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赵眘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众人。他缓缓开口,声音威严而庄重:“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尔等前来,乃是为了北伐大计。林卿已被朕封为北伐军元帅,韩爱卿为副帅,尔等需同心协力,共赴国难。”
林一飞闻言,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臣遵旨。”
赵眘微微点头,继续道:“北伐之事,关乎国家命运,朕深知其重。因此,特赐林爱卿先斩后奏之权,一切军务,皆由林爱卿决断。韩爱卿及诸位将军,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顿时一片肃然。众人深知,先斩后奏之权,乃是皇帝对林一飞的极大信任与授权,也意味着他们在北伐期间,必须完全服从林一飞的指挥。
韩世忠等人闻言,纷纷上前,躬身行礼:“臣等遵旨。”
牛通虽然憨直,但也知道此事的重大,他瞪大了眼睛,看着林一飞,眼中闪烁着敬佩与期待的光芒。
邵洪渊和李显忠对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他们知道,林一飞是皇帝赵眘的绝对亲信,拥有如此大的权力,自然无人敢违逆。
皇宫内的一行人,在晨光中浩浩荡荡地前往城外的军营。林一飞身着元帅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威严而庄重。他的身边簇拥着韩世忠、岳雷、牛通以及邵洪渊、李显忠等一众将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即将到来的战役的期待与决心。
随着队伍的行进,邵洪渊和李显忠的眼中不时闪过争功的光芒。他们两人都是久经沙场的猛将,自认为在抵御金兵进攻光州一事上,有着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因此,他们都希望林一飞能将把守光州的重任交给自己,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忠心。
“元帅,末将愿亲自领兵把守光州,定叫那金兵有来无回!”邵洪渊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充满了自信。
李显忠闻言,不甘示弱,也连忙说道:“元帅,末将也愿领兵前往光州,定不负元帅厚望!”
两人的话语,让队伍中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林一飞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暗自感叹。他知道,邵洪渊和李显忠都是难得的将才,但如今大军即将出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才是关键。如果让他们两人争功斗气,势必会影响大军的战斗力。
好在韩世忠在军中有足够的威望,他见状,连忙开口打圆场:“两位将军都乃勇武之人,但北伐之事非同小可,需得元帅统一指挥。尔等当齐心协力,共赴国难,切不可因私废公。”
韩世忠的话语,让邵洪渊和李显忠都冷静了下来。他们深知韩世忠的威望和地位,也明白自己的争功斗气只会让大军蒙羞。因此,两人都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元帅的指挥。
林一飞见状,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深知,统一指挥的问题虽然暂时得到了解决,但要想让大军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他看向岳雷,只见岳雷正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仿佛是在告诉他,自己会全力支持他。
“岳雷贤弟,此次北伐,还需你多多助力。”林一飞轻声说道。
岳雷闻言,连忙点头:“元帅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听从元帅指挥。”
除了岳雷之外,林一飞还有自己的亲信将官齐归。齐归此人,忠诚可靠,军事才能出众,是林一飞在北伐路上的得力助手。有了岳雷和齐归的支持,林一飞对统一指挥大军充满了信心。
随着队伍的继续行进,军营的轮廓已经隐约可见。林一飞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充满艰辛和危险,但只要他和他的将士们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打败金兵、收复失地。
林一飞勒紧缰绳,缓缓停下马匹,目光越过前方绵延不绝的军营,心中涌动着前所未有的震撼。这三十万兵马,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壮观,更是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铁血之师。他们井然有序地在城外安营扎寨,绵延十几里的营地,旗帜飘扬,号角声声,彰显着大宋的军威与决心。
记忆中的福州安抚使时光,那些日子虽然也让他领兵数万,但与眼前这番景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的兵马,虽也尽力而为,但多有老弱病残,粮草不济,士气不振,与今日之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今,眼前的每一名士兵都身强体壮,眼神中闪烁着坚毅与不屈,他们是大宋未来的希望,是北伐胜利的基石。
林一飞望着这片壮观的景象,心中既有激动也有沉甸甸的责任。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次民族的觉醒,是大宋子民不甘屈辱、誓要光复河山的壮志豪情。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这三十万精兵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无数家庭的期盼,是大宋王朝的希望所在。
他缓缓环视四周,只见各营之间,士兵们正在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战前准备,有的在磨砺武器,有的在练习阵法,还有的在整理粮草,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生机勃勃。这样的景象,让他对即将到来的北伐充满了信心。
“元帅,您看!”齐归在一旁轻声提醒,手指向一处正在演练阵法的营地。
林一飞顺着齐归所指望去,只见一群士兵正以惊人的默契变换着阵型,进退有据,攻守兼备,仿佛每一名士兵都是战场上的利器,随时准备刺向敌人的心脏。他不禁点头称赞,这样的军队,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北伐之师。
“齐归,我们此次北伐,不仅要靠武力,更要靠智慧,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林一飞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将士,每一个都是国家的栋梁,我们要确保他们的每一分力量都能用在刀刃上。”
齐归闻言,神色凝重地点头:“元帅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协助元帅指挥好这支大军。”
林一飞收回目光,再次望向远方。他深知,前方的道路或许布满荆棘,但只要他和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这场北伐,不仅是为了收复失地,更是为了证明给世人看,大宋的子民,从未放弃过希望,从未屈服于强敌。
在这一刻,林一飞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与豪情,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正照耀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
安排妥当两位女眷柳烟儿和岳银瓶入住帅帐旁的营帐后,林一飞细心地确认了她们的安全与舒适,确保在紧张的战事筹备中,她们也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与保护。柳烟儿,以其聪慧机敏,不仅是林一飞的侍妾,更是他不可或缺的幕僚,常能在关键时刻提供独到的见解;而岳银瓶,则是他心中最深藏的柔情,两人虽未正式成婚,却有着夫妻般的深厚情感,她的坚毅与勇敢,是林一飞在战场上勇往直前的动力之一。
处理完这些私事,林一飞整理好心情,与韩世忠并肩步入帅帐。帅帐内,烛光摇曳,气氛凝重而庄严,映射出两人坚毅的脸庞。林一飞深知,自己虽贵为元帅,但在军事指挥上的经验远不及韩世忠这样的老将,因此他显得格外谦逊。
“老将军,”林一飞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我虽承蒙圣恩,担任此北伐重任,但在练兵布阵、战术策略上,我自知尚有诸多不足。此番北伐,练兵之事,还需仰仗老将军的丰富经验。”
韩世忠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他深知林一飞的谦逊与真诚,更欣赏他敢于承认不足的勇气。在军中多年,韩世忠见过太多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将领,而林一飞的不同,让他心生敬佩。
“元帅言重了,”韩世忠拱手回礼,声音沉稳有力,“老朽虽年迈,但为大宋尽忠之心未减。元帅放心,练兵布阵之事,老朽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元帅厚望。”
林一飞听后,心中稍感宽慰。他明白,有韩世忠这样的老将在旁辅佐,是他此次北伐最大的幸运之一。两人随即就北伐的具体计划、兵力部署、粮草供应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林一飞虽不擅军事,但他善于倾听,能够从韩世忠的讲述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并结合自己的见解提出合理的建议。
讨论间,韩世忠不时被林一飞的敏锐思维和开阔视野所触动,他发现这位年轻的元帅,虽然军事经验不足,却有着非凡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这种互补的合作,让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为即将到来的北伐之战增添了几分胜算,夜幕降临,帅帐内的讨论仍在继续,但空气中弥漫的已不再是起初的紧张与不安,而是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