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汝为的精锐之师原本就经历了严重的兵力损耗,此刻更是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而余胜的军队则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之后,逐渐找回了信心,虽然死伤已经过半,但他们还包围了范汝为的土寨,准备发起最后的攻击。
夜幕降临,但战争的脚步并未停止。范汝为站在营寨的高处,望着外面那些虎视眈眈的敌军,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已经渐渐偏向了余胜一方,自己的军队已经难以承受更多的损失了。于是,他决定采取一种更为保守的战术,坚守营寨,等待时机。
范汝为亲自下令,让全军进入戒备状态,加强营寨的防御措施。他相信,只要能够顶住敌军的进攻,自己就有机会利用地形和剩余兵力优势逐步蚕食对方的有生力量。
林一飞和柳烟儿依旧站在建州城楼上,密切关注着前方的战事。看到范汝为的军队开始坚守不出,林一飞深知这是敌人无力回天的表现,但他也明白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艰难和残酷。他深吸一口气,转向身边的齐归:“传令下去,让熊志宁和张万全做好总攻的准备。”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拉锯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范汝为的军队虽然坚守住了营寨,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余胜则不断试探、调整策略,试图找到突破口。
在范汝为的营寨深处,谢路与贺岩两位将领各自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表面上对范汝为忠心耿耿,实则心中早已暗流涌动。他们私下里早已与林一飞达成秘密协议,只待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助林一飞大军一举攻破营寨。
谢路负责营寨的后勤与防御工事的建设。他利用职权之便,在营寨的后门处悄悄布置了一条隐蔽的通道,这条通道直通寨外,专为林一飞的大军预留。每日里,他看似忙碌于加固寨墙、调配物资,实则暗中监视着范汝为的一举一动,等待那决定性的一刻。
而贺岩他表面上对范汝为言听计从,实则心中早有不满。贺岩深知范汝为的野心与暴行,对其早已心生嫌隙。林一飞的到来,对他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救赎。他暗中与谢路保持联系,两人共同策划着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范汝为致命一击。
随着余胜军队对营寨的围困日益加剧,范汝为的焦虑与不安也愈发明显。他频繁地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却未曾察觉到谢路与贺岩的异常。在他看来,这两位将领是他除了周随外最得力的助手,是他能够坚守营寨的依仗。
然而,就在范汝为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时,林一飞的大军却悄然逼近。夜色如墨,星光黯淡,正是偷袭的最佳时机。谢路与贺岩按照事先的计划,秘密集合了三千多心腹士卒,准备执行他们的背叛之举。
就在余胜的军队对营寨发动新一轮猛攻,范汝为全力指挥防御之时,谢路悄然打开了后门处的隐蔽通道。而贺岩则借着混乱的战况,故意制造了一个需要增援的假象,引得范汝为的注意力暂时转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一飞的大军如同幽灵般从通道中涌出,迅速占领了营寨的后方。谢路与贺岩则率领着他们的心腹士卒,从内部发起了突袭,与林一飞的军队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
范汝为站在营寨的指挥台上,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士兵抵御着外围余胜军队的猛烈攻势,耳边充斥着兵器交击的刺耳声响和士兵们的呐喊声。突然,一阵不同寻常的骚乱从营寨深处传来,打破了原有的战斗节奏。他猛地回头,眉头紧锁,一股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发生了什么事?为何后方如此喧哗?”范汝为厉声质问身旁的传令兵。
传令兵面色苍白,颤抖着回答:“将……将军,不好了!贺岩将军和谢路将军突然打开了后门,放敌军入寨了!”
此言一出,如同晴天霹雳,范汝为只觉胸中一股怒火直冲头顶,双眼圆睁,几乎要喷出火来。他难以置信地瞪着传令兵,怒吼道:“什么?他们敢投降?!这些混蛋!”
愤怒之余,范汝为迅速冷静下来,意识到局势已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他深知,在内外夹击之下,继续坚守这座营寨已无可能。于是,他当机立断,大声喝道:“传令全军,放弃营寨,向县城撤退!”
随着范汝为的命令传下,原本就人心惶惶的士兵们更加慌乱,但在将领们的催促下,还是勉强集结起来,跟随范汝为向县城方向撤退。夜色中,火把摇曳,映照出他们仓皇逃窜的身影。
范汝为亲自带领着一千多精锐士兵,拼死突围而出,他们的背后是熊熊燃烧的营寨,以及不断逼近的敌人。空气中弥漫着焦土与血腥的味道,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
抵达县城城门前,范汝为心急如焚,催促守城士兵迅速打开城门。城门在沉重的吱嘎声中缓缓开启,他们如同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般,蜂拥而入。
进城之后,范汝为立刻下令加强县城的防御,布置兵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决战。他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逐渐逼近的敌人火光,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他知道,这一战将是他最后的希望,也是他最艰难的考验。
“林一飞,你以为这样就能打败我吗?我范汝为绝不会轻易言败!”他在心中暗暗发誓,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县城之内,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夜风凛冽,月光如霜,照耀着即将成为新战场的县城之外。林一飞身披银色铠甲,立于战阵之前,其身影在微光中显得格外挺拔而威严。他身旁,齐归、张万全与熊志宁三将严阵以待,各自统率着精锐之师,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随着范汝为军队的撤退,林一飞率军紧追不舍,直至县城城下。此时,谢路与贺岩早已率领各自的亲信兵马,匆匆从城中赶来,他们面带复杂之色,既有对林一飞的敬畏,也有对未来的忐忑。
“谢路将军、贺岩将军,二位果然不负所托,里应外合,立下大功。”林一飞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穿透夜色,传入每个人耳中。他缓缓走上前,目光如炬,审视着面前的两位将领。
谢路与贺岩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多谢大人赏识,我等不过是尽绵薄之力,愿为朝廷效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林一飞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二位将军忠心可鉴,但眼下战局未定,还需我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为了确保作战的流畅与统一指挥,我决定将二位的人马暂时混编进我的军队之中,共同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你们也由齐归齐制使统领。”
此言一出,谢路与贺岩心头皆是一震,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似乎在无声中交流着彼此的顾虑与不安。然而,面对林一飞不容置疑的目光,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
“谨遵大人之命。”两人齐声应诺,虽然心中或有不甘,但他们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只能服从。
随后,在林一飞的指挥下,谢路与贺岩的部队开始与朝廷军队进行混编。
随着混编工作的顺利完成,林一飞站在高处,眺望着整编后的近万军队,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但只要有这些忠诚勇敢的将士们在侧,他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力量。
余胜此刻却显得格外狼狈。他带领着残存的两千余名士兵,踏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向林一飞所在的军营行进。夜色虽深,但余胜的眼中却映不出丝毫的光亮,只有无尽的疲惫与挫败。
当他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四周的目光如同利剑般刺向他,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余胜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不安,缓缓跪倒在地,声音沙哑而沉重:“末将余胜,拜见林大人。”
然而,就在他膝盖触地的瞬间,变故陡生。林一飞并未如他所料般给予丝毫的宽慰或勉励,而是猛地一挥手,冷声道:“来人,将余胜拿下!”
这一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被熊志宁和张万全拿下的余胜更是惊愕万分,他抬头望向林一飞,眼中满是不解与愤怒:“大人,这是为何?”
林一飞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视着余胜,声音中没有丝毫的波动:“余胜,你在建阳、江黎杀人放火、劫掠民财,此等行径,岂能饶恕?”
随后林一飞甚至不管余胜的大骂就让人把他五花大绑押了下去,随着余胜被押解下去,他手下的两千余名士兵也陷入了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