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宋小地主之我爹是秦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四章 武人做文官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林一飞连连点头,心中充满了感激与幸福。他紧紧抱住苏瑶,感受着她的温暖与柔情,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林一飞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有苏瑶以及另外两个深爱他的女人在身边,他就拥有了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她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林一飞与苏瑶又温存了一会儿,彼此间的柔情蜜意仿佛能融化冬日的寒冰。他们依偎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直到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准备前往前厅用早饭。 林一飞抱着儿子林覃宇,小家伙在他怀里咯咯直笑,那稚嫩的笑声如同天籁之音,让林一飞的心都融化了。他轻轻地哄着儿子,逗弄着他那胖嘟嘟的小手,眼神中满是慈爱与宠溺。 苏瑶在一旁忙碌着,为家人准备丰盛的早餐。她不时抬头望向林一飞父子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刻,她仿佛看到了这个家最美好的未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正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早餐时,门外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林一飞抬头望去,只见岳银瓶身着淡雅的衣裙,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款款走了进来。她的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紧张,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林大哥,我来了。”岳银瓶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羞涩与甜蜜。 林一飞放下手中的碗筷,微笑着迎了上去:“瓶儿,你来了啊。快来坐,一起吃早饭吧。” 岳银瓶摇了摇头,有些羞涩地低下头:“不了林大哥,瓶儿来找你是有件事想和你说。” 说着,她轻轻地拉了拉林一飞的衣袖,示意他跟自己去书房。林一飞心中明白,岳银瓶这是要和自己谈两人的事情,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跟着她来到了书房。 书房内,岳银瓶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她不断地绞着衣角,眼神闪烁不定。林一飞见状,轻轻地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道:“瓶儿,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我听着呢。” 岳银瓶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林大哥,瓶儿昨天和母亲说了我们的事情。母亲她说……都有了夫妻之事还不嫁被人家知道了会笑话的。所以……所以……” 说到这里,岳银瓶的脸已经红得像个苹果,她羞涩地低下了头,不敢再看林一飞一眼。 林一飞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握住岳银瓶的手,深情地看着她:“瓶儿,你放心。我会对你负责的。我会尽快和瑶儿她们商量,给你一个名分。让你成为我们林家的一员。” 岳银瓶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动。她抬起头,看着林一飞那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安全感与幸福。她轻轻地点了点头,依偎在林一飞的怀里,仿佛在这一刻,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避风港。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林一飞与岳银瓶相拥在书房内,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甜蜜。 林一飞温柔地抚摸着岳银瓶的发丝,轻声说道:“瓶儿,你先在家中好好休息,我有些事情要去处理。待我回来,我们再好好规划我们的未来。”岳银瓶抬头,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但还是点了点头,她知道林一飞是为了他们的将来在奔波。 林一飞转身回到房间,换上一身笔挺的官袍,那官袍上绣着繁复的图案,彰显着他的身份与地位。他整理好衣冠,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大步流星地走出家门,向着皇宫的方向行去。 皇宫内,皇帝赵眘正端坐在御案前,认真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脸上,为他平添了几分威严与庄重。突然,有太监来报:“陛下,林一飞林大人求见。” 赵眘闻言,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笔,说道:“哦?林卿怎么出征回来还不在家好好休息?快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林一飞便大步走进御书房,躬身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赵眘站起身来,走下御座,扶起林一飞,笑道:“林卿免礼。此次出征,林卿立下赫赫战功,朕心甚慰。怎么,林卿今日来找朕,是有什么要事吗?” 林一飞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赵眘,说道:“陛下,微臣今日前来,确实有一件私事想要恳请陛下恩准。” 赵眘闻言,眉头微挑,笑道:“哦?林卿但说无妨。” 林一飞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微臣之前向您提及过的岳家小姐岳银瓶?微臣与她情投意合,早已私定终身。然而,至今尚未有正式名分,微臣心中甚是不安。因此,微臣斗胆恳请陛下赐婚,让岳小姐成为微臣的平妻,并大小赐个诰命夫人的封号,以彰显陛下的恩德。” 赵眘闻言,哈哈大笑,说道:“原来是这等喜事!林卿立下赫赫战功,朕赐你一门亲事又有何妨?好,朕就赐岳小姐为你平妻,五品诰命夫人。待朕下旨后,你二人便可择日完婚。” 林一飞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跪倒在地,叩谢皇恩:“微臣多谢陛下隆恩!” 赵眘笑着扶起林一飞,说道:“林卿快起来吧。岳小姐乃是岳飞将军的后代,他的后代终身有靠,也是好事,今日朕心情甚好,不如你就在宫中陪朕用膳如何?” 林一飞躬身行礼道:“微臣遵旨。” 于是,林一飞便陪着赵眘在御花园中设宴用膳,二人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而林一飞的心中,则已经开始憧憬着与岳银瓶共度美好未来的日子。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眘忽然笑容可掬地提起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似乎有意考验林一飞的智慧与忠诚。“林卿,朕闻你在战场上智谋过人,今日朕便有一事,想听听你的见解。” 林一飞闻言,心中微微一凛,随即恭敬地答道:“微臣愿闻其详,为陛下分忧。” 赵眘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目光深邃地说道:“林卿可知,在你与韩世忠将军率军北伐期间,湖南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一名叫王相的乡绅,因不满朝廷赋税沉重,率领当地百姓起义反抗。当时,朕与朝廷正值与金人激战之际,为避免腹背受敌,便采取了招抚之策,册封王相为安抚使,令其率军协助朝廷守卫边疆。如今,王相的八万多义军正驻扎在苏州城外休整,而王相本人则因有功于国,被朕召至京城,赐予高官厚禄。然而,对于这八万多义军的未来,朝廷内部意见不一,有人主张解散,有人主张继续编练为朝廷所用。林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林一飞闻言,心中迅速盘算着各种可能的影响与后果。他深知,处理此类事务需谨慎,既要考虑朝廷的权威与稳定,又要兼顾民心与士气。沉吟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陛下,微臣以为,义军虽出身草莽,但心系国家,敢于挺身而出反抗不公,实乃我大宋之幸。若贸然解散,恐寒了天下百姓之心,且易引发新的动荡。然而,若继续编练为朝廷所用,又需防范其势力坐大,威胁朝廷的统治。因此,微臣建议,可先将王相及其核心将领召至京城,赐予高官厚禄,以示朝廷之恩。同时,将义军分散至各地,与正规军混编,既可加强地方防御,又可逐步消融其独立势力。此外,陛下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与指导义军的改编工作,确保其忠诚于朝廷,服从于国家。” 赵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点了点头,笑道:“林卿之策,既周全又稳妥,实乃上策。朕便依卿所奏,即刻下旨,命王相及其核心将领入京述职,同时着手准备义军的改编事宜。林卿,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林一飞躬身行礼,郑重地答道:“微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厚望。” 这场谈话,不仅让赵眘对林一飞的智慧与忠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林一飞再次展现了自己的治国才能。他深知,处理此类复杂事务,需兼顾各方利益,既要维护朝廷的权威与稳定,又要兼顾民心与士气。而他,正是这样做的。 林一飞在赵眘赞许的目光中,心中涌起一股为国效力的豪情,但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斟酌着王相及其义军问题的细节。他略一思索,又缓缓开口,提出了一个更为细腻的处理方案:“陛下,微臣还有一策,愿为陛下参详。关于王相,此人既有勇武,又心怀家国,实乃难得之才。若将他仅仅视为安抚边疆的工具,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也恐难长久收其心。微臣斗胆建议,不妨给王相一个文官职位,或是一个相对清闲的官职,让他前往远离京城的某一地任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