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九章 人满为患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叔父,您也清楚,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与朝廷全面抗衡,每一分力量都需用在刀刃上。攻打龙溪,若是为了扩张势力,我自然赞成,但若要以牺牲林大人和三娘,我范汝为实在做不到。”范汝为说到这里,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范积中见状,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 尽管内心充满了挣扎,范汝为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作为起义军的领袖,他必须为大局考虑,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范擒虎与范积中,沉声道:“擒虎,叔父,我意已决。我们确需扩大势力,龙溪县作为战略要地,势在必得。但在此之前,我必须明确一点——我们攻打龙溪,绝不可伤害林大人与何三娘,他们二人皆是性情中人,又与我相识,让我对他二人下毒手,我范汝为怎也做不到。” 范擒虎闻言,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范汝为的苦衷,他点头道:“大哥,我明白了,我们会尽量不伤害他们,但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还望大哥有所准备。” 范积中欣慰地拍了拍范汝为的肩膀,赞许道:“汝为,你能有此等胸怀,实乃我范家之幸,你放心,我会亲自督战的。”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九千多起义军便在晨曦中整装待发,士气高昂。范汝为站在高台上,望着下方整装列队的将士们,高声宣布:“今日,我的目标是龙溪县!但我们此去,遇到县令林一飞与何三娘时,务必以礼相待!都明白吗!” 随着一声令下,战鼓雷动,号角齐鸣,起义军如潮水般涌出营地,直奔龙溪县而去。 翌日清晨,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龙溪县的城墙上,给这座即将面临考验的县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战甲。林一飞早早便起了身,他站在县衙窗前,凝视着远方,眉宇间凝聚着深沉的忧虑。昨夜与苏瑶的温存仿佛还在心头萦绕,但现实的紧迫感却让他不得不迅速投入到即将到来的危机中。 “大人,不好了!”一名衙役匆匆跑进房间,打断了林一飞的思绪,“起义军正朝我们龙溪县来,沿途村庄的百姓听闻消息,纷纷携家带口逃往县城避难,现在城里人满为患,粮食、水源和住所都成了大问题。” 林一飞闻言,神色一凛,迅速转身走向案前,铺开地图,仔细审视着龙溪县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的防御布局。虽然不懂军事,但却知道面对即将到来的敌人,仅凭县城现有的兵力难以抵挡,但保护百姓的安全是他作为县令不可推卸的责任。 “立刻召集所有衙役加强城防,同时组织人手疏散百姓,尽量将他们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区域。”林一飞沉声下令,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 这十天里,龙溪县内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紧张氛围所笼罩。林一飞几乎不眠不休地穿梭于县城的各个角落,亲自监督着疏散与安置工作的进行。 衙役们被紧急动员起来,他们不仅负责加强城墙的守卫,还协助百姓搬运家当,引导他们前往预先规划好的临时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大多设在县城的坚固建筑内,如庙宇、仓库以及部分富商的宅邸,经过紧急改造后,勉强能够容纳激增的难民。 林一飞还特别关注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安全,特别设立了几个专门的安置点,配备了医疗人员和基本的生活物资。他亲自前往各个安置点,安抚百姓的情绪,鼓励他们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同时,他还下令严格管理粮食和水的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这十天里,林一飞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他的声音因长时间的呼喊而略显沙哑,但那双眼睛里却始终燃烧着不灭的坚定。 苏瑶自林一飞全身心投入到龙溪县的防御与百姓安置工作中后,便默默承担起了照顾他身体的重任。她深知林一飞的疲惫与压力,那双因日夜操劳而布满血丝的眼睛,以及那略显沙哑却依旧坚定的声音,无不让她心疼不已。 天刚放亮,苏瑶便已开始忙碌。她亲自挑选上好的药材,细心研磨,精心调配,只为那一碗能稍微缓解林一飞疲惫的药汤。药香弥漫在济仁堂的药房中,那是她对林一飞无声的关怀和支持。 煎药的过程,苏瑶总是格外用心,火候的掌握、时间的把控,她都力求精准,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对林一飞的深情与担忧全部融入这碗药中。待药汤色泽醇厚,香气扑鼻时,她便小心翼翼地将其倒入瓷碗中,生怕有一丝差错。随后,苏瑶会亲自端着药碗,穿过熙熙攘攘的县城,避开人群,直奔县衙。每当她踏入县衙的那一刻,总能感受到一股沉重而紧张的气息。 “林大哥,先歇歇吧,喝碗药。”苏瑶轻声细语,将药碗递到林一飞面前。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柔情与心疼,仿佛能洞察他所有的疲惫与不易。 林一飞抬头,望向苏瑶那双充满关爱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接过药碗,一饮而尽,那苦涩中带着甘甜的药汁,仿佛瞬间驱散了他周身的疲惫。他轻轻握住苏瑶的手,感激地说:“瑶儿,谢谢你。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苏瑶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泪光,却也充满了坚定。虽然到现在为止林一飞也没有来找苏明提亲亦或是说类似的话,可苏瑶还是跟何三娘一起做着她认为一个妻子该做的事。 林一飞的努力也没有白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城内的秩序逐渐恢复,百姓们的情绪也趋于稳定。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向好发展时,一个更加严峻的消息传来——范汝为的起义军已经逼近龙溪县,预计将在几日后到达,所过之处百姓的财物无一幸免全部被抢,这个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再次激起层层涟漪。 面对起义军逼近的严峻消息,林一飞的心情愈发沉重。他站在县衙的窗前,凝视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连日来的奔波与劳累,让他本就疲惫不堪的身体更加虚弱,但此刻,他的思绪却异常清晰。 “为何这些起义军,明明是为了反抗不公而起,却最终走上了欺压百姓的道路?”林一飞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不解与悲哀。他深知,古代农民起义的根源在于朝廷的腐败与剥削,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走投无路之下才选择揭竿而起。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起义都是正义的,更不是所有起义军都能成为拯救苍生的英雄。 林一飞开始反思,这些起义军之所以难以成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被眼前的苦难所驱使,缺乏教育和文化的熏陶,难以形成系统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愿景。因此,在起义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容易被仇恨和贪婪所蒙蔽,将矛头对准了同样受苦的百姓,而非真正的敌人,朝廷。 “一支只会抢钱欺负百姓的队伍,又怎能赢得民心,怎能成就大事?”林一飞心中暗自叹息。他明白,真正的革命者,必须拥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必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为百姓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的信任和支持。 不过林一飞也从没认为自己会输,毕竟有超时代的武器存在,只要炸药不受潮应该就能把他们吓走,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林一飞都会亲自前往检查这些陷坑和炸药包的布置情况,确保万无一失。他深知,这些陷阱和炸药将是他们抵御起义军的重要依仗。每当想到这些,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自信与坚定。 “虽然老子不会打仗,但龙溪县也绝不会轻易落入贼手!”林一飞在心中暗暗发誓。 同时,林一飞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前往泉州,向知府谢昌求援,详细汇报了起义军的动向及龙溪县的防御准备情况,请求朝廷派遣援军;另一面,他则继续加强县城的防御工作,组织百姓加固城墙,并设置多重防线,誓要将起义军阻挡在城门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军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但龙溪县的防御工作也越发严密。林一飞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心中却无丝毫畏惧。他相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保卫家园的勇气。而那超时代的武器炸药包,也必将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让起义军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们不会输!”林一飞在心中坚定地默念着这句话。 范汝为骑着马,位于起义军队伍的前列,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望向远方那片即将被战火洗礼的龙溪县。身后,九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虽然他们装备简陋,只有木棒、长矛和一些从沿途村庄中搜罗来的简单兵器,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光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