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已至此,已无法回头。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嫣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归来。带着这份复杂的情感,林一飞渐渐陷入了沉睡,梦中似乎还有嫣姬那坚定的身影在徘徊。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卧室时,林一飞便醒了过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昨夜的疲惫与忧虑全部驱散。今天,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继续准备武举副主考的相关事宜。
随后的几天里,武举的筹备与进行显得有条不紊,整个枢密院内外的气氛紧张而有序。林一飞虽然心中挂念着即将对顾向明采取的行动,但在表面上,他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冷静与沉稳,亲自监督武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一切公平公正。
齐归按照林一飞的指示,不仅密切监视着顾向明的行踪,还暗中关注着武举中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考生。他穿梭于考场内外,用他那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判断力,挑选出了一批又一批技艺超群的武士。这些人在齐归的注视下,如同璀璨星辰般在武举的舞台上闪耀,他们的每一次挥剑、每一次跳跃,都凝聚着齐归的心血与期望。
与此同时,林一飞的大哥林一继也正式踏入了都城杭州的大门,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文科举考试。林一继作为林家的另一颗璀璨明珠,自幼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家族中公认的文学才子。他的到来,无疑为林一飞的家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
林一飞对林一继的到来感到十分高兴,他不仅亲自为大哥安排了舒适的房间,还特意吩咐府中的仆人准备了一些珍贵的文房四宝,以供林一继备考之用。
林一继则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那是母亲李清亲手所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林一飞的关切与叮嘱。“姨娘说,让我转告你,她在老家一切安好,勿需挂念。她老人家还特别强调,让你安心为官,为国家尽忠职守,莫要因私情而分了心。”林一继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却也满是对母亲的敬爱与顺从。
林一飞接过书信,细细品读,眼眶不禁湿润。母亲的叮咛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散了他心中的一丝阴霾。他抬头望向林一继,眼中闪烁着坚定:“我会的,大哥。我会努力做好我的本分,也不负母亲的期望。”
随后,林一飞领着林一继走进了内宅,那里,他的儿女林覃宇和林覃悦正由乳母陪着玩耍,两个孩子天真烂漫的笑容,瞬间融化了林一继的心。他蹲下身子,温柔地抚摸着他们的头,眼中满是慈爱与期待。
接着,林一继又见到了林一飞的妻子苏瑶,以及妾室何三娘和柳烟儿。苏瑶温婉贤淑,举止端庄,对他的到来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何三娘则活泼开朗,言语间透露出对林家的深厚感情;而柳烟儿,以其独有的聪慧与敏锐,让林一继印象深刻。三位女子各具特色,却都同样的美丽与善良,让林一继深刻感受到了林家的和谐与温馨。
晚餐时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林一继看着这一桌子的亲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大哥,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定能高中,光耀门楣。”林一飞举杯向林一继致意,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林一继闻言,心中更加坚定了要好好读书,入仕为官的决心。
那一夜,月光如水,林家宅邸内灯火通明,兄弟俩促膝长谈,直到深夜。他们谈论着各自的理想与抱负,也分享着彼此的忧虑与期待。这份深厚的兄弟情谊,在夜的掩护下,显得尤为珍贵与动人。
随着文举与武举的临近,杭州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唤醒,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从笔墨纸砚到各式小吃,应有尽有,满足了来自五湖四海学子们的各种需求。商贩们的吆喝声、学子们的交谈声,以及偶尔传来的马车辘辘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热闹非凡的都市交响乐。
客栈与客栈之间,更是人满为患,许多学子为了能在考前有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提前数月便预订了房间。即便是那些口碑极佳、设施完备的客栈,也早早挂出了“客满”的牌子,一时间,寻找住处成了许多远道而来学子们的头等大事。有的学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租住在民居之中,或是干脆在城外的寺庙里搭起帐篷,以图清静。
报到处更是热闹非凡,文举的考生们手持荐书,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有序地排队登记,领取考试所需的号牌与考场指南。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紧张与期待,偶尔有人低声讨论着考试的策略,或是互相鼓励,试图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寻找一丝慰藉。
武举的考场则显得更为壮观,巨大的校场上,各式兵器陈列整齐,等待着勇士们的检验。考生们身着劲装,或独自练习拳脚,或三两成群,相互切磋武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斗志与热血。齐归与一众考官穿梭其间,仔细观察着每一位考生的表现,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逃不过这些经验丰富的考官的眼睛。
杭州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竞争的气息。无论是文举还是武举,这些年轻的学子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梦想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一飞除了忙于武举的筹备与监督,也不时地亲自接见一些被推荐或是自荐的武人。这些武人或是出身名门望族,或是江湖中声名显赫的豪杰,每个人都带着一身不凡的武艺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枢密院门前,希望能在林一飞面前一展身手。
然而,尽管林一飞见过了不少武人,心中却并未涌现出太多的惊喜。这些武人虽然各有千秋,或力大无穷,或剑法超群,但似乎都缺少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那是一种能够真正引领南宋武坛,成为国之栋梁的气质。林一飞不禁有些失望,他开始怀疑,这次武举是否真的能够选拔出足以支撑南宋未来的栋梁之才。
每当夜深人静,林一飞独自坐在书房中,翻阅着那些武人的资料和考核记录,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忧虑。他深知,这次科举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选拔考试,更是南宋朝廷内部权力交接的关键一环。从秦桧**到赵眘**,权力的更迭背后,隐藏着无数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利益交换。
林一飞作为赵眘的心腹,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也曾私下里向赵眘探听过,是否有特别优秀的举子出现,但赵眘的回答总是含糊其辞,似乎并不愿意过多透露。这让林一飞更加确信,这次科举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选拔人才,而在于权力的平稳过渡。
每当想到这些,林一飞都会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他作为一个忠诚的官员,一直渴望能够为南宋的繁荣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却让他不得不面对这些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这让他感到无比的疲惫和无奈。
但即便如此,林一飞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依然坚定地相信,无论权力的斗争如何激烈,南宋的未来都需要真正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来支撑。因此,他依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监督这场武举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它能够尽可能地公平公正,为南宋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与此同时,林一飞也更加珍惜与家人的相处时光。每当回到家中,看到妻子苏瑶的温柔贤淑,妾室何三娘的活泼开朗,以及柳烟儿的聪慧敏锐,还有那一双可爱的儿女,他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些家人,是他在这复杂政治斗争中唯一的依靠和慰藉。
有所不同的是,这几天皇城都统顾向明的生活被一种莫名的阴霾所笼罩。他本是皇城中的一把利剑,威风凛凛,无人不惧,但近来,一种难以名状的直觉像是一条无形的锁链,紧紧缠绕着他,让他难以安宁。
每当夕阳西下,顾向明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公务,踏出皇宫那威严的大门时,一种被窥视的感觉便如影随形。他环顾四周,目光锐利如鹰,试图捕捉那隐藏在暗处的目光,但无论是街角的阴影,还是人群中的缝隙,都仿佛只是寻常的风景,并无异样。
起初,顾向明以为这只是自己过于敏感,或是连日劳累所致。他试着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这只是虚惊一场。然而,这种感觉却日复一日地加剧,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时,他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双眼睛仿佛穿透了夜色,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让他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