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 手刃仇人(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他扫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爱卿,今夜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太上皇……被杀了,连人头都不翼而飞,凶手只在现场留下了"杀人者岳飞也"六个字。”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张浚紧锁眉头,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显然在思考对策;胡铨则是一脸严肃,目光锐利,似乎在寻找着话语中的漏洞;郑少白则是眉头紧皱,显然意识到此事将给杭州城带来不小的震动。 林一飞听罢,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赵眘虽然面色凝重,但眼中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喜色并未逃过他的眼睛。他深知,赵眘对于太上皇的忌惮已久,如今太上皇被杀,赵眘虽表面上悲痛,但内心恐怕是松了一口气。 于是,林一飞挺身而出,出班奏道:“皇上,此事影响甚大,若贸然声张,恐引起朝野动荡,民心不稳。臣以为,不如以太上皇暴毙为由,先稳住局势,再暗中查访凶手,力求找到真相,以正视听。” 赵眘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林一飞的急智,对于他的提议自是颇为重视。于是,他转而看向张浚与胡铨,征询他们的意见。 张浚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此事若处理不当,恐引起更大的风波。但暗中查访凶手亦需得力之人,臣愿领命,协助皇上查明真相。” 胡铨亦点头附和:“臣亦赞同林大人的提议。但此事需谨慎处理,以免打草惊蛇。臣愿负责对外发布消息,确保消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维护皇室威严。” 郑少白亦表态支持:“臣愿全力配合,确保杭州城内秩序井然,不让此事影响到百姓生活。” 赵眘见众人意见一致,心中稍安。他深知,这一夜虽然危机四伏,但只要有这些忠臣良将在侧,他就有信心稳住局势,将这场风暴平息下去。 “好!”赵眘一拍龙椅扶手,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就依诸位爱卿所议。林爱卿,你即刻着手暗中查访凶手;张爱卿,你负责统筹全局,协调各方;胡爱卿,你负责对外发布消息,务必确保消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郑爱卿,你则负责维持杭州城内秩序,确保百姓安宁。” 林一飞一听完赵眘下的这个旨意,心中顿时明了,赵眘根本就没有打算真正去追查凶手。他深知,岳雷和岳银瓶要杀赵构的事情,自己不仅知情,而且还暗中协助传递了密折。如今,赵眘让自己来负责暗中查访凶手,这分明是在给自己递眼色,示意此事不必深究,只需做做样子,走走过场。 林一飞心中暗自冷笑,却也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表情,使之恢复到平日里那般威严庄重。他上前一步,似模似样地开始分析起案情来:“皇上,此案疑点重重,首先,太上皇身边守卫森严,凶手是如何潜入并得手的呢?其次,凶手为何只取走了太上皇的首级,而留下其他部分?再者,"杀人者岳飞也"这六个字,显然是故意为之,意在嫁祸岳飞子女,但我们也不可轻易相信。微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查清凶手的真实身份和动机,再作定夺。”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仿佛他真的是在尽心尽力地分析案情,而不是在敷衍了事。赵眘听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知道林一飞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对他这番恰到好处的表现感到满意。 张浚、胡铨等人也听得频频点头,他们虽然心中各有疑虑,但此时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赵眘已经下了旨意,他们只能按照旨意行事。 林一飞见众人没有异议,便继续道:“微臣建议,先从太上皇身边的侍卫查起,看看他们是否有异常表现,再逐步扩大范围,搜查可疑人物。同时,微臣也会派人暗中监视岳飞子女的行踪,看看他们是否有可疑之处。” 说到这里,林一飞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仿佛在观察他们的反应。果然,赵眘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林一飞心中冷笑,他知道赵眘这是在担心自己真的会去追查岳飞子女,于是又补充道:“当然,微臣也会注意分寸,不会打草惊蛇,更不会让此事影响到皇室的威严和皇上的声誉。” 赵眘听后,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道:“好,就依林卿所议。务必小心行事,务必确保皇室的威严不受损害。” 张浚,这位老练的臣子,深知此刻的局势微妙且复杂,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赵眘与林一飞之间微妙的默契。眼见大殿内的气氛逐渐平稳,他微笑着从队列中走出,缓缓开口:“皇上,林大人所言极是,但微臣尚有一事需提请皇上注意。据边关急报,金人正紧锣密鼓地整兵备马,似有南下之意。此刻我朝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交加,臣以为,我们既要妥善处置太上皇之事,亦需未雨绸缪,准备迎击可能南下的金人。”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字字句句都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张浚深知,此刻提出金人的威胁,既是对赵眘的一种提醒,也是为接下来的话题铺垫。 “因此,微臣建议,不如先让林大人秘密查访几日,看看能否有所发现,同时我们则需全力备战,以防金人不宣而战。至于太上皇的安葬事宜,可暂由礼部筹备,一切从简,但又不失庄重,待局势稍稳,再行隆重祭奠。如此,既能彰显我朝对太上皇的尊重,又不至于因内乱而误了国家大事。” 张浚的提议,无疑为赵眘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台阶。赵眘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张浚这是在巧妙地转移话题,同时也是在提醒他,国家大事不容有失。于是,他轻轻点头,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张卿所言极是,朕正有此意。林爱卿,你务必在几日之内有所进展,至于太上皇的安葬,便交由礼部全权负责,务必做到既庄重又不失体面。” 林一飞见局势已稳,且赵眘对他的提议并未提出异议,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进一步利用这个时机。他深知,太上皇之死虽是一桩大案,但其中也蕴含着改变某些旧有格局的机会。岳飞,这位曾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名将,虽已逝去多年,但其忠勇之名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今,何不借此机会,为岳飞平反,同时将其子女妥善安置,既彰显皇恩浩荡,又能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于是,林一飞再次挺身而出,恭敬地奏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斗胆进言。岳飞将军一生忠勇,为国捐躯,其功绩理应被后世铭记。如今太上皇之事虽急,但臣以为,亦不应忽视对岳飞将军的追封与平反。此举不仅能安抚民心,更能激励士气,让天下人看到我朝对于忠臣良将的尊重与厚待。” 赵眘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在权衡利弊。林一飞见状,继续说道:“至于岳飞将军的子女,他们亦是忠良之后,理应得到妥善安置。微臣了解到,岳飞次子岳雷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若能将其召入军中,定能为抗击金人增添一份力量。三子岳霖虽年幼,但文武兼修,颇具才情,可送入国子监深造,以待将来为国效力。其余子女,虽年纪尚幼,但亦可加以培养,他日必能成为国之栋梁。” 赵眘听后,目光闪烁,似乎在思考林一飞的提议。他深知,岳飞在民间的威望极高,为岳飞平反并妥善安置其子女,无疑能赢得民心,增强朝廷的凝聚力。同时,岳雷与岳霖也确实是难得的人才,若能加以培养,定能为朝廷所用。 想到这里,赵眘微微颔首,声音中带着一丝决断:“林爱卿所言极是,岳飞将军忠勇无双,其功绩理应被后世铭记。朕决定,重新赐予岳飞鄂王的封号,并为其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以彰显我朝对于忠臣良将的尊重与厚待。至于岳飞将军的子女,岳雷封为武略郎,即刻召入军中,为抗击金人贡献力量。岳霖则送入国子监深造,其余子女亦需妥善安置,以待将来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赞许之声。张浚、胡铨等人也纷纷点头,他们深知赵眘此举的深意,既是为了安抚民心,也是为了培养新的忠臣良将,为朝廷的稳固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林一飞见赵眘采纳了自己的提议,心中暗自高兴。他知道,这一举动不仅能为岳飞将军平反昭雪,更能为朝廷培养一批忠勇之才,为抗击金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 还没等林一飞再开口说些什么,赵眘已经大手一挥,打断了他的思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