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大人还需注重情报的收集与利用。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敌人的动向了如指掌,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策略。而柳烟儿在余胜身边多年,对叛军的内部情况颇为了解,或许能在此方面为大人提供一些帮助。”
林一飞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他深知柳烟儿所言非虚,利字当头,确实是乱世中的不二法门。他轻轻拍了拍手,赞许道:“柳姑娘果然见识非凡,本官受教了。你的建议,本官会仔细考虑,并尽快付诸实施。”
柳烟儿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明白,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友,一个能够帮助她实现复仇大业的强大助力。她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感激:“大人放心,烟儿定当竭尽所能,助大人一臂之力。”
林一飞在听完柳烟儿的计划后,眉头微蹙,他深知范汝为的狡猾与多疑,要让这样的消息在不被他直接察觉的情况下传遍各地,确非易事。然而,柳烟儿却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她缓缓开口,为林一飞细细剖析了她的策略。
“林大人,您说的没错,范汝为狡猾多端,想要瞒过他确实不易。但正因为他的多疑,我们反而可以利用这一点。”柳烟儿顿了顿,继续说道,“首先,我们不必直接提及范汝为的名字,而是采取一种更为隐晦且普遍适用的方式——在各地广泛张贴招安告示。”
“这些告示上,我们可以大谈朝廷对于民间义军的宽宥政策,强调只要放下武器,归顺朝廷,便可既往不咎,并依功论赏。重要的是,在告示中隐含一个信息,朝廷的招安之门向所有愿意和平解决争端的义军敞开,而不特指某一方。”
“接下来,便是这策略的精妙之处了。我们可以在告示的边缘,或是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加入一些暗示性的内容,比如提及朝廷对于维护地方安宁、保护百姓的决心,以及对于危害地方安宁、扰乱民生者绝不姑息的立场。这些言辞虽未直接指向范汝为,但其他义军首领,尤其是那些与范汝为关系微妙或心存不满的,自然会联想到范汝为的所作所为,从而心生戒备。”
“再者,我们可以利用民间传播,比如茶馆、市集、说书人等,通过他们之口,将招安的消息以及朝廷的立场更加生动地传播出去。这样,即使范汝为想要封锁消息,也难以做到滴水不漏。”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这些告示和言论在传播时,能够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氛围——即朝廷的招安政策是公正无私的,是对所有愿意和平解决问题的义军开放的,而不是专门针对某一方。这样一来,范汝为即使察觉到风声,也难以直接对号入座,只能暗自揣测,从而分散他的注意力,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林一飞听完柳烟儿的计划,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心说这女人还真是不简单,难怪余胜什么都要问她,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播策略,更是一场心理战,旨在利用范汝为现在的多疑和义军内部的矛盾,为真正的招安行动铺平道路。他轻轻点头,对柳烟儿的策略表示了高度认可。
“柳姑娘,此计甚妙!既展现了朝廷的诚意,又巧妙地利用了敌人的心理弱点,实为高明。本官即刻安排人手,按此计划行事。”林一飞说着,便吩咐手下准备实施这一精心设计的策略。而柳烟儿则在一旁静静地站着,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
林一飞深知此策虽妙,但实施起来仍需多方配合与上层的支持,特别是张浚大人的认可与协助至关重要。于是,他提笔蘸墨,铺开宣纸,准备将当前的局势、柳烟儿的精妙计策以及自己的分析思考详细记录于信中。笔尖轻触纸面,行云流水般地书写开来。
信中,他不仅详细阐述了范汝为叛军的动态、柳烟儿提供的宝贵情报以及他们拟定的招安策略,还深入分析了这一策略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如增强朝廷威信、分化叛军内部等等。同时,他也表达了恳请其能够继续给予指导与支持的愿望。
写毕,林一飞反复审阅,确保每一个字都准确无误后,才小心翼翼地将信折叠好,封入特制的信封中。他唤来一名忠诚可靠的侍卫,将信件郑重地交到他手中,并嘱咐道:“此信至关重要,务必亲自送至张相府上,不得有误。”侍卫领命而去。
待侍卫离开后,林一飞这才转向柳烟儿,微笑着说道:“柳姑娘,你的计策已得到本官的认可,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与实施阶段。你先回客房休息,养精蓄锐,待有进一步行动时,本官自会派人通知你。”
柳烟儿虽然躬身行礼,退出了林一飞的书房,但她的心中却泛起了层层涟漪,难以平静。她深知,在这个乱世之中,人心易变,尤其是像林一飞这样身居高位的人,更是难以捉摸其真正的意图。
她不禁暗自思量,自己虽凭借智慧与情报为林一飞献上良策,但这份信任究竟能维持多久?毕竟,她与林一飞之间,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并无深厚的交情或血缘纽带。
回到客房,柳烟儿坐在铜镜前,凝视着镜中那张虽历经风霜却仍美艳绝伦的脸庞,心中五味杂陈。她明白,自己虽然已是残花败柳,但却还是只能凭着容貌与进一步巩固与林一飞的关系。想到这里,她不禁轻叹一声,既有无奈也有决绝。
“贞儿,你过来。”柳烟儿轻声唤道,她的贴身婢女贞儿闻声连忙应诺,走进屋内。
“你去为我准备一套最精致的舞衣,再挑选几样合适的首饰,晚上我要为林大人献舞。”柳烟儿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贞儿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小姐,这……”她欲言又止,显然对柳烟儿的决定感到不解和担忧。
“无需多言,照我说的去做便是。”柳烟儿打断了贞儿的话,语气中带着不容反驳的力量。她深知,自己这一举动虽显卑微,却也是无奈之举。她一个弱女子,除了依靠智慧和美貌,又能拿什么去换取生存和复仇的机会呢?
此时的林一飞却在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眉头和专注的眼神。他深知,这份招安告示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朝廷与叛军之间微妙关系的平衡木,每一个字句都需慎之又慎。
他亲自撰写的告示,既体现了朝廷的宽宏大量,又隐含了对叛军行为的警告,力求在字里行间传达出既温和又坚定的立场。完稿后,林一飞反复斟酌,多次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随后,他召集了建州府衙内的重要官吏,包括府丞、参军等,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这份告示的可行性。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热烈,每个人都深知这份告示的重要性,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
林一飞耐心听取了众人的意见,逐一分析利弊,最终确定了一个更加完善、更加贴近实际的版本。他强调,告示的发布不仅要广泛,更要深入,要让每一个百姓都能感受到朝廷的诚意与决心。
会议结束后,林一飞立即命令文书官按照最终确定的版本进行拓印,他深知,这些告示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朝廷与叛军之间斗争的重要武器。
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林一飞还安排了专门的信使队伍,负责到时将告示快速秘密传递到各县。
同时,林一飞也没有忘记柳烟儿的建议,他秘密部署人手,利用茶馆、市集等民间场所,通过说书人、商贩等渠道,将招安的消息和朝廷的立场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出去。
忙完这一连串紧要的部署,夜色已悄然降临,建州府衙内灯火通明,却也掩不住一丝疲惫的气息。林一飞揉了揉酸涩的双眼,正欲起身前往后堂寻些简单的吃食以解饥饿,忽闻门外传来轻盈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婢女贞儿的声音,带着几分恭敬与急切:“林大人,柳姑娘有请,说是要在此处回请大人,以表谢意。”
林一飞闻言,心中微动。他本就对柳烟儿的智慧与胆识颇为欣赏,此时她主动提出回请,正合他意,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了解她的想法,同时也可探讨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于是,他微微一笑,点头应允:“好,带路吧。”
随着贞儿的引领,林一飞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了柳烟儿暂居的客房之外。室内透出柔和的烛光,与外面的清冷夜色形成鲜明对比。他轻轻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熏香扑鼻而来,房间内布置得雅致而不失温馨,显然柳烟儿为此次回请做了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