亩地一年最多能收三石,可县里说朝廷是按照四石收粮的,温知礼那狗官还有一些杂税,所以一年下来刨去这些咱是要吃没吃要喝没喝呀。”一位年长的村民上前,指着脚下干裂的土地,眼中满是苦涩。 随后,一行人又赶往书峰村,情况亦是如此,甚至更为严峻。书峰村因地处山谷之中,排水不畅,每逢雨季,洪水肆虐,冲毁良田,而旱季则滴水如金,作物枯萎。村民们谈及此事,无不痛心疾首。 面对村民们无奈的诉说与对现状的深深绝望,林一飞的心被深深触动。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着众人,特别是范汝为,缓缓开口:“诸位乡亲,我林一飞虽是一介书生,但今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感受到了责任与使命。我知改善非一日之功,但我既然做了这屯田令,就愿以行动证明,书生的见解也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 范汝为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以为然的笑,他摇了摇头,道:“林大人,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可这田地的问题,非是你能读书识字写篇锦绣文章就可以解决的。土壤贫瘠、水旱不均,这些都是老天爷的安排,人力岂能轻易改变?” 林一飞并未因范汝为的质疑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深吸一口气,认真地说:“范兄,我虽不谙农事,但我深知事在人为。土壤贫瘠,我们可以尝试施肥改良;水旱不均,我们可以兴修水利,引水灌溉,排涝防洪。我愿意用半年时间,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若真能有所成效,还请范兄及各位乡亲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继续为村子谋福祉。若是我失败了,我二话不说,即刻给知府大人写辞呈回家,绝不再提此事。” 说到这里,林一飞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他看向范汝为,笑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范兄,不如我们打个赌吧。若我能在半年内显著改善田土状况,提高作物收成,你就带着你的佃农们,全力支持我的计划;若我未能如愿,我便自行离去,绝不拖累大家,爱谁谁接替我的职务都凭县太爷安排如何?”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一片哗然。村民们面面相觑,既惊讶于林一飞的决心,又好奇这场赌局的结果。范汝为也被林一飞的勇气和决心所打动,他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爽朗的笑道:“好!林大人,我就陪你赌这一局。但我也提醒你,这田地的问题,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林一飞微微一笑,感激地看向范汝为,他知道,这场赌局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赢得范汝为及村民们信任的关键一步。他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都要全力以赴,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 夜幕降临,林一飞也从范汝为家回到了住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中涌动着无数的想法与计划。他明白,要想解决这两个村庄的困境,必须从根源入手,改善水利设施,改良土壤,只有这样才能让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