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五章 徐州之役(三)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而岳雷则领兵在正面强攻徐州城,以制造出攻城的假象,吸引金军的注意力。同时,他还需要时刻关注地道的挖掘进度,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配合地道中的士兵一举攻破城门。 “齐归、牛通,你们二人务必小心行事,确保埋伏的士兵们能够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并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林一飞郑重地叮嘱道。 齐归和牛通闻言,纷纷拱手领命,表示一定不负所望。 分兵派将之后,岳雷、牛通和齐归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整个军营中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齐归和牛通迅速点齐兵马,并带上充足的火药,分别前往泗水河与沭水河岸边进行埋伏。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懈怠。士兵们在他们的指挥下,迅速而安静地布置好阵地,等待着地道的挖掘完成和最终的进攻命令。 与此同时,岳雷也点选了十员精兵以及足够的攻城器具,准备克日攻打徐州城。他站在军营中,目光坚定,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忙碌地搬运着攻城器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 然而就在这么关键的时刻,金主完颜亮派去助守徐州的完颜宗弼以及二十万金军,却还在路上缓慢行进。他们似乎并未察觉到宋军的阴谋,依然按照既定的路线前进。这一消息传至宋军军营,让林一飞等人更加坚定了计划的可行性。 在徐州城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完颜亮兵败寿州逃回上京时,只留下了两万人马驻守。这两万金军虽然勇猛,但在宋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显然力不从心。他们日夜巡逻,试图防范宋军的进攻,但心中却充满了不安和焦虑。 岳雷站在军营中,望着远方的徐州城,心中默默盘算着进攻的时机和策略。他知道,只有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智慧,才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而此刻,金军的迟钝和徐州城内金军的孤立无援,无疑为他提供了绝佳的战机。 在后方,韩世忠的营帐内灯火通明,他与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兵头目正围坐在一张大桌旁,桌上铺展着详尽的徐州城地图。韩世忠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最终停在了南大门的位置,那里,正是他们地道挖掘的终极目标。 “我们必须确保地道的挖掘既迅速又隐秘。”韩世忠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不仅要直达南大门下,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要尝试将地道延伸至瓮城之前,这样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用最少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打开进入徐州城的门户。” 工兵头目们面露凝重,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与荣耀并存,一旦成功,将是对整个北伐战局的重要贡献。 “韩元帅放心,我等皆是挖地道的行家,定能不负所托。”一位年长的工兵头目站起身来,拱手保证道。他身后,其他头目也纷纷表态,誓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韩世忠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开始详细部署挖掘任务。他根据地形和土质情况,将挖掘队伍分为数个小队,每队负责不同的区段,同时设定了多个隐蔽的挖掘点,以分散金军的注意力。为了确保挖掘的效率和安全,他还特别强调了通风和排水系统的建设,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 随着韩世忠一声令下,挖掘工作正式开始。夜色中,一群身着黑衣的士兵悄无声息地分散到各个挖掘点,他们手持工具,动作迅速而熟练。在月光的掩护下,一条条通往徐州城南大门的秘密通道逐渐成形。 与此同时,韩世忠也没有忘记对地道挖掘进度的实时监控。他派遣了一支精干的侦察小队,时刻关注着地道的挖掘情况,并及时向他汇报。此外,他还与林一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确保两人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以便随时调整战略部署。 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地道的挖掘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士兵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无论是坚硬的岩石还是复杂的地下水流,都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道的长度不断增加,距离徐州城南大门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而这一切,都在韩世忠的精心指挥和严格监控之下有序进行。他深知,地道的挖掘是整个计划的关键一环,容不得半点差错。因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谨慎,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就这样,在韩世忠的指挥下,地道的挖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与此同时,宋军的其他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战斗。整个军营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充满斗志的氛围,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第二日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宋军阵营,岳雷一声令下,宋军发起了对徐州城的强攻。战鼓雷动,号角齐鸣,无数宋军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肩扛云梯,手持刀枪,眼神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 徐州城头,金兵早已严阵以待,他们身着重甲,手持长矛弓箭,目光如炬,严密监视着城下的动静。当宋军士兵接近城墙,开始架设云梯时,金兵立即展开了反击。滚木雷石从城墙上倾泻而下,伴随着呼啸的箭矢,形成了一道道致命的屏障。宋军士兵虽勇猛无畏,但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下,仍不断有人倒下,鲜血染红了城墙下的土地。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宋军士兵前仆后继,不断有人攀上城墙,与金兵展开肉搏。然而,金兵依托城墙之利,加上人数上的优势,使得宋军的每一次进攻都显得异常艰难。首日战斗结束时,岳雷清点人数,发现已损失了四千多名勇士,而徐州城内的金军伤亡虽也有近两千人,但城墙依旧坚固,防守并未动摇。 夜幕降临,宋军营中一片沉寂,只有偶尔传来的伤员呻吟声和军医忙碌的脚步声。岳雷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的徐州城,眼神中既有坚毅也有忧虑。他知道,这样的硬攻并非长久之计,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否则士气一旦低落,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的三天,岳雷依然下令每日攻城,尽管每次进攻都伴随着巨大的伤亡,但他坚信,只要持续施压,金军的防线迟早会崩溃。每一次攻城,宋军都倾尽全力,云梯、冲车、火炮齐上阵,试图找到金军的弱点。然而,金军也展现出了顽强的抵抗力,他们不仅加固了城墙,还利用夜色进行反击,使得宋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这三天里,宋军的伤亡不断累积,但岳雷的决心却未曾动摇。他深知,每一分每一秒的消耗,都是在削弱金军的实力,为最终的胜利铺路。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地道挖掘的进展,期待着那个能够改写战局的关键时刻。 在这三天中,徐州城内的金军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虽然依旧坚守,但伤亡的累积和物资的消耗,让他们的士气开始动摇。而城外宋军的持续进攻,更是让他们夜不能寐,日夜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岳雷深知,真正的决战即将来临。他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一举攻破徐州城,为北伐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这一切,都需要他更加谨慎地布局,更加坚定地执行计划,以及更加勇敢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城中的金军守将萧明,此刻已是疲惫不堪,连日来宋军的猛烈攻势让他几乎没有合过眼。他深知,自己手中的两万人马虽勇猛,但在宋军如潮水般的进攻面前,终究只是杯水车薪。徐州城虽高墙厚壁,易守难攻,但架不住宋军持续不断地消耗战。 经过宋军四天的连续攻城,金军的箭矢、滚木、雷石等守城物资已经消耗了大半。每当夜幕降临,萧明都会亲自登上城头,望着城外宋军营地那灯火通明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宋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战斗只会更加艰难。 更让萧明担忧的是,经过这四天的激战,他麾下的兵士已经伤亡过半,如今只剩下一万多人。这些士兵虽然依旧坚守岗位,但眼中的疲惫和恐惧却难以掩饰。萧明深知,士气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士气低落,徐州城就岌岌可危了。 无奈之下,萧明只能派出一名心腹将领,带着几名亲兵,趁着夜色悄悄出城,前往官道上寻找正在支援徐州的完颜宗弼。他深知,完颜宗弼的援军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只有等到援军到来,才能彻底击退宋军,保住徐州城。 然而,派出去的将领却迟迟没有回来。萧明心中焦急万分,他担心这名将领在途中遭遇宋军的埋伏,更担心完颜宗弼的援军被宋军阻击,无法按时到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